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两路”建成通车7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两路”精神作出重要批示10周年。70年前,10多万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四易寒暑、奋勇拼搏,在毛泽东同志“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伟大号召下,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建成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并孕育形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今天,《四川日报》专题栏目“向祖国报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刊登文章——《四川路桥:“两路”精神铸魂 道行天下开路》,详细讲述了四川路桥70余年来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路桥人赓续“两路”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两路”精神的时代内涵,成为路桥人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四川路桥:“两路”精神铸魂 道行天下开路
已全面建成的凉山州布拖县阿布洛哈村通村公路。
有一条路,叫“川藏路”。它穿越“生命的禁区”,跨过中国最复杂险峻的地形地貌,爬上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域,把雪域高原和祖国大家庭紧密相连,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的“两路”精神历久弥新。
有一座桥,叫“长江桥”。它越过滔滔江水,架设于亚洲最长的河流和诸多支流之上,从深山到平原,联通峡谷两岸,横跨险要天堑,星罗棋布,成就坦途大道,从此山不再高、水不再深,被视为“连心桥”。
“川藏路”与“长江桥”相交汇,交织出一个响亮的名字:四川路桥。
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路桥”)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初,基础队伍源自解放军第十八军筑路工程队及西南公路局桥工处,举世瞩目的川藏公路,由这支队伍参与建设。
70余载薪火相传,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四川路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先后修建公路3万余公里、大型桥梁3000余座、特长隧道200余座、高铁200余公里,助力四川打破“蜀道难”,迈向“蜀道通”“蜀道畅”,走向省外,扬名全球,在与时代同频共振中推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
肩负时代责任 有召必应,
攻坚克难勇于胜利
四川路桥承建的G4218昆莎机场至狮泉河公路新建工程切拉热巴隧道。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的号召下,10余万筑路军民义无反顾,向莽莽雪原进发,用双手劈开横断山脉,让现代化公路首次通达拉萨,创造了世界公路建造史上的奇迹。
70余年来,川藏公路犹如一条吉祥的哈达,蜿蜒于“世界屋脊”,把“雪域高原”和“天府之国”紧密相连。
70余年来,四川路桥人代代相传,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在川藏公路上续写着新的奇迹——
1954年,川藏公路南线开建后,四川路桥的前身——西南公路局桥工处筑路队员赶赴一线,战严寒、斗高原,在“一觉醒来,被子上都是冰碴”的艰苦环境中修路,历时10余年,打通了康定市新都桥镇经雅江、理塘、巴塘到西藏八宿县邦达镇的通道,和川藏北线形成双通道;
1984年,川藏公路首次进行大规模改扩建,西南公路局桥工处接下了这块“硬骨头”,面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克服断电、施工工具简陋、建设标准要求高等困难,扩宽路面、改善线型、夯实路基,实现川藏公路面貌大改善;
2014年,西向出川高速公路通道雅康高速开建,四川路桥奋战最难、最险的标段,打通“川藏第一难”的二郎山隧道,创造了当时独头掘进的最高纪录,首次以千米级钢梁跨越古老大渡河,架设起雄伟的“川藏第一桥”兴康特大桥,让高速公路通达甘孜州康定市。
今天,这条路上的奋斗,还在持续——
康定城往西,折多山脚下,康新高速公路和国道318线折多山隧道同时在建。极其复杂的地质条件,让建设困难重重,四川路桥人驻扎在此,同时对付两块“硬骨头”,期望能早日穿越折多山,让便捷、安全之路继续向西延伸;
在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区一半的西藏阿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等级公路隧道正在被顽强掘进,一群四川路桥人扎根这里,用丰富的经验、先进的技术,为当地群众铺筑康庄大道。
是什么让四川路桥人在雪域高原能坚持、能奋战、能无往不利?答案是深植于心的“两路”精神指引,是流淌于血脉的“两路”精神基因。
今年82岁的退休职工何多林仍记得,为了打通川藏公路上第一座隧道,工友们24小时轮班倒、一鼓作气拿下“老虎嘴”的激情岁月;26岁的康新高速公路项目安全环保科科长宋伟,面对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下了一天一夜的暴雪,第一反应不是保暖,而是拿起手电筒,巡视项目工棚有没有安全风险……无论年长还是年轻,无论身处哪个岗位,“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勇往直前、勇于进取担当”的特质,总在四川路桥人身上闪光。这,正是“两路”精神蕴含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导向。
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每当时代需要、每当发展需要,四川路桥人总是挺身而出——
“9·5”泸定地震发生后,海螺沟景区受损。震后不到24小时,四川路桥的施工车爬上流动的塌方体展开抢险,抢通生命通道。四川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每当出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四川路桥人第一时间冲锋在前;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通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需要在岩壁上凿出3座隧道、搭1座钢桥,四川路桥接下重任,在短时间内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2022年,历时13年建设、穿越龙门山的绵茂公路建成通车,彻底结束了阿坝与德阳相邻不相通的历史,这也是四川路桥人在深山中开绝壁、在险峰上筑坦途建成的。
“攻坚克难,甘于奉献,勇于胜利。”品读四川路桥的企业文化,犹能感受昔日筑路军民“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豪迈气魄。
