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供应链:陷入生存危机

汽车   汽车   2024-12-29 09:03   北京  



现在的供应链风险正在从个别点,向部分环节蔓延。无所不用其极的“降本增效”,正在走向边际效应急剧缩窄的末路。


作者孟华
编辑丨大华
出品汽车人传媒

极越事实上关门之后,人们发现受伤的除了员工、投资人、客户,还有供应商。

安波福据说在极越事件中承受了“巨额损失”。这进一步暴露了行业供应链的脆弱性,就连一级供应商巨头也无法避免。

1

账期普遍变长


到了年底,供应链安全和健康,逐渐超出了主机厂和供应商“私聊”的范畴,变成全行业广泛关注的话题。

原因很简单,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4.5%,相比2023年(5.0%)进一步下降,达到历史低点。市场竞争压力传导到主机厂,主机厂选择将其中的多少进一步向上游传导,在主机厂看来是一个平衡术。

但是,现在压力尽量向上导,越来越不加以掩饰了。在“生存第一”面前,作为供应商的客户,口碑已经没那么重要了。这样会不会导致整个行业生态的劣化,很多业内人士都持担忧态度。


特斯拉中国颇为自豪地宣布,将账期缩短至90天,人们才发现,原来供应商承受着如此之大的资金周转压力,似乎90天现金结账是非常优厚的条件。如果稍加了解不难发现,如果90天不带条件、不玩花活地兑现,岂止是厚道,简直是仁慈。

需要声明的是,虽然财报中会标明上市车企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到付款所需的时间,但这些数据只是平均数,而且有滞后性,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同时,网上流传的账期,都不可能获得官方证实(除非像特斯拉这种主动宣布的),而且互相矛盾。但总体上,随着今年竞争加剧,或者某些企业现金流恶化,账期不断延长,应该是确凿无疑的。

有第三方数据称,中国上市车企账期平均超过半年,是海外汽车产业的两倍还多。新势力账期普遍从135天涨到180多天,个别企业甚至长达280多天。主流车企也从120多天,延长到150-200天左右,个别突破230天。


有人总结称“高门槛、高技术、低回报”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特点。这里面存在谬误,实际上,上游供应商毛利率高于主机厂,才是惯例和历史常态。但是供应商要承担的商业风险大于主机厂,两者形成了平衡。现在看,平衡正在被打破,即供应商被要求承担比主机厂更大的商业风险。

2

链条资金风险上升


除了时间,实际操作中,企业对供应商付款,有多种组合方式,一种是账期一到现金结;第二种是账期到了,银行承兑;第三种是账期+半现金+半承兑;第四种是账期+商票等代币。商票因为恒大的事情已经臭不可闻,所以现在用商票的很少。

但是比亚迪以降低供应商负担为名,开发了“迪链”,即将应收账款数字化并向上流转。尽管披着“供应链金融”的外衣,其实也是一种代币,看不出和商票有什么本质不同。

供应商只能在“迪链”内进货付款,才有可能用“迪币”(没有这个词,临时代指)。这样就进一步整合了供应链。供应商一旦对外付款就无法使用这些代币,解决不了问题。当然,考虑到比亚迪现在的体量,供应商认为不会发生烂尾风险,很多时候也就认了。


银行承兑看上去比企业自己发行的“商票”稳定多了。不过,银行承兑也需要时间,相当于进一步延长了结款周期。

此外,企业也可以叫停汇兑。一旦企业发生经营风险,银行账务被冻结,那么承兑的风险也可想而知。业内已经发生了若干类似的风险,近期影响比较大的有哪吒和极越。即便边缘化车企倒闭的时候,也会“带倒”一批中小供应商。

2020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称《条例》),并于当年9月1日施行。《条例》规定商票和承兑必须在60日内兑付,且不得强制要求供应商接受商票。

在商业实践中,由于主机厂作为链主地位,两者谈判话语权完全不等同,也不存在什么谈判。主机厂的态度往往是“爱干干,不干有的是人愿意干”。这导致《条例》很难彻底执行。《条例》的积极意义在于,限制了商票的大规模泛滥,并遏制了银行承兑不断延长的时间。

3

大供应商难以独善其身


对于大供应商,主机厂就不能予取予求,往往需要谈判,不行的话还要公开喊话施压。

上个月比亚迪公开发函要求跨国供应商森萨塔,2025年降价10%,后者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森萨塔愤怒的原因是,比亚迪的要求超过了年降标准(3%-5%),而且喊话这种方式有失体面。

