咖啡馆“第三空间”:在浪潮中沉浮,价值几何?

创业   2025-01-20 11:16   江苏  

引入:咖啡浪潮中的思考

在咖啡文化盛行的当下,咖啡馆作为 “第三空间” 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从街角的独立小店,到繁华商圈的连锁品牌,咖啡馆似乎无处不在。但在快节奏生活与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我们不禁要问:咖啡馆的第三空间,现在还值钱吗 ?

曾几何时,咖啡馆是社交的热门场所,是创意的诞生摇篮,是人们逃离家和工作压力的避风港。如今,随着线上交流日益频繁,外卖咖啡的普及,咖啡馆的角色是否发生了改变?它还能承载那份独特的价值吗 ?这便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何为咖啡馆的 “第三空间”

定义阐述

“第三空间” 这一概念,由美国社会学家雷・奥尔登堡在其著作《绝妙之地》中提出 。它指的是介于家庭居住空间(第一空间)和职场工作空间(第二空间)之外的,可供人们自由交流、放松身心的非正式公共场合。咖啡馆,因其独特的氛围与功能,成为了 “第三空间” 的典型代表。

在咖啡馆里,人们摆脱了家庭琐事的缠绕,也暂别了工作的压力与束缚。在这里,你可以独自享受一杯咖啡,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也能与朋友畅聊,分享生活的点滴;还可以与陌生人因一杯咖啡结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杯饮品,更是一个能让人舒缓神经、自由表达的空间。

起源与发展

咖啡馆作为第三空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17 世纪的欧洲。当时,咖啡从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咖啡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涌现。在巴黎、伦敦等地,咖啡馆成为了知识分子、艺术家、政治家们聚集的场所。他们在这里探讨哲学、文学、艺术,交流政治观点,咖啡馆成为了思想启蒙与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 。

工业革命后,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对能短暂逃离工作与生活压力的空间需求愈发强烈。咖啡馆凭借其温馨舒适的环境、轻松自在的氛围,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第三空间的地位。到了 20 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咖啡馆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咖啡馆融入了当地特色,变得更加多元化。如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咖啡馆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社交与文化功能 。

当下咖啡馆 “第三空间” 的现状剖析

市场竞争白热化

在当下的商业版图中,咖啡市场已然成为一片竞争的红海。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咖啡产业规模持续扩容,2022 年达到 2007 亿元,预计 2025 年将飙升至 3693 亿元 。越来越多的品牌如潮水般涌入,不仅有星巴克、瑞幸等咖啡巨头,还有众多新兴的本土品牌、跨界品牌以及独立咖啡店,它们纷纷角逐,试图在这片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各品牌使出浑身解数。价格战硝烟弥漫,瑞幸与库迪等品牌推出的 “9.9 元咖啡” 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使得咖啡市场的客单价不断走低 。在产品创新方面,品牌们不断推陈出新,各种创意十足的特调咖啡层出不穷,如加入水果、香料等独特元素,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口味需求。在门店布局上,从繁华的商业中心到静谧的社区街道,咖啡馆的身影无处不在,甚至在一些便利店内也能看到咖啡售卖区的身影,如 NOWWA 挪瓦咖啡与见福便利店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咖啡的销售范围 。

如此激烈的竞争,不可避免地对咖啡馆的第三空间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许多咖啡馆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价格战、产品研发和门店扩张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第三空间打造的忽视。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众多选择面前,往往更容易被价格和新品所吸引,而对咖啡馆的第三空间价值关注度降低。例如,一些消费者可能仅仅为了购买一杯便宜的咖啡而选择某家店,而不会在意店内是否提供舒适的社交环境和独特的氛围体验。

消费者习惯之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习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咖啡馆的第三空间需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便捷性。外卖服务的兴起,让咖啡变得触手可及。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一杯香醇的咖啡就能在短时间内送达手中,这使得许多人不再愿意专门前往咖啡馆享受咖啡。数据显示,近年来咖啡外卖的订单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家中、办公室或其他场所,通过外卖的方式品尝咖啡 。

线上社交的盛行,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分享生活点滴。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面对面的交流,线下社交的需求相对减少。对于咖啡馆作为社交第三空间的功能,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此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日益理性,在选择咖啡馆时,更加注重性价比。如果一家咖啡馆仅仅提供舒适的环境,而咖啡品质不佳或价格过高,很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他们希望在享受优质咖啡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环境和服务带来的价值。

影响咖啡馆 “第三空间” 价值的因素

环境与氛围营造

环境与氛围是咖啡馆第三空间的灵魂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想象一下,踏入一家咖啡馆,柔和的灯光洒在木质的桌椅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咖啡香气,舒缓的音乐在耳边流淌,瞬间让人感到放松和惬意。这样的环境能够吸引顾客长时间停留,沉浸在咖啡馆所营造的独特氛围中。

