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面对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花山岩画巨大崖壁,一场别开生面的“花山对话”在广西崇左明江之畔成功举办。
▲“花山对话”活动现场
老挝新闻文化旅游部老挝芦笙协会委员会副主席达婉·吉达赛、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古迹和考古保护部主任索姆·索帕拉特、印尼根塔拉研究所战略研究总监陈姝伶等东盟各国的文化界代表、智库专家、媒体记者代表,中共崇左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霖,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杨东星,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中国岩画学会理事朱秋平等中外嘉宾共同出席对话活动,围绕“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之路”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和交流。
▲发言嘉宾依次为:达婉·吉达赛(上左),索姆·索帕拉特(上右),陈姝伶(下左),素里耶(下右)。
杨东星在致辞中表示,东盟各国文化遗产体现了其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独特审美,它们不仅是各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广西出版传媒集团通过打造“中国—东盟版权贸易服务平台”,持续加强与东盟各国的版权合作,“以书为媒”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与合作。
▲发言嘉宾依次为:妮查·帕特拉蒂洛克(上左),
西拉达·皮查亚派布恩(上右),帕萨·纽沙万(下左),泰普·万塔(下右)。
达婉·吉达赛在致辞中表示,中老两国友谊深厚,在国家政策、文化传统上有许多相同点,本次活动为两国探讨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供了非常好的对话机会,未来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及文化层面的民间交流,夯实中老双边关系。
参与分享讨论的嘉宾们一致认为,文化遗产保护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工作,而是所有人共同的工作;它跨越国界、跨越民族,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他们从自身出发,贡献了推进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的多视角、多元化观点。
关于增进文化交融对话方面,朱秋平认为,花山岩画的保护利用有利于加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文化联系,应充分挖掘花山岩画的多重文化价值,为发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提供新平台。柬埔寨皇家科学院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泰普·万塔提出,应从文化教育、社区活动、宗教实践、文化交流、历史记录、媒体传播、青年参与等角度提升在柬海外华人的文化身份认同。
关于加强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管理局古迹和考古保护部主任索姆·索帕拉特重点介绍了吴哥在加强旅游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旅游管理计划、制定吴哥行为准则等方面的优秀经验。老挝国立大学国际交流办公室国际合作处主任素里耶表示,要通过鼓励本地社群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媒体参与、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加强政府支持、提升文化学习等举措提升文化保护和文旅融合。东南亚文化遗产联盟、泰国暹罗协会代表妮查·帕特拉蒂洛克希望,中泰两国未来能在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科技保护方面开展合作,促进泰国旅游业提质升级。
关于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老挝信息和文化旅游部遗产局世界遗产管理处副处长帕萨·纽沙万表示,应持续观察监测文化遗产情况,实施文化遗产影响评估,保护当地社区发展。印尼根塔拉研究所战略研究总监陈姝伶提出,希望中国与印尼未来能在绿色能源和绿色科技方面开展更多国际发展合作。泰国The Roots Routes联合创始人西拉达·皮查亚派布恩表示,要在文旅活动中讲好文化故事,为文化遗产保护和本地经济繁荣赋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花山对话”是中国—东盟媒体智库联合参访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东盟媒体智库联合参访旨在聚焦多元主题,通过实地探讨如何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利用等话题,推动搭建中国东盟媒体智库长期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