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陶成器——埴·融2025陶溪川国际当代陶艺驻留艺术家作品展(一)
Gathering Clay into Vessels - MELD 2025 Taoxichuan International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ists' Residency Exhibition (Part One)
展期|Duration
2025.1.25—3.5
地点|Venue
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陶·嘉艺术中心(原国际工作室)
T&G Art Center
(formerly the International Studio)
Jingdezhen, Jiangxi,China
主办单位|Host
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Jingdezhen Ceramic Cultural Tourism Holding Group Ltd.
China Guardian Auctions Co. Ltd
承办单位 | Organizer
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元正道器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Jingdezhen Towyi Cultural Development Co.LTD
Beijing Yuanzheng Daoqi Cultural Technology Co., LTD
协办单位 | Co-organizer
陶溪川艺术中心
陶溪川美术馆
Taoxichuan Art Center
Ceramic Art Avenue Art Gallery
01.
关于展览
About the Exhibit Selection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泥土与水、火与空气的交融,共同编织着人类文明的悠久篇章——陶瓷艺术。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未来的梦想。而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土壤中,景德镇陶溪川,作为一个承载着千年陶瓷文化与现代艺术创新交融的独特之地,成为了《聚陶成器——埴·融2025陶溪川国际当代陶艺驻留艺术家作品展》的璀璨舞台。
延续埴·融2024陶溪川国际当代陶艺驻留艺术家作品首展的理念,本次展览汇聚了来自17个国家驻留陶溪川的25位艺术家共30件优秀陶瓷艺术作品,相较于首展,我们特别甄选了多位艺术家的小件陶艺作品,以小见大,每件作品从泥土的选择到釉色的调配,从形态的塑造到火候的掌控,都体现出陶土不同的泥性和亲和之美。在这样的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融,也看到了艺术家们在面对全球化挑战时的坚韧与创新。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陶瓷艺术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展现着陶瓷艺术作为跨文化交流桥梁的独特魅力。
在当代艺术创作领域,由景德镇陶溪川艺术中心发起的国际艺术家驻地项目是国际交流最为活跃、最与国际主流创作同步的陶瓷艺术交流活动之一。这些优秀的艺术家很多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及著名机构收藏,体现了陶瓷艺术市场的巨大潜力。进入2025年,《埴融》系列展览将持续将中外优秀陶艺家们的作品推介给国内的观众,并联合中国嘉德BLUE提供与全球市场同步收藏优秀当代陶艺作品的机会。
从艺术家手中陶泥物化的“成器”,汇聚成艺术家思想的“成器”,我们以“聚陶成器”向参展艺术家们致敬!
聚陶成器——埴·融 2025陶溪川国际当代陶艺驻留艺术家作品展
02.
拍品介绍
Lot description
维拉格·达利埃(Virag Dalyay):
我找到了我儿时梦想的世界,只是稍有延迟,途中还绕道去了自然科学领域。这是陶瓷和雕塑的世界,在这里我感到很自在。对我来说,艺术创作意味着自由地自我表达,自由地体验欢乐与悲伤,有时它还意味着一场精彩的玩耍或实验。
维拉格·达利埃(Virag Dalyay),Decat.I.E,
陶瓷,38.1x26x15.9cm,匈牙利,2019
张丹(Dan Gajdosova):
在全球疫情依旧肆虐的当下,线下的国际往来受阻,艺术界的交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艺术家在动荡的时局下,纷纷开始展开新的尝试:使用新的创作材料、在不同往日的环境下创作、采用非同寻常的呈现方式进行创作。
张丹(Dan Gajdosova),黄釉齿边容器,
陶瓷,32x12x20.3cm,捷克,2021
余晖:
缠No.7是动词系列的一部分。我所有的作品都以动词命名,因为出生在景德镇,我把自己看作是景德镇的一块土,泥土是我的身份标识。这件作品做的正是我自己,表现了泥土因动作造成的变化,也表现了陶瓷文化对我的塑造。
余晖,动词系列-缠No.7,
陶瓷,22x20.6x17.3cm,中国,2020
杜沁芬:
“壳系列”陶艺作品灵感来源于微观世界的细胞。细胞是生物与艺术的链接,是生命与审美的连合,是衍生和创造的联结。细胞不仅储藏着人类生存过程的全部信息,更孕育着人类的繁衍、血性、精神与品格。“壳系列”作品通过记录、转译、编码、重叠、裂变等手法,以器皿演绎的方式表达了绝美的生命体态,浩繁的细胞结构和奇特的视觉张力,并构建了一个放大的微观世界。
杜沁芬,壳之秋绿,
陶瓷,46.5x26.1x17.2cm,中国,2023
林善春(Nelson Lim):
在我的艺术实践中,我探索了古老陶土和工业金属线之间的有趣互动,这象征着工业革命对传统工艺的影响。我将这些材料融合在一起,引发了对传统在机械化面前的坚韧性的思考。我不断地应对技术挑战,试图从这种融合中寻找意外的结果。这反映了我们现代社会面临外部压力和技术影响的挣扎。人工智能与陶土的结合标志着过去与未来的融合,引发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随着艺术家接受人工智能的协助,我们重新定义了创造力和创作者身份,同时保留了传统工艺。我的作品促使人们思考传统、进步以及材料在我们叙述中的持久作用。
林善春(Nelson Lim),记忆·建构4,
陶瓷,32x18x14cm,新加坡,2023