从比亚迪角度看来,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20%,而去年毛利率达到38%,比亚迪有足够理由要求对方让利。比亚迪不惮于让舆论广泛知晓此事,就是有了B选项。如果森萨塔不从,比亚迪就要换其他供应商。不知道森萨塔有没有做好放弃这个客户的准备。此事演变的结果,大概率是后者接受超规格年降,原因是后者更需要前者。


博世也不断发出抱怨。博世中国CEO徐大全在重庆论坛上表示,海外市场是“秩序井然的”,“不要把中国的卷带到国际上去”。徐大全的前任陈玉东,收到过吉利寄来的礼物“一把菜刀”,上面刻着“快刀斩乱麻”。

唯一相对主机厂还有话语权的恐怕就是宁德时代了。宁德时代前三季度毛利率25.18%,同比降了3.47%,看上去仍然比主机厂更好一点,但其实宁德时代也躲不过拖账。

2022-2024年的三季度末,宁德时代的应收账款分别为541.26亿元、687.27亿元、667.03亿元。今年三季度末应收账款占据同期营收的25.8%,和其他供应商相比,已经非常好了,基本规避了经营风险。


12月15日,宁德时代向上游供应商发布了一封公开信,表示愿意提供支持,包括研发费用、材料验证推广、合作业务支持、战略合作,甚至还可以预付部分款项。当然,具体谈的时候,所谓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是否有捆绑嫌疑不好说。但退一步,即便这只是个姿态,也远好过极力压榨经销商的当前氛围,算是头部供应商为行业做出了扭转风气的贡献。

4

难过不是压榨的理由


有人认为,主机厂也比较难过。国内排名前十的车企,流动比率基本在1.5以下。而海外主机厂一般追求流动比率为2以上,这意味着流动资产是短期负债的两倍。这种情况下,即便有一半的流动资金出问题,也能保证所有短期负债都能兑付。而中国车企,包括特斯拉中国,都达不到这个标准。

比亚迪、赛力斯、长城等车企的流动比率均为1以下。这说明即使销量不错,也存在大量账期问题,只不过主机厂选择将账期压力向上游转移。这并不能说明国内的经营环境差,很可能源于国内的价值链更长,且研产销服的节奏相对国外推进节奏都更快,但现金流速没跟上。

当然,主机厂一些很不体面的操作,诸如“直扣货款”(以种种理由克扣货款)、“关小黑屋”(以开会名义要求立即解决问题,不解决不让回去)、“半夜要货”、“工时损失费”、“任意提高标准要求”(合同如同废纸)、“合同埋雷”(合同模糊措辞,供货后找茬扣钱)等等。凡是在这一行干久了的,哪个主机厂爱用哪些套路,大家心领神会。账期只是能拿到桌面上说的一个经营风险要素。


现在的供应链风险正在从个别点,向部分环节蔓延。即便经营风险不大的供应商,受制于沿链条传导过来的兑付压力,利润也在变小。整个行业都在承受成本竞争的负担,这也是全行业利润往下走的现状反映。无所不用其极的“降本增效”,正在走向边际效应急剧缩窄的末路。这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政策或者监管可以干预,但收效如何并不乐观。市场层面的事,还需要市场解决。只能指望头部车企触及到扩张边界,然后采取一些稳固经营、化解风险、强化伙伴关系的举措,而非现在的小修小补。

到那时,业内卷的氛围也许就会好多了。所谓“秩序井然”并非天然,只是竞争走向缓和的结果。


版权声明】

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邮箱:qcr007@126.com

电话:010-63135250


往期推荐

【汽车人】本田日产合并,中国业务有无影响?

【汽车人】一汽人事调整:“75后”担重任

【汽车人】丰田2024,软着陆与硬转型

【汽车人】奔驰三季度利润腰斩,中国市场成最大拖累

【汽车人】大众中国:裁员的背后

【汽车人】出口遇堵,中国车企何去何从

【汽车人】全球盈利,中国亏损,轮胎巨头普利司通也撤了

【汽车人】全球车业裁员潮来了

【汽车人◆葳漪专栏】2025年的车市会更好么?



汽车人APP

专业资讯
汽车人网

行业新闻
汽车人时刻

视频播报
喵豆汽车

动漫聊车


感谢您的点赞、在看


汽车人视线
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做有温度的行业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