紧随时代步伐 以创新提质,
全面开展“智能建造”
拱架台车洞内施工。
今年9月10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上,以四川路桥为第一申报人的科研项目“寒冷海洋环境大跨径空间缆悬索桥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依托该技术,四川路桥成功建成世界首座超千米空间缆悬索桥——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这是北极圈内跨径最大的悬索桥,迄今仍是中国企业作为总承包商、在国外修建的最大跨径桥梁。
夜间,绿色极光涌动,映衬着灯火辉煌的大桥,成为北极圈一大美景,大桥也被称作“与极光相伴的桥”。极致的自然现象,与极致的人类智慧交相辉映,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极致之美。
北欧对基础设施的标准和要求严格,四川路桥能在全球招标中脱颖而出,并把设计师的“异想天开”变成现实,成功“破冰”北极圈,归根结底,是创新克难的勇气。
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修筑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程民主、技术创造”运动,鼓励大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施工技术,科学有效解决了道路修筑和养护中的各种难题。传承弘扬“两路”精神,四川路桥不断攻坚克难、推陈出新,缔造了无数个“第一”“首次”,在大跨度桥梁、超高桥梁、超长隧道等方面取得多项世界级创新突破。
紧随时代步伐,瞄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工程综合运营商的愿景,四川路桥正全面实施“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产业赋能工程,加速推进在桥梁、隧道、路面等方面的智慧建造技术研发和推广运用,以科技创新和智能建造引领基建新趋势,一项项创新实践,在一座座山区桥梁、一条条数字隧道上展开应用——
建设山区桥梁具有运输难、架设难、现场作业场地狭窄等特点,迎难而上,四川路桥下决心研究智能建造装备。在泸石高速公路建设中,研发出悬臂浇筑桥梁无轨式挂篮V3.0版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挂篮无轨化行走、全过程AI安全监控等多个方面的创新,节约工期20%;在古金高速公路建设中,针对钢筋混凝土悬臂浇筑拱桥,研发出轻型化的桁架式悬浇挂篮,减少人工30%以上,并研发出适用于大跨径悬浇拱的超长节段桁架式挂篮及悬浇拱桥智能化控制与监测系统,提高了建设品质和工效。
桥梁建造工艺趋向智能化。在宜攀高速公路(金宁段)川滇金沙江特大桥上,四川路桥首创山区高塔及拱肋钢筋传统直螺纹接头整体吊装工艺,将主塔及拱肋钢筋安装时间由4天缩短至1天,减少高空作业人员60%以上,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
隧道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四川路桥与四川蓝海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智能拱锚喷台车,将“湿喷台车+拱架台车+锚杆台车+注浆机”4台设备全部功能集成于一体,无需退场即可兼备隧道初支整个工序,实现洞内初支作业工序的无缝连接,在西香高速公路、都四山地轨道交通项目、宜攀高速公路(宜金段)等项目上普遍使用,智能化装备大大提升了自动化、智能化施工水平,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产业报国,发展交通,造福人民。”四川路桥的企业宗旨,饱含着浓厚的社会责任和为民情怀。
唱响时代强音 “走出去”开“心路”,
建项目树丰碑交朋友
四川路桥承建的塞内加尔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二期。
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中非友好大家庭又一次大团圆。而在万里之外,非洲最北端的突尼斯比塞大市,一群四川路桥人正为当地修建一座“幸福桥”。
这座桥是比塞大大桥,跨越比塞大运河而建,将以近300米长跨替代原有旧桥,车辆和船只可同时各行其道,不用再为了过河而绕行60公里。2023年12月,四川路桥成功中标比塞大大桥项目,今年3月与突尼斯装备和住房部签约,正式拉开建设大幕。
进入北非市场,四川路桥凭借的是口碑与实力。突尼斯装备和住房部部长曾兹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为该项目选择中国企业,是因其具有出色的经验和技术,期待在家门口看着这座新桥拔地而起。
交通建设,要敢为人先。早在20世纪70年代,四川路桥就响应国家号召,以援外项目的方式,参与国外基础设施建设,是全国较早“走出去”的省属国有企业。
几十年来,从单纯施工向工程承接转型,从单一工程建设向多元化的产业扶持、矿产开发转型,四川路桥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耕非洲、大洋洲、东南亚、中东市场,拓展欧洲、美洲市场,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中国路”“中国桥”响当当的代表。
在繁忙的苏伊士运河上,由四川路桥承建的苏伊士运河铁路转体桥,已成为当地一大地标,这是全球跨度最大的双翼平旋双线铁路桥,其桥型独一无二;
世界上已建成通车且跨径最大的桥梁——土耳其1915恰纳卡莱大桥车流如织,四川路桥参与了这个“世界第一”的标志项目建设,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建造实力……
从晨曦初照的异国海岸、到夕阳余晖下的广袤平原,从极光笼罩的雪域高原、到烈日炎炎的沙漠戈壁,四川路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上,绘制下一幅幅友谊与合作的绚丽画卷。
在用中国技术帮助当地建成“宽敞路”“方便桥”的同时,四川路桥还致力于“授人以渔”,将中国技术标准融入世界交通项目建设中。在主导投建的孟加拉国首条全封闭高速公路项目——达卡绕城高速公路中,四川路桥帮助当地运用“环保又省钱”的技术标准,并教会当地人按中国标准施工,很多孟加拉国工程师从项目中锻炼“出师”。
在非洲大陆最西端的塞内加尔,投运不到一年的迪亚姆尼亚久工业园二期项目,已有九成厂房被预订。这是塞内加尔经济结构转型、实现振兴计划的“灯塔”项目,远赴非洲的四川路桥帮助建设该项目,帮助搭建产能合作对接平台,帮助点亮了西非的“灯塔”。
在非洲的厄立特里亚,四川路桥深耕近30年,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四川路桥阿斯马拉办事处,先后参与建设了马萨瓦城市道路、阿斯马拉眼科医院等18个基建项目。而今,在这片土地上,四川路桥从基础设施建设转为产业帮扶,与厄立特里亚农业部达成战略合作,在当地建起农业示范种植基地,选派国内资深农业专家开展农业种植示范项目,苹果、油菜、豆类等农作物茁壮成长。
“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道行天下,四川路桥发扬“两路”精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朋友圈”日益扩大,开启了一条崭新的“走出去”之路。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