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师(3)
我们的语法老师叫盛文澜。这是一个有趣的老头,和我们学生关系最好。盛老师个子矮矮的,瘦瘦的,穿着很普通,甚至有时候不修边幅。他说的普通话,我们学生都听得懂。从他的嘴里,我们知道了一句话要分成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等。现在这些知识可能小学生都知道。但是对于我们知青来说还是蛮新鲜的。
他骑自行车来上班,常常把路上看到的宣传标语,宣传口号,拿来剖析句子的成分,有时候说没有主语,有时候说没有状语。我们这些知青,文化知识不高,但是社会经历丰富,经常和盛老师争吵,盛老师说这条标语不对,我们就说报纸上就是这样说的,难道报纸也不对啊?盛老师听了也不恼火,从语法的角度给我们说哪里哪里不对。反正每次上课都比较热闹。辨来辩去,每次都是盛老师赢。这些语法知识对我们以后当老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得盛老师讲序数的时候,拿我们教室做例子,同学们,你们教室为什么叫302呢?当时大部分同学都答不出来。他说:3,就代表3楼,02,就代表3楼第二个教室,以此类推,802就是8楼第二个教室。经他一举例,同学们举一反三,马上理解了序数的意义。还有一次他说,西安有名的小吃叫(肉夹馍),有的人说,明明是馍夹肉,怎么说是肉夹馍呢?实际上都是对的。馍夹肉是馍里面夹肉,肉夹馍是肉夹在馍里面,表示的是一样的意思。广东人说你走先。我们这里都说你先走。表示的意思也是一样的。英语里面经常有你走先这样的表示。这就是语言前缀和后缀的表现方式。盛老师的课给我们以后当中学语文老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主谓宾,定状补,汉语拼音,这是中学语文的基础啊!
教我们写作的老师有二个,他们相对来说比较年轻,都是四十多岁的样子。一个叫李作凡,一个叫黄琦珍。当时有一个评论红楼梦的青年作家叫李希凡。毛主席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李作凡李希凡二个人差一个字。所以容易记住。我记住李老师的名字,还因为有一次李老师给我们上对联课, 他的课后作业只要求我们交一二付对联。我那天没事,就写了七八付对联,从五个字的对联,到七个字的以至于十几个字的,记得最长一副对联,上联下联足足有五十几个字。正好李老师自己批改了我们八组的作业,于是李老师时时拿我写的对联作范文,向同学们讲解。当然,他没有报出我的名字,但是我知道把我的对联当做范文,也是对我的认可。于是我对李老师印象特别好!
还有一个老师叫黄琦珍,明明是个男的老师,他给我们的印象好像是女生的名字。不过他有一篇散文(八一桥的灯光),发表在江西的一本散文杂志上。听说还是他在学生时代写的。那时候没有自媒体,有篇文章刊登在印刷媒体上,那是老牛掰了。他也获得了许多同学的尊重。不过他上课的时候什么样子我现在倒印象不深。不过我认为他是一个比较左的老师。记得当时有个女同学穿了一件蓝色的背带工装裤,他说人家是奇装异服。结果黄老师遭到了大部分同学的心理抵触。李老师还教我们诗词创作可以用一些比兴手法什么的。最简单的写诗词口诀就是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就是说,诗词的一三五句可以不押韵,也可以押韵,二四六句一定要押韵。这样的诗词朗诵起来才能朗朗上口。这句话,我给我们中学同学讲的时候,同学们都说这样的话好理解。当时系里举行诗歌朗诵会,我用比兴手法写了一首,是这样写的:什么花开四月红?什么决议暖人胸?什么声音震天响?什么献给毛泽东?杜鹃花开四月红,中央决议暖人胸,锣鼓声声震天响,颂歌献给毛泽东!朗诵会上,我朗朗上口的一念,获得了老师同学们的好评。
我们的老师(4)
还有一个体育老师姓李,给我印象也很深。那时候已经有点讲三好学生了,所以体育课成绩也要记录在档案上的。有一次体育老师要我们男同学都参加一下八百米跑,八百米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四百米的操场跑道,跑了一圈以后就分成前后的队伍了,我跟在几个平时体育比较好的同学后面,属于第一梯队吧!最后二百米了,我们班上的体育委员,在跑道边上不断给我们加油✊我这个时候突然加快速度,最后一百米我一马当先,体育老师和体育委员都在我边上加油。我第一个冲过终点。而且还不很喘气。体育委员拍拍我,看不出来啊!平时看你不太运动的啊!我心里想:我十多岁还没有下放的时候,就从上海打浦桥肇嘉浜路口跑到徐家汇,再从徐家汇跑回肇嘉浜路,来回有六公里呢。当然,我只有心里说说,说出来估计没人信。还有一次,我们是军体拳考试,就是最普通的马步双劈拳,蹬腿冲拳的那种。别人考试的时候,体育老师喊一声马步双劈拳,同学们做一个动作,老师又喊一声:蹬腿冲拳,同学们又做一个动作。轮到我上场考试了,老师刚说了一句:马步双劈拳,我噔噔噔接连十几个动作一气做完。把边上看的同学看呆了,这也可以?李老师呵呵一笑,动作可以,但是下盘有点不稳。得个A-吧!我亲自看到李老师打分数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轮到一百米赛跑考试了。我以为我很容易通过。一百米当时及格成绩是十五秒以内。我每次都是十六秒十七秒。照道理我人高腿长,应该速度快的,但是就是跑不赢边上比我个子矮的同学。这时候我理解短跑运动员打破记录是多么难啊!一百米提高一秒钟都不容易。二次都没通过,李老师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再补跑一次。我想这次一定要想办法,不及格记在档案袋里太难看了。我看到李老师抬起手来,手还没有挥下来发令,我已经冲出了跑道起点,我听到我们的班长在喊:他抢跑了!但是李老师并没有说什么,到了终点一看秒表,十四秒六。哎呀妈呀,总算及格了。李老师也对我微微一笑。我心里有数,李老师给我放水了。在情感和规则之间,没有太原则的问题,老师何必那么认真呢?我牢牢记得了李老师的准则,在以后对待我的学生的时候,也做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和谐社会不就是这样说的吗?