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空间布局上,合理划分区域至关重要。比如,设置安静的角落,适合独自思考或阅读的顾客;打造宽敞的公共区域,便于朋友聚会或团队交流。家具的选择也不容忽视,舒适的座椅能让顾客久坐不累,而独特的装饰则能为咖啡馆增添个性魅力。在装修风格上,复古风格的咖啡馆,以旧木梁、复古灯具和老照片等元素,唤起人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现代简约风格的咖啡馆,则通过简洁的线条、明亮的色彩和时尚的装饰,展现出时尚与便捷的特质。音乐也是营造氛围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音乐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爵士、古典或轻音乐都能让人放松,而动感的流行乐则更适合活力四射的场景。

功能与服务拓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咖啡馆的功能与服务也在不断拓展,以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如今的咖啡馆不再仅仅是提供咖啡的场所,还融合了多种功能。

一些咖啡馆增设了简餐、甜点等餐饮服务,为顾客提供一站式的饮食体验。比如,在繁忙的工作日,上班族可以在咖啡馆里享用一份美味的三明治和一杯咖啡,解决午餐问题的同时,还能在舒适的环境中稍作休息。此外,咖啡馆还能成为工作与学习的空间。不少咖啡馆配备了高速网络、充电接口和舒适的桌椅,吸引了众多自由职业者和学生前来,他们在这里办公、学习,享受咖啡馆的宁静氛围和便捷服务。甚至有的咖啡馆还提供会议室租赁服务,满足小型团队的会议需求。在服务方面,除了传统的点单、送餐服务,一些咖啡馆还推出了个性化定制服务,根据顾客的口味偏好和特殊需求,制作独一无二的咖啡饮品。还有的咖啡馆提供咖啡制作课程,让顾客亲身体验咖啡的魅力,提升顾客对咖啡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社交与文化活动

社交与文化活动是咖啡馆第三空间价值的重要体现,为顾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增强了咖啡馆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咖啡馆常常举办各种类型的社交活动,如主题派对、书友会、摄影分享会等。这些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结识新朋友、交流兴趣爱好的平台,让有着相同爱好的人相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见解。在一场以旅行摄影为主题的分享会上,摄影爱好者们可以展示自己在旅途中拍摄的精彩照片,讲述背后的故事,让其他顾客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

文化活动也是咖啡馆的一大特色,如艺术展览、音乐演出、诗歌朗诵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顾客的精神生活,还提升了咖啡馆的文化品位。在一家咖啡馆举办的小型画展上,顾客在品尝咖啡的同时,欣赏着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感受艺术的熏陶,这种独特的体验让咖啡馆成为了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场所。通过举办这些社交与文化活动,咖啡馆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消费场所,而是成为了社区文化的一部分,拉近了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培养了顾客的忠诚度,进一步凸显了其作为第三空间的价值。

典型案例分析

星巴克的第三空间战略与挑战

作为将 “第三空间” 概念成功商业化的典范,星巴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引领了咖啡行业的潮流。凭借舒适的环境、标准化的服务以及独特的咖啡文化,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开疆拓土,成为了咖啡爱好者们的聚集地。其门店装修风格简约而温馨,木质桌椅、柔和灯光与舒缓音乐相得益彰,为顾客营造出一个惬意的社交与休闲空间。

然而,如今的星巴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市场竞争方面,瑞幸、库迪等品牌的崛起,以低价策略吸引了大量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对星巴克的市场份额造成了冲击。在 2024 财年,星巴克全年营收 361.76 亿美元,同比微增 0.62%,增长势头明显放缓;净利润 37.64 亿美元,同比减少 8.75%,盈利水平下滑 。在中国市场,星巴克的同店销售额下降 14%,业绩表现不尽人意。

为了应对挑战,星巴克也在不断创新。在产品方面,推出了意榄朵(Oleato)系列等创新饮品,将橄榄油与咖啡相融合,为顾客带来全新的口感体验。在空间拓展上,星巴克与美团合作推出 “1971 客厅” 服务,基于不同门店特色打造个性化的线上空间,让消费者通过美团平台预订,用于商务会议、主题聚会等,重新定义 “第三空间” 。还推出了 “沿街取” 服务,无缝衔接开车消费场景,拓展了消费场景的边界。未来,星巴克若想继续保持其在咖啡市场的竞争力,需在坚守 “第三空间” 核心价值的同时,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小众特色咖啡馆的成功之道

在大型连锁品牌占据市场主流的同时,一些小众特色咖啡馆也凭借独特的经营策略在市场中崭露头角。以位于北京胡同里的 “大小咖啡” 为例,这家咖啡馆巧妙地将老北京文化与咖啡文化相融合。店内装修充满了老北京元素,老式的木门、斑驳的墙壁、复古的摆件,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同时,他们还推出了具有北京特色的咖啡饮品,如 “胡同 Dirty”,将传统咖啡与老北京特色奶制品相结合,口感醇厚,深受顾客喜爱。

