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作业方式?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节支降耗?
勤劳又聪明的京铁人
经常发动奇思妙想
在生产实践中开展攻关、破解难题
结合实际改造出一系列
实用便捷的小工具、小设备
充分展现了京铁人的聪明才智
为安全生产、节支降耗、科技创新
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家都有哪些“金点子”吧!
↓↓↓
在货车转向架检修过程中,需要将转向架轴承挡键下端的横穿铆钉压扁,从而达到固定挡键的作用。这款由石家庄车辆段职工研发的手持式拉铆枪,是车辆钳工在转向架检修作业中的“拉铆神器”,它是一件既让职工作业方便、又能实现节支降耗的小发明。
以前使用的老式铆钉机由控制柜、液压站、油管、拉铆枪组成,因拉铆枪连接着电源线、油管,使用范围有限,操作起来不便,并且由于结构较为复杂,铆钉机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也很高。
▲图为老式铆钉机
设备车间维修一组班组长邵凯受到充电液压钳的启发,根据螺栓和铆钉的尺寸、结构,用车床加工出了铆钉夹紧模具,与油泵电机进行组装,做出了第一把手持式拉铆枪。这把新款拉铆枪采用充电式设计,方便携带,只需轻轻按动开关,抽拉铆钉、结构复位,一气呵成。
▲图为手持式拉铆枪
“这款手持式拉铆枪操作简单、轻便好携带,得到了现场职工的一致好评,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铆接质量,每年还可节约铆钉机维修费用约5万元。”
——设备车间 邵凯
制动缸作为机车的重要制动装置,日常检修非常重要,但由于制动缸特殊的弹簧结构,必须使用制动缸拆解装置人工负压,才能安全有效地拆解。这件由北京大机运检段设备检修车间职工改进的制动缸拆解专用平台,是拆解制动缸的“大力士”,以其高效便捷的工作方式,解决了制动缸拆解难题,受到职工的欢迎。
之前采用的人工制动缸拆解装置,需要3名职工配合协作,不仅要手动压实,还必须压稳,否则快速弹起的制动缸上盖会造成安全隐患,费时又费力。
在尝试多种拆解装置改造方案后,设备检修车间职工翟伟东与同事,从纵向压力机中找到灵感。他们将纵向压力机进行改造,使其可以通过一只手柄遥控升降,一个人便可轻松完成压紧制动缸顶盖、拆解顶盖螺栓、拆解制动缸顶盖等流程。
“对比之前三个人配合拆解,制动缸拆解平台既省时又省力。以前人工拆解一台制动缸需要3个人,工作近30分钟,现在只需单人作业8分钟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制动缸拆解效率和安全系数。”
——设备检修车间 尘慧
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是重要的列车安全防护设备,车底天线则是实现车载ATP主机与地面之间信息传输的重要桥梁,天线的安装高度直接影响信息的传输效率。石家庄电务段职工研发的车底天线安装高度专业测量工具,让车载信号工在测量车底天线高度时事半功倍。
传统的测量工具是一根长为1500毫米的空心钢制基准杆,配合一把钢板尺使用,基准杆较长,职工在地沟中行走携带不便,进行测量作业时不容易放置,很容易磕碰车底设备。
动车车载设备车间主任陈国庆与职工吕斯借鉴手机拍摄杆的伸缩功能,参考轨距和地沟的宽度制作了可伸缩型基准杆,为其进行“瘦身”,并在正中央加装了水平仪,使用方便,测量精度也高。
“这款新型测量工具重量轻、体积小,方便职工携带和测量作业,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在狭小空间作业时打击车底设备的风险。”
——动车车载设备车间 吕斯
在铁路通信机房内进行新设备投入使用或既有设备检修维护时,常常需要插拔网线,由于网线接头多,相互间空隙小,插拔时不易操作。这项由北京通信段职工研发的穿鳃式网线插拔钳,让作业过程更加快捷精准,避免误触其他接口。
通信设备接口多,接口之间紧密相邻。徒手插拔时,工作人员需要小心翼翼防止碰到相邻接口,操作起来非常不便。
天津车间刘媛媛从作业安全、人体工学等多方面反复研究,设计出了穿鳃式网线插拔钳,钳嘴一侧为直角钩、另一侧为扁平带横楞设计,钳柄具有绝缘功能。用它来插拔网线更加快捷精准,不会接触设备,更不会对设备造成损伤。
“穿鳃式网线插拔钳小巧轻便,可以避免误碰设备,在狭小的空间内也能运用自如,极大的提升了运维质量和工作效率。”
——天津车间 李梓
一项项小发明、小改造
都是京铁人立足岗位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见证
这些小发明的成功运用
为铁路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小伙伴们
你们单位有什么实用的小发明?
来评论区里聊一聊吧~
来源:京铁手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