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伟大祛魅。

学术   2024-12-31 23:49   江苏  


2024年,我想挣脱困顿,奔向旷野。

2024年,我想重建生活,创造可能。

2024年,我想尽力一搏,掌控未知。

2024年,我想地球爆炸,世界毁灭。

2024年,我想承认不足,自我和解。

2024年,我想拒绝伟大,铭记日常。


感谢这一年,我们重新在世界的坐标里确定了自己的普通和渺小;感谢这一年,让我们理解世界的变奏下唯有自己永恒且鲜活地跳动着;感谢这一年,让我们知道在肤浅与狂欢的喧嚣中,只有内心的秩序才能换来坚定的前进;感谢这一年,让我知道比起去追寻抽象的口号,真切的生活细微才是那些值得关注的“伟大小事”。


感谢这一年,让我们看见社会百态,让我们看见自己。



关键词:拒绝“伟大”
From/班班的2024

“2022年,我想留给你一个伟大的记忆。”这句话至今仍作为我和花花一同创作的《人类闭嘴指南》的末页,与那些看似明媚的、奔涌而来的欲望,永不枯竭的创造力一同,清晰可辨地展露出来。它们如此赤裸,又毫不遮掩,大胆地向这个世界诉说着独一无二的渴望:把人生这场剧目,过得精彩而非凡。


这并非是无厘头的、空穴来风的说辞,在大多数与我同龄或是稍小一些的青年人眼里,从不可能将“平庸之辈”当作人生目标,尤其当父母们经历过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流动发生翻天覆的变化之后,我们这一代人从小耳濡目染的,大都是“鲤鱼跃龙门”“知识改变命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坚定不移地相信着“努力”的力量胜过一切。于是所有的生活便是这样展开的:夜以继日,拒绝庸碌,在笔记本上写下那些对未来的渴望,对当下困苦的反思,像是埋头赶路的旅人,一心寻找“伟大的前途”


不知是“伟大”太过抽象,还是社会运转的逻辑早已有了定数,那些站在平庸与平凡之外的可能性,竟然早已具象化为一项项令人满意的答案:学历、存款、房子、工作…它们看起来是如此丰富,甚至足以成为衡量每一处关于“伟大”的标尺,成为丈量生活的尺度。直到此时,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人才恍然明白,原来所谓的精彩与非凡,不过是钞票数字的增减,是谁比谁才是“人上人”的失落与被剥夺感,是那些遮蔽在真实生活之上看似华丽、漂亮又虚假的修辞,是一场失真的骗局。

当我们用苦难与努力装点“伟大”的皮囊,用看似温情的语言诉说着“伟大”的神圣时;当众人欢呼于天才与英雄的神话叙事,创造一个接一个的“伟大”形象时,无数依靠“伟大”的期待悬浮着、仰望着、努力着的青年人,正脱离真正的生活,进入到被制造出的、完美地雕刻好的想象中去:

那是关于“伟大”的景观,是一处从未有人问过,生活的真相与终点,究竟是不是精彩与非凡的假象。

2024年,我学着拒绝“伟大”,拒绝被定义好的精彩与非凡,放弃几十年间被持续教导的人生准则,开始尝试寻找真实生活里属于自己的答案,过上一种似乎从未被设计过、期待过的生活。

这种感觉是什么呢?

也许像是曾经用无数煽情“鸡汤”包裹着的砾石第一次透见阳光,即使它粗糙、缺乏生机,即使它从不圆滑甚至毫无用处,都真实地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着与它一同散落在不具名角落的其他石头,欣赏着一旁春天发芽、秋天枯黄的野草。即使它毫不起眼,却从未忽视过任何一天被阳光抚摸、被雨水打湿、被雾气笼罩的日子。

因为它就是这个世界上的一颗石头,一颗内心永远感受着、跳跃着的石头。它从不如他人期待的“伟大”,从不用被制造出来的词藻修饰,从不标榜自己的不凡。因为它只是一颗石头,一颗鲜活的石头。

