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启村: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企业   2024-07-11 18:05   湖南  

图为宜章长启村精彩的祁剧展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舞台之上,饱受冤屈、报国无门的“屈原”如泣如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感天动地。舞台之下,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一个个凝神静气,沉浸其中,或掌声雷动,或愤愤不平……

今年端午节前夕,郴州市宜章县长村乡长启村十二组宗祠里,每天晚上人山人海,像过年一样热闹。作为该村端午节系列活动重点打造的新剧目,由他们祁剧团自编自导自演的《屈原》节目正在这里抓紧排练。

祁剧又名祁阳戏、楚南戏、汉剧,因发源于祁阳而得名。“起于唐、盛于宋”,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2008年,祁剧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屈原”的扮演者叫李强民,尽管已是83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他回忆道,上世纪60年代,一批知青下放来到长启村。他们不乏祁剧爱好者,也将祁剧的种子播下。从此,祁剧在这里生根、发芽、壮大、沉浮,至今已历半个多世纪。

李强民老人说,祁剧的黄金年代,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演职人员多达上百人,每天轮番参加剧目排练,每年外出演出上百场,基本上场场爆满。他本人就是那时候爱上祁剧的,从此成为祁剧的爱好者、传承者和守望者。

李强民老人感慨,随着时代的变迁,祁剧也与其他剧种一样,日益落寞和衰落。到上世纪90年代,剧团四分五裂,排练演出一度中断。尤其是随着一些老艺人病逝,很多绝技已无人能演,部分高、昆腔剧目也已经失传。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民族遗产,一旦消亡,那就是难以估量的损失。李强民也努力挽救过,但成效不大。所幸的是,祁剧后来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时候,李强民已经接近70岁。但为了传承和发展祁剧,他积极奔波,组织成立祁剧团,自荐为团长,大力发展团员,组织剧目编排,终于让祁剧再度有了起色。李强民坦言,祁剧的发扬光大,观众的掌声喝彩声重新回来,还是得益于驻村工作队大大力支持。

图为宜章长启村开展祁剧展演活动

2021年5月,湖南中烟郴州卷烟厂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在入户走访、座谈交流时,驻村工作队惊喜发现,祁剧在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许多村民身怀“绝技”,咚鼓锵镲无所不晓,能歌善舞样样精通。有鉴于此,驻村工作队决定因势利导,深入挖掘祁剧内涵,坚持把传承非遗文化作为有力抓手,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赋能乡村振兴。

一方面,他们寻求当地祁剧发展基金支持,更新设备,添置道具。同时拨出专项资金,启动祁剧人才培养工程,鼓励村民踊跃报名参加,选派优秀演员外出培训,支持剧团外出展演和比赛,演职队伍日益优化,演出剧目日益丰富。2022年,长启村祁剧团荣获“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宜章县第四届“市民大舞台”才艺大赛戏曲专场冠军奖。如今,长启村祁剧团业已成为当地各种重要活动的演出主力。

另一方面,他们身体力行,与村民融为一家,经常一起探索新鼓点、新曲调、新队形。在编剧和排练过程中,他们牢牢把握祁剧中蕴藏着的与人为善、孝敬父母、为官清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引导演员通过八仙、刘伯温点将、夫妻双双把家还、学毛选、刘海砍樵、济公等祁剧节目进行演绎,传播社会正能量,传递时代文明新风。

“以前,许多村民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一天不打就觉得手痒。”现任长启村祁剧团团队邓存远说。自从祁剧兴盛起来后,许多村民走出“麻将房”,走上“大舞台”。唱祁剧,学知识,现在成为长启村村民的最爱。打开他们的演职人员签到本,不难发现,周一、周四和周六,是他们雷打不动的排练日,每次参演的村民都不下50人。

跟长启村村民聊天,“名声”是他们口中的一个高频词。祁剧如今成为长启村的名片,“唱”响了长启村的名声,让大家油然而生自豪感,也激励着村民自觉地去维护村子名声。“只要有利于村子发展,现在大家都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 祁剧团团员谭如凤说。这些年来,村里无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发生,没有封建迷信活动,没有不孝顺老人的现象,乐于奉献、建功立业、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则层出不穷。2023年,驻村工作队获得 “首届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集体”荣誉称号。

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通过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祁剧非遗文化,相信长启村的发展越来越兴旺、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来源:党建头条客户端 刘少云

信商
履行社会责任,共筑诚信社会,与时代共进、与品牌共创、与合作伙伴共赢、与社会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