保罗·内韦斯(Paulo Neves):
这位雕塑家以生动和动态的参考为食,从而创造了奇妙的生物,作品以自由和和谐的自发性为特点,以此肯定生命。
“没有什么比大自然及其无限的有机结构更美丽和奇妙了。通过观察存在的所有事物,我受到了启发,我创作是为了庆祝生命的活力和有机性。”
“我致力于自由、自发地为观察自然运动带来的所有创造力提供流动。
保罗·内韦斯(Paulo Neves),Porcelain river,
陶瓷,30x29.8cm,巴西,2023
保罗·内韦斯(Paulo Neves),Chinese Trabecular Egg #2,
陶瓷,23.1x20.1x28.2cm,巴西,2023
崔秀英(Choi Su Nyeong):
这幅作品展示了一种由以一致的间隔狭窄的层所创造的深度,通过与其简单的外部形式的对比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与内部的线条和表面相对的颜色与层之间的阴影相结合,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明暗对比效果,进一步强调了重叠的横截面。
崔秀英(Choi Su Nyeong),Inner Layer,
陶瓷,19.8x11.7cm,韩国,2024
谢再扬:
主要运用简单的机械元素与多种型体组合双重体现,设计时具体的语言并不受制于非具体形象的表达,在整体统一的平衡下追求型与形的局部变化。
谢再扬,裂变,
陶瓷,26x5.7x15cm,中国,2024
卡塔日娜·米希丘尔(Katarzyna Miściur):
在中国待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注意到光线,尤其是在晚上和清晨。无论是在城市中漫步,还是在景德镇的乡村探索,我都受到阳光和雨水所创造的色彩的启发——山上的薄雾,粉色和紫色的黄昏,黄色和橙色的晨曦,以及它们对周围人的影响。
因此,我的作品以人的剪影为特色——要么是象征性的元素,如手或头,要么是整个身形——这些元素由我开发的“城市结构”构建而成。这些建筑代表了人类的世界和他们所建造的城市的融合。每一件作品都覆盖着色彩,讲述着光的故事。
此外,作品《泥人》的颜色受到了我在景德镇剧院看到的美丽的舞蹈《只此青绿》的影响。
卡塔日娜·米希丘尔(Katarzyna Miściur),泥人,
陶瓷,45x19x100cm,波兰,2024
纳塔利娅·扎米亚蒂娜(Natalia Zamiatina):
粘土成了我的表达形式。我使用传统的陶艺技术和现代形式的手工雕刻来创作作品。我努力将美学传授给我们每天周围的事物。
纳塔利娅·扎米亚蒂娜(Natalia Zamiatina),Lotuses,
粘土、釉,28x28x18cm,俄罗斯,2024
朴子日(Jail Park):
我的作品是通过收集分散在自然界中的感觉而创造出来的。风包裹着我们的身体的感觉使我们开始思考存在和生命。从我们吸入和呼出的微风到席卷我们的阵风,我想创造出拥抱我和我们的自然的碎片。通过这项可视化风向的工作,我希望你能感受到我们的流动。
朴子日(Jail Park),Pathway of wind3,
陶瓷,30x29.8cm,韩国,2024
托马斯·卡皮奥·贝莱斯(Tomás Carpio Vélez):
陶瓷一直是一个伟大的工具,它帮助我在我的塑料和雕塑创作中发展出一种语言,不同的生物一直是我的作品的主要轴心,玩具化和人性化,动物们
不存在想象和幻想的不同前文化的产物,从自己的目光中产生幻觉和梦想,不同的羊群,家庭和故事相互共存。
托马斯·卡皮奥·贝莱斯(Tomás Carpio Vélez),双头山羊,
陶瓷,33.5x29.5x62cm,厄瓜多尔,2024
谢石明:
灵感来自于蒙古族民歌四岁的海骡马,用泥片搭建的方法塑造一种质朴自然的原始景象,铁锈的岁月感和天真的神态相应成趣。
谢石明 ,四岁的海骝马,
陶瓷,22.3x21.2x33.6cm,中国,2021
周胤君:
在佛家的语境中,修成正果的高僧骨骼会形成“舍利子”,这是物质与精神结合的产物,由此,“骨”既可看作是肉体生命终结后的一种自然留存形态,又是精神生命开始的一种象征。这几件作品,一簇一簇相互倚靠的骨,从形式上产生一种对力量和平衡的反映,这种反应也贯穿整个制作的过程。串编的这组骨,与我之前的制作形式相似,以“一”指向“万物”,从无到有,亦非具体物像,也亦无具体大小,随性随感,心存万物。
周胤君,万物,
陶瓷,61x60x20.6cm,中国,2023
03.
更多信息
More Information
扫描上方二维码收藏
04.
合作方介绍
About the Partner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5月,是国内首家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以经营中国文物艺术品为主的综合性拍卖公司,每年定期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拍卖会,以及“嘉德四季”拍卖会和网络拍卖会。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厦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北美等国家及地区设有办事处。
迄今为止,中国嘉德的拍卖总成交额逾1000亿元人民币,累计逾55万件文物艺术品在这里传承流转。
中国嘉德不仅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物艺术品交易平台,更是全球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领跑者。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中国嘉德会继续恪守诚信及公正、公平、公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持续、健康、透明、稳定地发展。
嘉德BLUE:
嘉德BLUE是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旗下的艺术品交易平台,是公司的第四大主营业务板块。该平台全年365天24小时在线开放,为艺术品交易提供便捷的渠道。 嘉德BLUE聚焦“轻收藏”理念,秉承“知识+美育”的价值导向,通过嘉德专家严选推出更贴近生活与当代审美取向的艺术品类别,甄选设计佳品与当代创作,分别以“原创艺术”、“复数艺术”、“艺术生活”等专区呈现。
编辑:小禾 | 视觉:王嘉豪
©本文版权归“陶溪川美术馆”所有,如欲转载请联系授权
观展指南 | 美术馆不语,只是一味地发春节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