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江西财经大学吕添贵副教授与湖南大学胡晗博士、颜克高教授和朱振宏博士等合作的题为《Building forwards: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framework construction for community resilience》的学术论文发表在SSCI期刊《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Q3, IF=2.6, 中科院三区)上,此篇论文是团队在韧性治理领域的创新性成果。
文章导读
二十世纪以来,以工业为主导,以资本增值和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特征的工业技术-经济范式创造出钢筋水泥浇筑的工业文明盛况。与此同时,这种高污染、强破坏的发展范式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峻的环境与资源约束、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以及不断涌现的异常气候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和公共安全卫生事件。为应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风险,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将建设包容、安全、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列为美好愿景。而随着城市化与若干全球问题的交织,作为社会治理最小单位的社区成为各类风险、扰动和压力的承担者,也成为感知和应对风险的治理场所。面对复合型风险的社区治理“如何转型”和“转型至何处”?提升社区韧性,建设韧性社区成为世界各国应对复杂多变的孕灾环境和不断演化的致灾因子的主要策略。
研究内容
(1)我们对社区韧性领域的成果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
(2)我们对社区韧性领域的国别研究和核心主题进行梳理;
(3)我们构建一个融合社区韧性最新概念陈述和社区系统扰动阶段轨迹演化的分析框架;
(4)我们对未来社区韧性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研究发现
(1)社区韧性领域的论文数量呈指数增长趋势,2000-2009年和2010-2019年分别处于缓慢上升和快速增长阶段,2020-2022年,由于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社区韧性年均发文量激增到484篇。
(2)美国、中国和英国学者是该领域科学生产的主要贡献者,研究阵地正在从美国逐渐转向欧洲和亚洲学者的广泛参与。
(3)目前社区韧性研究涉及概念辨析、评估框架、子系统建设、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等多个方面。
(4)未来社区韧性研究将更加关注理论本土化改造、软实力要素和特殊群体。
社区韧性周期框架
核心观点:
(1)社区韧性用在战时,建在平时;
(2)社区韧性体系中的要素、结构是不断动态变化的;
(3)从扰动角度来看,社区韧性是有周期性规律的。
框架简介:
社区韧性周期可以分为扰动前、扰动中、扰动后—恢复、扰动后—学习四个阶段。
(1)扰动前:该阶段社区系统处于常态,其韧性属性、敏感性和脆弱性每一刻都在发生改变。
(2)扰动中:该阶段是社区系统变化发生最激烈的时期,冲击、暴露和压力考验着社区韧性的属性。
(3)扰动后—恢复:该阶段社区系统所涉及的各主体充分利用其优势和资源促进社区系统的恢复和重塑。
(4)扰动后—学习:该阶段是社区系统对经历扰动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短板进行反思,并通过学习实现转型的过程。该阶段也是新循环的起点。
在该框架中,将不同资本表现、制度机制建设、不同主体表现(政府、市场、社会)、不同时期表现和不同子系统表现容纳其中。
图1 扰动前
图2 扰动中
图3 扰动后—恢复
图4 扰动后—学习
本研究相关结果呈现
表1 社区韧性概念
图5 社区韧性研究时序演化
图6 社区韧性词云图
图7 社区韧性关键词演化图
引用格式:
Hu H, Yan K, Zhu Z, Lv T. Building forwards: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framework construction for community resilience[J]. Journal of Contingencies and Crisis Management, 2024, 32(3): e12604.
DOI: 10.1111/1468-5973.12604
团队在韧性治理主题相关论文:
[1] 吕添贵,胡晗,付舒斐,孔安妮.长三角地区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3,42(1):54-60.
[2] Hu H, Yan K, Shi Y, Lv T*,Zhang X,Wang X. Decrypting resilienc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Urban Agglomeration[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2024, 106: 107540.
[3] Hu H, Yan K, Fan H, Lv T*,Zhang X. Detecting regional unevenn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resilience in China[J]. Energy & Environment, 2024: 0958305X241230619.
来源:土地学术部落
图文|胡晗
媒体编辑|赵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