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宝塔 文/康伟发 诵/黄陶丽

文化   2024-11-29 00:54   河南  

雷州宝塔座落在如今广东省的雷州市,一九六八年的十一月,我踏上雷州半岛开始了七年的耕耘岁月,也因此和这宝塔结上了缘。雷州半𡷊从大陆伸进南海,没有山,上世纪也末有高楼大厦,在这蚕虫形状的半𡷊上,雷州宝塔便是唯一的制高点了。

那时的雷州市叫海康县,我工作的橡胶农场离县城很远,骑自行车需要两个多小时;在那七年的日子里,雷州宝塔我只去过两次。要说塔,广州的塔不少,像莲花塔,琶洲塔,六榕塔这些都是很有名气的塔,我念书时经常与同学步行去玩;至於雷州宝塔,不但从末听说过,就算第一次来到这塔下,也发不出什麼思古之幽情。

我是在一个周末休息日借了队长的自行车来一览宝塔风采的。宝塔看上去四、五十米高左右,砖木结构,因长年失修,虽然还是笔挺地矗立着,但只给人一副危乎高哉的模样。

宝塔沿壁长满了许多攀爬类植物,在塔前看久了,你甚至会觉得它像个怪物。那个年代的海康县城,其实并不太落后,马路上不时有途经的长途汽车,单车也不少,有时还夹杂着走起来咯叽咯吱响的牛车。然而县政府对古塔一点也不重视,雷州宝塔前除了一个写着"不准内进"的牌子外,一点关於塔的介绍也没有;那时离互联网的日子还远着,来往的人们也许根本不知这塔是个什么东西。

我的第一次游雷州宝塔,在县城一家饭店花了五毛钱吃了碗鹅杂粉,来回近五小时的自行车程,回队后把单车擦得闪亮才还给队长,除了那碗鹅杂粉,一整天旅程索然无味。

不久,到了探亲的日子,在广州期间,我抽出了珍贵的一天,来到中山图书馆,凭着"兵团战士探亲证",借到了一册《海康县志》翻看,才知道那雷州宝塔的来龙去脉。雷州宝塔始建於明万歷年间,距今已五百多年歷史。塔高57米,初名"启秀塔",寓肇启文风,培育俊秀之意。后因挖地基时得大蛇蛋三枚,时人认為是三元及第之兆,遂改名為"三元塔"。宝塔位於海康县的平湖与古城墙之间,风景綺丽。

日子不快不慢地耗着,我在雷州半岛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活了七年。

第七年是这样开始的,政府考虑到我们这些老三届,在广阔天地所受的再教育已差不多,也该让他们回家了。於是,农垦局发下公告,知识青年将分期分批,按具体需要,招回原来城市工作,而且,在农场工作的时间是计算进以后的工龄的。

这消息传出来,不但知青们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着招工那一天,就连生產队里的领导和老职工也為我们高兴,他们说,国家是不会忘记你们的。

在等待的日子里,我突然想起了那雷州宝塔,自从《海康县志》知道了它的悠久歷史以后,我已经把它和广州的名塔在心里放到一起。我决定再走一次县城,重游雷州宝塔,说不定它已经启封,那不就可以登塔远眺,看到天边,看到希望吗?

一个周日,我又向队长借了他的自行车,直奔县城。宝塔还是孤零零的呆在那小山坡上,只是那灰黑色的塔身,长着比以前更多的植物,使塔看上去像不堪重荷了。宝塔的周边被新建的铁栏围着,大概是怕宝塔太残旧,倒下来伤了路人的缘故。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把建围栏的钱用來维修宝塔呢?宝塔何偿不想洗刷掉滿身沧桑,把自己的亮丽展示后人?

和第一次来县城一样,我还是到那间老饭店吃了一碗鹅杂粉,同样的份量和味道,但花的是七毛钱而不是几年前的五毛钱了。回去的路上,我终於想通了一件事,你不能登塔看远方,看希望,但这不等於你就没有希望;宝塔连自己都那个样子了,即使让你登上去,想必也看不到什麼希望的,还是靠自己老老实实的干吧。

果然,老老实实地工作,领导还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半年后我头一批被调回广州,还分配到一个很好的单位工作,这当然是令我喜出望外的事了。

十年前,我和当年农友一道返农场探望父老乡亲,久别重逢一番热闹以后,便转往县城重游雷州宝塔。我们坐上出租车,从农埸赶到县城已是黄昏时候,当宝塔在我们眼前一亮,它在夕阳的余晖下,好像一尊镶上了金边的高大佛像,显得慈祥端庄。

宝塔虽然还是不让游人进去浏览,但已经用黑、白与枣红三色修葺一新,还和雷州古城墙连接成一个风景区。离宝塔不远,有文物展览室,里面介绍了宝塔的前世今生;这风景区不大,但胜在古今参半,渗透着雷州城的底蕴,吸引了远近不少游人。

天气渐暗,我们还要赶回广州,只好向宝塔依依惜别。宝塔在这片土地上已挺立了五百多年,而我只是匆匆过客,但我觉得我和宝塔有过共同的故事,几十年前,我们在这片黄土地上同样是蓬头垢面,一脸茫然。

就萛这一切都是宿命吧,反正,宝塔和我都走过来了,而且我们还真的找到了希望。







作者简介 

康玮发,广东人。上世紀"老三届"。曾在雷州半岛橡膠农场耕耘七年,后招工回广州黄埔港务局。1978年参加了改革开放后第二次高考,入读广州市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曾从事多項不同工作,退休前在某超市总部任职,喜欢旅遊,写作。


诵读者简介 

黄叶 实名黄陶丽   喜欢一切美好的东西

 



灵秀师苑风
写柴米油盐之事,吟风花雪月之思,学古今中外之经,悟传道授业之得,感东西南北之风。灵秀师苑风公众平台免费刊登各地优秀原创佳作,期待您的关注,投稿!主编邮箱:498045191@qq.com。只收原创稿件,文责自负,好文章有稿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