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8日-----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这是一项全球性运动,今年的主题是“教育、倡导、立即行动”,旨在提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合理使用共同应对微生物耐药性的挑战。
一、正确理解抗微生物药物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作用
抗微生物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等。在医院环境中,正确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策略之一,但不是唯一策略。它们能在特定情况下有效抑制或杀灭病原体,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例如,在进行某些外科手术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显著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二、精准用药策略
1. 术前评估与用药决策:在手术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潜在感染风险等因素,以确定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例如,清洁手术(如甲状腺切除术)若患者无特殊感染风险因素,一般无需预防性用药;而清洁 - 污染手术(如胃肠道手术)及污染手术(如开放性创伤手术),则需依据可能的病原菌种类精准选择抗微生物药物。
2. 药物选择与配伍原则:根据手术切口类型、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药物抗菌谱进行合理选择。如清洁--污染手术可优先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对于可能涉及厌氧菌感染的手术(如阑尾切除术),可联合使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同时要避免不必要的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减少耐药菌产生风险。
三、规范用药流程
1. 用药时机把控:严格遵循预防性抗微生物药物的用药时间窗。一般在手术切开皮肤或黏膜前 0.5 - 2 小时内给药,剖宫产手术在断脐后给药,确保在手术关键时段药物能在组织中达到有效浓度,起到预防感染作用。
2. 用药疗程管理:明确规定用药疗程,清洁手术与清洁 - 污染手术术后预防性用药通常不超过 24 小时,特殊情况可延长至 48 小时。严格避免术后长时间无依据地使用抗微生物药物,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多部门协同与培训教育下的监测与反馈机制
构建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测网络,对手术部位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常见医院感染类型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收集。通过分析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抗微生物药物使用策略与感染防控措施。
用药效果评估与反馈:对使用抗微生物药物预防或治疗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密切跟踪,评估药物治疗效果。若用药后感染症状未改善或出现新的异常情况,及时重新评估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临床医生,促进用药合理性的持续提升。
在医疗环境中,医院感染防控是保障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感术行动”旨在通过多维度措施,强化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有效防控医院感染。编辑:宣传统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