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两会进行时,代表委员们聊了哪些文艺文化生活相关话题?

文化   2025-01-16 22:50   上海  



一年一度的上海两会正在世博中心火热举行,一系列和上海发展、百姓民生相关的话题也正在会上审议、讨论。今年,又有哪些文艺文化生活相关话题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呢?


 

讲好上海故事

加快推进文商旅融合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民协主席李守白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2025年主要任务,包含了方方面面。今年是蛇年,“蛇来运转”,希望能够盘活上海的各行各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作为人大代表,我觉得应该画蛇添福,进一步完善助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各项任务的落地落实。”


目前,“低空经济”吸引了很多国内外的游客来上海旅游观光。李守白认为,我们也要提供更多与国际大都市形象相匹配的旅游服务和文化服务,进一步加快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让某些导游急功近利的行为损害城市形象,也不能让游客只是走马观花停留几天就走,旅游方面我们要做出自己的风范。“我觉得应该把我们的文物,我们的文化故事、各种文化元素,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联起来。带领游客游览上海的标志性建筑时,比如武康大楼,要把建筑的故事、背后的人文故事讲好,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了具体鲜活的故事,有了文化的浸润,才会吸引更多旅客来旅游、消费,来深切地感受海派文化,真正喜欢上海这座城市。”




 

打造世界文明汇聚地

文艺精品目的地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创协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执行院长金江波表示,要将上海打造成世界文明汇聚地、文艺精品目的地。现在国际友人们蜂拥而至,他们来到上海,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硬件条件,比如说繁华的都市面貌、有历史底蕴的城市街区,还有摩登的时尚生活。


那么如何让他们感受到都市文化?除了推出的原创节目、展览和博物馆的项目之外,还需要用世界语言来演绎好的文艺精品,让他们能够看得懂、听得懂,还能够产生共情共鸣,这个很重要!不然的话,他们对我们的文化认同度不够,或者是对我们的文化认识有距离,很难产生共情共鸣。

好的精神共鸣,是促进消费的第一生产力。我们对世界文明的消费,实际上是我们以往出国游最大的一个原动力。上海应该要打造成世界文明的汇聚地、世界文艺精品的目的地,有了这样的定位之后,用充分的世界语言的方式和手段来演绎,让大家都能看得懂、听得懂,更能尊重彼此的文化!




 

把古代艺术成果

活化到现代生活中


有高质量内容为基础,2024年申城展览中多姿多彩的文创消费与跨界“整活”,亦是助推展览出圈的关键因素。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美协副主席陈翔表示,上海的展览场馆已经超过100个,2024年初开始就有中华艺术宫的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上博的埃及展到中华艺术宫的“何以敦煌”,基本上涵盖了人类古代的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艺术中最杰出的人物的艺术成就和探索。关键是将这些传统文化、古代文明跟今天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这些传统文化依然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它的作用。展览中,不光是看展览,而且有很多展览的周边产品,文创也卖得非常好。


陈翔认为,文创把古代的传统艺术成果,把已经湮灭很久的文明,重新活化了回到我们生活当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它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以促进我们更好地做好展览。2024年是成就斐然的,除了线下到现场去参观的观众比往年都高,还有在网上接触到展览信息的更是不可计数。现在上海整个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台阶,2025年新一年的展览形式值得期待。




 

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

从《剧院魅影》到柏林爱乐,过去一年,大量观众拖着行李箱来上海看演出,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剧协副主席、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副总裁喻荣军表示,要建设亚洲演艺之都,上海不仅要有好的引进内容,还要有原创的驻场演出,这些“只此一站”的精彩演出将极大程度吸引海内外观众持续来沪。


2024年喻荣军听得最多的就是“为什么又是上海?他笑着说,因为上海有很多好的演出,并且“只此一站。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在过去那么多年,带了很多国外好的演出到上海,2024年《歌剧魅影》原版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了59场,有8000万的票房。上海国际艺术节请了柏林爱乐乐团来演出,很多观众从外地赶到上海,还有很多人从境外到上海来看。上海如果要打造演艺的高地,要建造亚洲演艺之都,除了引进的剧目之外,还要有很多原创剧目在上海的驻演。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今年要做《英雄联盟:双城之战》,沉浸式的音乐秀。年底还有《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都是“只此一站。所以说,欢迎更多的观众到上海来,上海“只此一站




 

目标入境游客

做好“文化出海”

在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评协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看来,从上海开埠、浦东开放开发,这次可以说是世界第三次“发现上海”。得益于过境免签政策从144小时到240小时,大批的游客来到中国,首站大多就是上海。从目前境外博主们的视频来看,上海给他们的冲击挺大的,普遍都高度赞扬。因为是入境第一站,上海留给外国游客的印象也是最深刻的。最近,大量韩国游客正在上海旅游,大家都在议论。这就让他想到了阿基米德的“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过境免签政策是我们国家外交上的一个行动,但是,它引发了蝴蝶效应,这些外国游客不仅来打卡,还来刷卡。上海文化产业要思考:怎么把这些游客引入到我们的演出场所里来。伦敦西区,本地观众占比不超过20%,剧目的影响力可以辐射到全球。


面对入境旅游的人流量,上海要推出标志性的剧目,包括驻场演出和新剧目,目标受众就是国外观众、长三角以及更大半径的外地观众;演出剧目更要与“旅游”相关平台结合,让境外游客做功课的时候就能看到推介。将境外观众引进来,也可以算是“文化出海”。 


 

希望上海能有属于自己的

电影“星光大道”

《关于彰显“上海文化”品牌标识度、建设城市星光大道的提案》由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影协副主席、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提出。希望这个提案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发展进程中,上海电影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上海徐汇区是非常肥沃的土壤,这块土地上滋养、拍摄了很多优秀的中国电影。上影演员剧团院子里有很多名家铜像、手印,包括秦怡、王丹凤、黄宗英、杨在葆等上海电影艺术家们的手印,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很多观众都希望能进院子为这些艺术家敬一束鲜花。但因为是工作环境不太适合,所以佟瑞欣就特别迫切希望建一条上海的“星光大道能把这些有时代的烙印、中国电影烙印符号的东西呈现出来,很自然地镶刻在我们的城市当中,将上海的文化回归于老百姓、回归于城市。




 

当芭蕾遇见艺术场馆

日前,浦东美术馆与上海芭蕾舞团首次合作,在馆内呈现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片段,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舞协副主席、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吴虎生表示,我们更多地走进艺术馆、博物馆等,能够通过更多艺术的融合,激发出更多创新的火花,也能够让观众同时感受到建筑的美、建筑的历史,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美。


今年两会,吴虎生的提案是关于助力舞蹈演员的职业转型。舞蹈演员的职业周期很短,又很容易受伤痛的困扰,在他们职业转型这一块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扶持,需要思考:怎么样提前布局,为他们进行指导;怎么样在课程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设置和机会。他还介绍,在“文化出海”的进程中,上海芭蕾团的海外表演表现优异,每次都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成功。接下去上芭会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化的演出,把更好的中国艺术带给更多全世界的观众。




代表委员们的讨论还在继续

关于上海文艺文化生活的

观察与思考也从未停止

你有什么想要分享的意见和建议?

也欢迎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



部分来源 | 新闻晨报、文汇报、随申Hi、上海教育电视台
文编 | 浅草
美编 | 音云

上海文联
用艺术寻找诗和远方,用文艺点亮生活的角角落落。这里是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