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先父诞辰一百周年的纪念日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我的慈父一一位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奋斗了四十年的中学离休教师。
父亲的一生,是极其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他的许多故事和精神,如同一盏明灯一样,时刻照亮着我们兄弟姊妹前行的道路。
先父于1924年10月28日,出生在宜阳高村镇满丰村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他自幼聪颖,勤奋好学,六岁时就跟当地的启蒙老师学习私塾,背诵经文,时常得到恩师的赏识。年龄稍大点儿又跟随高村镇杜渠村我的大姑爷学习四书五经及其它课程,学习非常勤奋和刻苦,展现出了对学习知识的渴望和无限的追求。随后又在宜阳和洛宁完成了初中课程的学习。初中毕业之后,正值日本鬼子侵略华夏,践踏中原,所到之处,烧杀掠抢,无恶不作,当时的战火已经燃烧到豫西地区和我们老家,日本鬼子就驻扎在我们的村子里,当时村里的先辈们为了寻找生路,都携家人四处躲藏或逃避远方,生怕被日本鬼子抓到,本地所有的学校都放了假,也不知道啥时间才有开学的那一天。
为了进一步深造,父亲就毅然决然下定了投靠远方的亲戚和在亲戚那里学习高中知识的决心。父亲拿着家人写好的信,背着铺盖,背井离乡,经南阳,过襄樊,走荆州,步行20多天,经过翻山越岭和长途跋涉,最后终于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北省秭归县城,先在亲戚家安顿下来,等到秋季开学时,克服了种种困难,才如愿以偿的来到秭归县的一所高中住校学习,经过三年的苦读和努力,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在当地参加了高考报名,填报了武汉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志愿,并参加了两所高校的考试,还未等到考完和录取通知的发放,解放军解放武汉和湖北全省的炮火已经打响,兵荒马乱,枪声四起,好多大学都停课放假,终止招生。同学们为了躲避战火,也纷纷返回了各自的家乡。当时由于条件艰苦,生活费也所剩无几,又没有交通工具,父亲只好再一次选择了徒步回家的决定,几经周折,经过20余天的艰苦跋涉和沿途乞讨,终于安全返回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返回老家后,家乡也是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人才短缺。这时的父亲深知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急需人才,于是萌生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念头,恰好当时乡里也缺少老师,父亲就积极报名,并于1946年下半年参加了教育工作,先后在本乡鲁村,高村,东营,汪汴等地小学任教多年。
一九五0年县里开始筹建宜阳第二初级中学时,父亲被县教育部门调入宜阳二中,从事初中生物,植物课的教学工作,一干就是18年。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毛主席发出了"教育要革命"的伟大号召,教育部通知要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要返回各自的原籍任教,于是父亲又被调回了家乡,被安排在高村学校任教。由于学校的初中部刚刚成立,缺少数学教师,当时学校领导就决定让父亲担任初中代数和几何课的教学工作,虽然和之前的教课内容大相径庭,但父亲还是毫不犹豫的接受了领导的安排。1971年高村高中成立后,师资短缺,乡教育组又决定让父亲兼任高中生物课的教学工作,那一年是父亲最忙的一年:一边在高村学校教初中数学,一边在高村高中教生物课,每天在两个学校之间奔走,但父亲始终能够任劳任怨,直到1972年父亲才被调入高村高中教学。
1973年全县实行教育改革,所有的高中进行重新合并,把高村、石村、连庄、上观高中与韩城高中合并在一起,成立了新的韩城高中,父亲又被调入韩城高中,担任高二两个班级的生物课和二五班的班主任。由于父亲教学经验丰富,备课认真,所教的生物课在全校九个班级的多次考试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1974年全国掀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热潮,教育战线首当其冲,合并仅有一年时间的各乡高中再一次变回原样,父亲也随之回到了高村高中任教。
后来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县里又对高中进行了布局和整合,只保留了宜阳一高,韩城、寻村、丰李和白杨高中,并对全县高中教师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县教育局决定抽调父亲到县一高任生物课的教学工作,当时父亲考虑到我的爷爷奶奶已年近八十,那时的村里还没有自来水,仅吃水一项就非常困难,每天都是父亲起早到村头12丈深的水井里绞水送到爷爷奶奶的水缸里,才去学校上课。若到县城工作离家太远,没办法照顾,而且自己也年近退休,所以就坚持留在高村乡中心学校继续任教,直至1986年底光荣离休。
父亲的一生,在三尺讲台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了四十载,无数次担任初中和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始终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关爱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始终能够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学校缺少教师时,他总是不讲价钱,勇挑重担,不管自己多忙多累,总能听从学校的安排。在从教的四十年中,他教过小学复式班的语文、数学,也教过初中的生物,植物,农知,代数,几何,历史,还教过高中的生物课程十多年,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各类人才,其中有好多学生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遍布全国各地,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父亲既是慈父也是恩师,从小就对我们姊妹三个要求非常严格,他始终要求我们在学习上要向前看,始终要有不甘落后的精神,做到既要刻苦学习,又要勤奋努力;在生活中要向后看,不要和别人比吃穿;在做人方面要平易近人,积极向上,光明磊落。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在恢复高考之后的1978年,我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宜阳中医院工作,并担任病房内科主任多年;96年调入宜阳县人民医院,任医院的总支副书记兼中医科主任,并于2003年晋升中医内科主任医师,开创了我县卫生系统晋升正高级(正教授级)职称的先河。我妹也于1985年以高出宜阳重点高中65分的好成绩,被武汉铁路运输学校(小中专)铁道通讯专业录取,毕业后在一直在铁路上工作。我弟也于1990年以全乡初中毕业会考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宜阳一高重点班学习,1994年高考以高出二本分数线59分的成绩,考上了自己心仪的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专业,99年本科毕业,两年后又考上陕西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的的硕士研究生,2004年毕业后被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式录用,现在该医院手外科专业工作,目前已是该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和秘书长。
父亲的一生,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给了宜阳教育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无数渴望学习,追求知识的孩子们。在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用他那慈爱的目光和耐心地讲解,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他的教学方法独到而有效,总能将复杂的知识点以简单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轻松掌握。在担任班主任时,他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综合素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谈心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1986年,父亲光荣离休。然而,离休并不意味着他就放弃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关注。他依然关心着学校的发展,关心着学生们的成长,经常回到学校与年轻教师交流心得,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他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周围的人,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2017年8月28日,父亲因病去世,享年93岁。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但他的崇高精神却永远鼓舞着我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更加怀念他的音容相貌,更加感激他为宜阳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诸多贡献。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
父亲大人,您的一生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您用您那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书写了一段光辉的教育篇章。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怀念。愿您在天堂安息,愿您的精神永存!
作者简介
诵读者简介
玉华,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