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文书】写在红纸上的民间文书

2024-08-20 17:44   福建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是喜庆吉祥的代表色,有专属的名称——“中国红”,这是国人心目中最熟悉的原本色,沉淀在每个人的心中。自古以红纸书写的内容,都具有郑重与吉祥之意,这个传统习俗沿袭至今,如请柬、喜报等实用文书,仍然常见。

近期,泉州著名侨批研究者和文书藏家黄清海先生分享了近期的收藏,其中有一部分原属大田的文书,就书写在红纸上,承其惠允,笔者挑出其中几件释读,供同好参考。


中国传统占卜文化里,“算命纸”(有的称之为“批命纸”或“推命纸”;本文简称为“命纸”),是体现“神机妙算”的纸质载体,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
在民间社会中,这些“命纸”基于不同的占卜形式和传统,广泛地运用于对个人健康、婚姻家庭、生意事业等方面的吉凶推理和预测,满足世人在现实生活中趋利避害和平安度日的普遍追求,从中也可以观照出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生百态,众生世相。

这是一张为林玉振测算的“命纸”,开篇有“天赐祥”的吉祥语。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祥麟是指神兽麟,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都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民间指代儿子的称谓。但是,与字面上的理解不同,“天赐祥麟”作为一个吉祥语,其意特指晚年得子,意为子女聪明能干,天赐麒麟送老,晚年得子以养老送终。

该“命纸”的推评内容(感谢罗锦添先生指教;图片为局部放大,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文章)

原文:

详观贵造,亥壬者乃大海之水也,洋洋乎川流不息。水归冬旺,生平乐自无忧。日主高强,一世安然。由是而推,不惟根基壮固,尚且来日发达兴家,衣帛足用,田园广置,丕要家声,父母偏叫,妻宜对硬。兹童限内,如履薄冰,交上丙字祈庇,至子一派美景,丁字祷尔神祇,丑以下顺水。

恭贺    余后评

命理各有推论,人生自有不同。大家对此件“命纸”的推评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在传统生产力低下的历史背景下,大田自然灾害频发,尤以水旱饥荒为最,防灾、救灾、赈灾一直是社会面临的重要治理课题。
《大田县志》(民国版)记载:建县之后,当局对“仓储之设,以备凶荒”的道理,有着一定的认识,从传统“惠政施仁”的思想出发,官府设立义仓(县级有际留仓、常平仓,乡村有社仓),以求能达到“寒为之衣,饥为之食,荒凶而常为之备,疾疫而预为之防”的目的。
下列这件以“交保”(为了收贮义仓谷物或合会钱物收交)为主题,邀请乡村“世大人”会叙的请柬,就是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民间文书。

为“交保”之事,邀请聚会叙谈的红色请柬,兼有“具名拜帖”的功能。(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文章)

明清时期盛行的 “宗亲福利会” “长生会”“长寿会”“寿星会”“葬亲会”“父母轩” “六文会” “孝子会”等社会互保组织,一般将田产用于租佃,善款用于生息,从而使以土养业和以息养产成为筹措经费并保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这些组织有的由会员自筹资金,有的用宗族祠堂的部分公产,当会员或族人死亡时,给予死者殡葬费用和遗属抚恤金。这可以看作人寿保险的原始形式。一直到晚清民国,合会在中国骈兴错出。

《中国近代保险史》


原文:

本廿七午刻,治茗恭候:抵财峰祠,会叙交保。

值年:郑庆兴 拜

千祈,早临是幸!口口口长公尊前


古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中国传统家族的当事人在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下,基本会采用过继、双祧(兼祧)、入赘三种继承方式,以保证血脉香火的传承。

其中,以“过继”最为常见。一般都是同姓家族入嗣,但也不乏异姓立约过继入嗣的情况。如以下这件“约继”文书。



张某因家事清贫,将次子出继给王某为子的“约继”文书。(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文章)


原文(节录):

自从庚子年夏出继口养至辛口十一月,任听王家择日娶过门为长男接赎宗支。张家不敢异言之理,系是不明,张家出头,自行抵理,不干王家之事。今是二比甘心意愿,各无反悔,恐口无凭,立出继约为炤。

立出继约人:张某(押)

媒人:王某(押)

[亲见]人:张某(押)

百子千孙,五世其昌

该出继文书前半部分破损,有的字难以辨识。在通读全文的内容后,可以明确两点:一是时间为农历庚子年,如1840、1900、1960等(60年为一周期);因后面的“辛口”年不明确,所以此件的具体年份无法断定。二是说明过继有个“过渡期”——“自从庚子年夏出继口养至辛口十一月”;正式过继后,张家同时移交父母的主婚权,即由王家为这个过继的长男“择日娶(亲)过门”,“接赎宗支”,延续香火。对此,张家不敢表示异议。可见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一项很重要的主张权和话语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上寺庙焚香,拜谒诸神、祈求平安,已成为反映民间社会信仰的显著特征。与如今相对简洁的敬香祈福不同,稍事郑重的信士,会尊崇礼仪,讲究寺院规矩。

中国佛教学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凤山古寺”匾额。(图源网络)

凤山寺,原名郭山庙,又名将军庙、威镇庙,位于福建省南安市诗山镇西北角凤山麓,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供奉郭圣王。凤山寺属多神庙,传统以来皆有僧人住持,主神郭圣王佛像雕塑特殊,白眼黑珠直视,故有"白目佛,益外景"之说,所以更为海外华侨所崇拜 。


福建省南安的凤山寺,以“广泽尊王”信仰闻名于闽南地区,香火旺盛,甚至分支广布台湾与东南亚。现存的这一件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祈求庇护词”,记录了传统民间信仰的崇拜规仪。

1988年,王姓信士在凤山寺祈求庇护的呈词(点击图片查看相关文章)


原文:

奉香拜请

为恳圣赐庇安吉事,今据福建省大田县聚贤里光荣保安和村聚庆堂住居信士王某,主命(略),现年五十五岁,现行大运(略)凡事不益,思有喜逢,拜叩

凤山寺敕封保安广泽尊王陛下

值启圣德之际,宏施恩光之期,虔备微仪,顿首拜敬,伏乞

鸿恩赐庇士民:星辰光彩,运限享通,寿命延长,岁月日时均安,男清女吉,合家康泰,财丁两进畜兴旺,合家戴德士等,无任不胜,祈祷圣恩之至。谨词    

具呈词人:信士王某拜叩    公元一九八八年月日


如今,我们翻看1928年的《大田县志》,特别深刻的印象是——民国时期对于革新礼俗,颇有意气风发之志。
在记录本地民间社会“庆贺尚彩联,宾宴不离红蛋”的同时,批评“邑民向多迷信鬼神,祠祀遍于各处……且酷信僧道”,“独不思邀福于鬼神,鬼神未必降之以福”的现象,倡导捐资助学,发达科学,开启民智,辅助国家,改良社会。
近百年前,以大田县知事陈朝宗为代表的官员士绅,向社会昭示“礼教敦于上,风俗成于下,如影附身,如响斯应”的道理,期盼能通过移风易俗,促进社会发展。尔等的殷殷之言,如今犹为可鉴。











点击关注公众号   品味燃灯者历史


喜欢就点 在看¤ ↓↓↓

燃灯者1945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