仅此而已。

*这是2024年我最喜欢的日剧《重启人生》。
*祝每一颗“石头”,都能在每一个鲜活的日子里,拥有三五好友,举起酒杯,不醉不归。


关键词:“微光”
From/花花的2024

今年年初,我在手机里下载了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增加「ToDoList」的APP,我把所有工作的、生活的琐碎和条条框框尽数变成了一条条的「待办事项」。这件事让我的生活变得有条理许多,所有的工作压力都可以具象成“拍摄一段视频、整理院校真题、发布直播预告”,所有的鸡毛蒜皮也变成了“收拾卫生间里零碎的护肤品”“更换新地毯”。从1月到12月,我共计完成了861条待办事项,这些密密麻麻的“要做的事”组成了我的2024年。


日常、细碎、微不足道。


但我想,秩序感和条理感的反面,不一定是安稳,反而是另一种程度上的“不安”和“失序”:是平静的湖面没有涟漪的不安,也是寂静的夜空缺少了烟花的失落。我常常觉得不适应,不适应在秩序的框定下日复一日地往前走,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任何真实存在的“外部力量”,但总是深陷一种被裹挟、被推着前进的无力中。


想这一年里,很多人的生活都是如此——“看理想”在今天写道:“遭遇完时代车轮的碾压后,我们进入一段喘息时间,大部分人在重建自己的精神废墟。”只是重建的过程也是重新适应自己,重新融入生活的过程,难免无力、焦灼、原地踏步、被逼着做出各种抉择但心有戚戚。


八月的某个深夜,我读到了杨潇新写的《可能的世界》,书里杨潇分享了自己在哈佛访学的一段生活,他说在哈佛,人人都会用“Calendar(日程表)”,他总在各种场合听到轻微的滴声,那是Calendar在提醒你半小时后的活动,生活就这样被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日常切割开来。所有的活动、事项、安排、讲座、学习都可以用Calendar来规划,Calendar越是饱满,就好像生活本身越是充实,像一个足力的马达,完全不用担心会停下来。


“直到某天我在电脑前看书,卧室突然被染成明黄色,原来是窗外那棵梧桐一夜变色,阳光照射下黄得触目惊心。我呆看了半天,这事Calendar上可没有。”


直到某个早上,我沿着熟悉的路骑车去上班。那条路是一条小河,沿岸种着不少植物,但我从未注意过。一阵大风刮过,没控制好把手,以致车歪歪斜斜扭了一阵,手机从口袋滑落掉在了马路正中。我急忙停下车跑回去捡手机,恰一抬头才发现,那阵风不仅把我吹离了原来的轨道,也吹动了路边层层杨柳,吹起了河面层层涟漪。于是我站在马路中间拍下了这张照片,又把那片涟漪留在了记忆里,抵消漫长的不安。



直到某个傍晚,我像重复了无数次那样在六点上传课程ppt, 在七点上课的一小时空档里,我会下楼、穿过小区、过马路、去办了卡的面条店点上一份皮肚肉丝香肠面(中辣)。那天穿过小区时,晚风里夹杂着桂花的香气,犹如一个闯入生活的意外;过马路时,远处的月亮低悬于夜空,让奔波的路人从满地的六便士里抬头,拍下这轮月亮,弥补没有夜空没有烟花的遗憾。



是的,这些事ToDoList上可没有。


除此之外,我还记得,下班骑车回家的路上,看见很多路人站在桥上举起手机,沿着他们拍摄的方向我看见了玫瑰色的晚霞,更看见了许多愿意为晚霞停下的人。我还记得,我喜欢在夏夜上完课之后,去小区门口的便利店里买一根旺旺碎冰冰,最好是菠萝味或者乳酸菌味,左手右手各一个,一边吃一边慢慢在小区里走;我还记得,在前两天夜里我煮了一锅热红酒,架着两台手机,在一直有人的直播间聊到凌晨三点,我甚至都记不得到底聊了些什么,只记得在不用背书,不用担心聊废话浪费大家时间,也不用担心必须进行些有效的输出,谈论有意义的话题。


这些事情,ToDoList上可都没有。


但奇怪的是,ToDoList上已经完成的861条逐渐模糊,但这些秩序之外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反倒是变得越发清晰,它们或珍贵或轻盈,构成了我对2024年的记忆。


我想,我的年度关键词是“微光”。

感谢这些微光。

我应该有在好好重建我的生活。

即使平淡,但我自闪光。


你呢?你的2024呢?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关键词

祝新年快乐,来年快乐明亮

秃头研究所Monsters
🦋 这是一片控制论的草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