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暖意融融 文/宋彩屏 诵/玉华

文化   2024-11-23 00:00   河南  

83岁的老父亲轻微脑梗,在中医院输液。大弟弟丢下农活,床前床后尽心侍奉。

父亲老了,基础病多:前列腺肥大,直肠粘膜脱落,几乎每隔二十分钟就要上厕所一次。弟弟白天不离父亲左右,端汤喂药,晚上和衣躺在父亲身边,枕戈待旦,生怕父亲热了、冷了、饥了、渴了、磕了、碰了......病人脾气大,父亲动不动呼喝,弟弟没火没性儿,轻声细语。

惦着大弟弟家里的几亩辣椒没人摘,几亩红薯得磨粉;想着弟弟家里的一大堆柴胡药还没有打理出售,一院子玉米穗还没有拾掇利落,我和姐姐、小弟商量着轮流请假照顾父亲。大弟弟火冒三丈:“农活啥关紧,你们都甭请假,我一个人照顾爹!”大弟妹也打来电话:“姐,别让你老弟回来,照顾咱爹是大事儿,庄稼活有啥早晚?不还有我蛮。”

放下电话,内心五味杂陈。


当年读书,我、姐姐,小弟都是邻居、熟人眼里品学兼优一一“别人家的孩子”,倔强的大弟弟是爸妈眼里的“犟巴筋”:家人相处,嘴贱手贱;地里干活,推屎屙尿;吃穿用度,挑肥拣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爸妈经常数落:“就你气人,将来俺俩肯定指望不上!”谁知待父母年老,大弟弟最孝顺。母亲走后,大弟弟对父亲的照顾真是无微不至:白天父亲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黑来早晚,他身前身后,嘘寒问暖。父亲曾感慨:“孩子值事儿了,是给单位、国家养的,留在身边的娃最得济!”

是的,昔日倔强叛逆的大弟弟,成了老年父母的左右手,在家务农的弟妹成了父母的依傍、拐杖;而所谓品学兼优的我们,只有在节假日能回家看看,即便带点礼物,纵然给老人俩零花钱,哪能跟弟弟、弟妹的付出相比:礼物不会叫爹叫妈,钱不会端汤端水!

有人把留在家的孩子说成父母的小棉袄,飞出去的孩子是父母的皮大衣!小棉袄是没有皮大衣看着拽,但皮大衣哪有小棉袄的贴心、实惠!

在父亲生命的冬天,弟弟,弟妹成了老人的一缕暖阳。

昨天中午到医院探望父亲,听见父亲在和小护士聊天:

“闺女,贵姓?”

“爷爷,我是晚辈,您可别说啥贵,我叫赵艳琳,以后叫我艳琳就行!”

“艳琳,墙上的电视动不动就没信号?”

“别急,我打电话让信息科的人来修修!爷爷,我这会儿给您剪剪指甲吧!”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父亲苍老的脸上,照在护士年轻的身上,照着小护士聚精会神的脸,照着艳琳小心翼翼的手。好一副爷孙同乐图!


病房静悄悄。

父亲闭目养神,点滴不疾不徐,大弟弟偷空酣睡。

门被轻轻推开,护士长张利可轻手轻脚走来,低声嘱咐:“这是一大袋艾包,每晚用开水浸泡好两小包,挤出里面的艾汁,再用热水泡脚,顺便帮老人揉揉小腿,血液循环畅了,老人就能安睡,不会频繁起夜......”切切叮嘱,像姐姐,像母亲,像亲人!

主治医生张俊毅是个说话和气的中年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知道父亲基础病多,他一天三趟跑病房观察。张医生说:“老人脑梗,加上局部渗血,既得用凝血药不能让血再渗出,又得用扩张药加速血液循环防止栓塞。我得多观察,才能适量下药。”

多敬业的医生,多优秀的大夫!

春天里,父亲曾在中医院住过院,由李海舟主任主治。父亲的病历资料他了如指掌。前天,一从外地开会回来,李主任就到病房探望父亲,交待作息事项、叮嘱饮食禁忌,鼓励父亲老当益壮。弟弟感慨:“李主任人真炫,一点架子都没有!”

今天,住院部建议父亲出院,父亲却说:“我得再住几天,医治牢靠些再走。”

张医生乐了:“老爷子,您想住到啥时候都中!”

天哪,医院是啥好地方,哪见过赖在医院不想走的病号!

走出医院大门,寒风扑面。我打个寒噤,竖竖衣领,缩缩脖子,心里却暖意融融。





作者简介 

宋彩屏,灵秀师苑风主编。


诵读者简介 

玉华,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 



 



灵秀师苑风
写柴米油盐之事,吟风花雪月之思,学古今中外之经,悟传道授业之得,感东西南北之风。灵秀师苑风公众平台免费刊登各地优秀原创佳作,期待您的关注,投稿!主编邮箱:498045191@qq.com。只收原创稿件,文责自负,好文章有稿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