还有一个老师叫高玉莲,听说是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的工农兵大学生。严格来说,她不是我们的老师,叫政治辅导员。平时不上课的,帮助班主任管理我们的。为什么我对她印象深刻呢?因为我发现她思想比较左,老爱给大家上纲上线。那时候我们去宁都县黄陂中学教学实习,回来后每个人都要写一份总结。我开头是这样写的: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去宁都县黄陂中学参加了教学实习。不料在我们小组总结会上,高老师把我的总结拉出来批判了一通,说:有的人写总结喜欢穿衣戴帽,形而上学,总结就是总结,几月几号去哪里实习就可以了,非要写什么乘着温暖的春风,到哪里哪里实习,那不是废话嘛?其他的同学不知道高老师批评谁,只有我心里有数。我只能哑巴吃黄连,闷在肚子里,不敢当面顶撞老师,她在毕业评语上说你几句坏话,吃不了兜着走。但是我心里暗暗不服,那陕北民歌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不如这样说:1935年,毛主席来到了陕北,领导咱们打江山好了。这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而已,有必要上纲上线吗?不过我没有当面顶撞的策略是对的,我的实习总结报告并没有判不及格。而高老师在我们毕业的时候,已经不见了踪影。听说调到其他单位去了吧!当然高老师也可以说,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文艺作品,你写教育实习报告是应用文,最好简单点。这样的话,也许我容易接受。我最反对动不动上纲上线。
说到教育实习报告,我想到了另外一个老师在我们教育实习期间对我的教育。那时候我在宁都县黄陂中学实习的时候,中学学校领导安排我跟一个高二一班的曾老师对我对口帮扶。我天天跟着他去上课,坐在后排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认真记笔记。一个星期里,我也会一二次上台讲课,课后曾老师对我点评,这样我们就很快熟悉了上课的流程。曾老师四十多岁,个子高高的,带一副黑边眼镜。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一天,他对我说:小章,我想请你帮个忙。我听了心里挺高兴,正想感谢曾老师呢,听说他叫我帮忙,我赶快说:只要我能帮,你尽管说。原来是这样的。他说:下个星期我们的课程安排有一节相声阅读课,虽然是阅读课,不会考试的,但是我想尽量让学生们多学点知识,我考虑你比较年轻,口头比较利索,我想请你帮个忙,你来给我们学生上这堂课怎么样?望着曾老师恳切的眼神,我赶紧答应了。虽然我也没有系统的接触过相声,特别是系统的讲解相声。好的还有一个星期,我就在中学的图书馆找资料,通过阅读课文里的提示,加上资料的补充,我总结了十种相声的抖包袱的方式,每个抖包袱的方法都配有例句,我想四十五分钟一节课应该够用了。到了上相声课的时候,我壮壮胆子,在黑板上写下相声二个字,开始了我第一次独立的讲相声的课。我说: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他通过笑声让人们理解某一种道理,也乐于让大家接受。相声的语言怎么让人笑呢?他通过抖包袱的方式,一层一层揭开包袱,等包袱漏底了,大家就笑了。下面我讲讲包袱的种类,一:以讹传讹。然后我就举例子,二,怎么怎么,我又举例子。举到八个例子,我看看手表,下课时间差不多了,我就开始总结。整堂课,曾老师和同学们在课堂上听的不亦乐乎,笑声连连。好嘛!整堂课就是相声表演会了。课后,曾老师对我表现相当满意,表示感谢。不料第二天,高二二班的语文刘老师也来找我,刘老师五十多岁,说听同学们说,我的相声课上的相当好,希望我也能到二班帮他上相声课。我不好推辞,也只能答应了。我去高二二班上课的时候,正好碰到我们师范学院的老师来检查我们这些实习生的表现,恰好来高二二班听课。我晃当晃当的走上讲台,一看,我们的大学老师坐在下面听课,这下我尴尬了。因为我昨天上课还带着教案,今天想反正教案没用上,我只带了一根粉笔上台。我只有麻着胆子,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相声这二个字,心里强制镇定自若。讲到相声的包袱,我心里已经安定下来了,一个包袱,几个例子,一个包袱,几个例子,全教室又是笑声不断,喝彩不断。我看看老师,他也时时露出微笑,我心里安定多了。可惜,这个老师平时少见,我现在忘记他姓什么了,真是抱歉。课后,大学老师对我的评价,我至今还没有忘记。他说:你今天上课,让学生喜闻乐见,虽然是相声课的体裁好,更是你表达的好。学生乐意听,他就会把知识吸收消化。但是,他语气一转:但是,我们老师的基本素质是严谨。哪怕你准备再充分,也不能不要教案上课。因为课堂上随时有其他的因素出现,你有教案在手,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那个老师的教导我一直记在心里,以后我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哪怕准备的再充分,我也带着教案上课。这是我真正的收获啊!
往期回顾
7.我的父亲
10.回忆大哥二三事(二)
11.我所经历的三年自然灾害
12.我在上海 买房记
14.回忆英年早逝的三个插友
15.我所记得的的几个小学老师
16.我们 小时候的读书生活
17.我记得的几个中学老师
19-上海市打浦桥地区二三事
21.一张老照片的故事
22.大学里二个兄弟一样的同学
24.我记得的几个下放干部(二)
25.我的舍友小江
30.我在江西师范学院的读书生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