“大小咖啡” 注重社区互动,经常举办各种主题活动,如胡同摄影展、老北京文化分享会等,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和游客的参与,成为了社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通过打造独特的空间、提供特色产品以及加强社区互动,“大小咖啡” 不仅在竞争激烈的咖啡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还培养了一批忠实的顾客群体。它的成功表明,小众特色咖啡馆只要找准定位,挖掘自身特色,同样能够打造出具有高价值的第三空间,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

咖啡馆 “第三空间” 未来展望

创新是生存之道

在竞争激烈且变化迅速的咖啡市场中,创新无疑是咖啡馆延续 “第三空间” 价值的关键。创新体现在多个维度,为咖啡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产品创新是吸引顾客的重要手段。咖啡馆可以深入挖掘咖啡的潜力,推出更多独具特色的咖啡饮品。例如,将地方特色食材与咖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风味的咖啡特调。在广东,有的咖啡馆将双皮奶与咖啡融合,推出 “双皮奶拿铁”,既有双皮奶的嫩滑香甜,又有咖啡的醇厚浓郁,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除了咖啡饮品,还能拓展产品线,研发与咖啡搭配的创意美食。如咖啡风味的蛋糕、饼干,或是将咖啡融入到冰淇淋中,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甜品,为顾客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

在空间创新方面,咖啡馆应突破传统的布局与设计模式。可以打造主题式咖啡馆,以满足不同兴趣群体的需求。比如,以 “宠物友好” 为主题的咖啡馆,配备宠物玩耍区、宠物饮品和食品,吸引宠物爱好者前来;以 “复古电影” 为主题的咖啡馆,装修风格充满复古电影元素,定期播放经典老电影,为电影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和欣赏的空间。还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顾客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环境。在一家以 “星际探索” 为主题的咖啡馆里,顾客可以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宇宙星空之中,享受咖啡的同时,感受星际旅行的奇妙。

契合需求的价值回归

展望未来,咖啡馆的发展趋势将围绕回归本质与满足需求展开,这也是巩固 “第三空间” 价值的核心方向。

回归本质意味着更加注重咖啡的品质。咖啡馆应精选优质咖啡豆,从源头把控品质。深入了解不同产地咖啡豆的风味特点,精心挑选具有独特风味的豆子,如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以其浓郁的柑橘香气和清新的果酸风味闻名;哥伦比亚的咖啡豆则具有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坚果香气。在烘焙环节,根据咖啡豆的特性进行精准烘焙,充分展现咖啡豆的风味潜力。采用小批量烘焙的方式,确保每一批咖啡豆都能达到最佳的烘焙效果。同时,提升咖啡师的专业技能,通过精湛的冲泡技艺,将咖啡豆的风味完美呈现给顾客。无论是手冲咖啡、意式浓缩,还是其他冲泡方式,咖啡师都能精准把握水温、研磨度、冲泡时间等因素,为顾客带来一杯杯高品质的咖啡。

满足需求则要求咖啡馆紧密贴合消费者的多元需求。在社交需求方面,加强社区互动。咖啡馆可以定期举办各类社区活动,如亲子烘焙活动、邻里交流派对等,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与周边商家合作,开展联合促销活动,形成商业社区联盟,共同吸引顾客。还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平台,如举办社区绘画展、音乐表演等,让咖啡馆成为社区文化交流的中心。在便捷需求上,咖啡馆可以优化线上服务,如完善外卖配送服务,确保咖啡在配送过程中的品质不受影响;推出线上预订座位、点单服务,减少顾客的等待时间。通过这些方式,让咖啡馆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凸显其作为 “第三空间” 的独特价值,使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结语:第三空间,价值永恒

咖啡馆的第三空间,即便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与社会潮流中,依然散发着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价值。它不仅是人们享受咖啡、放松身心的场所,更是承载社交互动、文化交流与创意灵感的重要平台 。

尽管面临市场竞争、消费者习惯改变等诸多挑战,但通过创新产品、优化环境、拓展功能与服务,咖啡馆能够不断适应时代需求,持续挖掘并提升第三空间的价值。无论是星巴克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是别具特色的小众咖啡馆,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第三空间的魅力与价值。

在未来,无论生活节奏如何加快,科技如何发展,人们对于面对面交流、真实情感互动以及舒适休闲空间的需求始终存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咖啡馆,感受那份独特的氛围,享受第三空间带来的美好体验 。


咖啡生豆价格飙升,云南豆或将成“奢侈品”?
瑞幸“跨界”B端,咖啡市场要变天?

END


咖啡知识局
咖啡知识局: 传播咖啡知识, 让咖啡专业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