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1月13日,美国第七舰队和侵台美国空军部队在台湾海峡举行了炫耀武力的海空联合演习,以便保持台湾海峡地区的紧张局势。
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入侵台湾海峡,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撤离,在台湾海峡“游弋”了近三十年时间。期间,在海峡两岸的重大历史事件中,也总能发现它的“魔影”。本文简要阐述美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期间的主要情况。
▌美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部队”的成立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在台湾海峡“游弋”的是美海军第七舰队,但实际上在台湾海峡执行“巡逻”任务的是隶属第七舰队的一个任务编组——“台湾巡逻部队”(TaiwanPatrolForce)。
杜鲁门
“台湾巡逻部队”是美国炫耀武力、推行“炮舰外交”的产物。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本人已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攻击,同时本人并已请求台湾之中国政府停止对大陆之一切海、空军活动。第七舰队将观察此一要求是否已付诸实施。”杜鲁门并下令第七舰队去“中立”台湾。
6月28日,美驱逐舰布拉什号(USSBrushDD-75)开进基隆港,成为第一艘入侵台湾海峡的军舰(该舰于1969年正式移交台湾,更名为襄阳号(DD-901)。
7月28日,巡洋舰朱诺号(USSJunesuCLAA-119)以及2艘潜艇猫鱼号(USSCatfishSS-339)、梭鱼号(USSMaddoxDD731)开进台湾海峡,进行为期十天的“巡逻”。
8月4日,时任第七舰队司令史枢波中将受命正式成立负责“台湾巡逻”的77.3特遣群,24日命名为“台湾海峡部队”,不久又将其中的水面舰艇另组成72.1特遣群,1955年更名为“巡逻水面部队”,1958年又改称为“美国台湾海峡巡逻队”,直到1959年11月1日才定名为“台湾巡逻部队”。
“台湾巡逻部队”直属第七舰队,并受太平洋舰队管辖,以当时的重型巡洋舰圣保罗号(SainePaulCA-73)为旗舰,代号为“72特遣舰队”,第一任司令为托马斯•宾福特(ThomasBinford)少将。其编组主要包括一个特遣群(TG72.1)和八个特遣组,组织方式因任务不同而变动。一般而言,72.1特遣群由一个驱逐舰分队组成,包含四艘驱逐舰,负责一线海上巡逻任务,特遣群指挥官级别一般为上校。而八个特遣组则分别是三个负责支援、掩护的舰队飞行中队(TU72.3.3,TU72.3.4,TU72.3.5),三个空中巡逻中队(TU72.2.3,TU72.2.4,TU72.3.1)及一个舰队空中侦察中队(TU72.2.5)。其中TU72.3.1是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用来作长程海上侦察机的前进维护基地。
▌美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部队”的运作
美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部队”从1950年运作到1979年,是近代史上为时最久的海军行动之一,在此期间参与了台湾海峡相关的重大事件。
(一)主要巡逻作业方式
“台湾巡逻部队”的巡逻作业主要分为水面与空中两种。水面巡逻以驱逐舰为主,通常都是单舰执行,如果遭受威胁或攻击,第七舰队的机、舰则随时进行支援。美军将台湾海峡南、北两边划分为数个区域,并标记为N1、N2、……S1、S2等。
巡逻军舰一般依据排定的作战计划由基隆港或高雄港出发,在目标区域内依天候、海象选定航线来回侦察巡逻,一般每趟任务为期5至6天,任务结束后回基隆港或高雄港调整补给。巡逻军舰通常保持乙级战备,一出港就实施灯火管制,枪炮队分左右值班(即一半人员执勤),主指挥、主副炮全员备勤,作战部门更是随时戒备,任何时间只要从雷达或瞭望发现不明目标,都必须尽快确认目标。由于台湾海峡是“冷战时期”的“热点”地区,美军也把此作为一个重要的练兵海域,从1950年到1952年的两年时间内,整个太平洋舰队的驱逐舰都轮流纳编过72.1特遣群,有的还不止一次,巡逻密度之大可见一斑。
空中巡逻主要是由一个水上机中队(TU72.3.1)和一个陆机中队负责,曾在1950年至1952年内保持24小时不间断大陆海岸巡逻,期间美军飞机多次侵犯大陆领海、领空。1953年1月,美军一架侦察机侵入汕头上空进行电子侦察,被解放军高炮部队击中坠海。随着大陆防空能力的不断增强,美军空中巡逻任务逐渐减少,1955年水上飞机退出了“台湾巡逻部队”阵容。
(二)补给与整体
美军不仅注重作战部队的武器装备,对补给、维护及休息等后勤支援也十分重视。“台湾巡逻部队”的补给分为港口补给和海上补给,开始实施台湾海峡巡逻后,第七舰队派出舰队油轮或驱逐舰母舰作为补给舰停靠在基隆港或高雄港,为巡逻返港的任务舰补充油料、食物,并转交邮件及文件、命令等。补给舰执行一趟任务的时间约为一个月,比如1951年4月下旬抵达高雄港的舰队油轮曼那提号,5月20日才回到佐世保基地,6月23日又返回高雄港接替任务。海上补给则是为了延长海上巡逻时间,有效利用为数不多的执勤舰,采取海上加油、补给方式,用线管传输完成整补。但由于台湾海峡常年风高浪急,海上补给实际运用得并不多。
至于舰上美军官兵的放假休息则主要是在泊港时进行,只要没有被指派特定的即时任务,舰长可以让官兵分批放假,轮流上岸休息。放假登岸的美国水兵常聚集在基隆、高雄的酒吧附近寻欢作乐。但当时的台湾环境、交通都不好,也没有像样的风景区,所以不少官兵宁愿呆在舰上,也不愿上岸。
(三)其他任务
“台湾巡逻部队”除巡逻台湾海峡外,还担负着电讯侦测、训练台湾海军及与台军联合行动等任务。
电讯侦测方面:“台湾巡逻部队”的少数军舰加装了特殊设备,以顺道定期对大陆的通信情报进行侦测,主要目的在于确保能第一时间掌握大陆军队的集结动向,防止大陆军队突然渡海解放台湾。由于需要接近海岸才能搜集到相关数据和检测大陆军队的反应,所以这些军舰多次侵犯我国领海。
训练台湾海军方面:台湾海军的船舰主要来源于二战时期的日美英三国,装备和人员素质都积极落后。因此,1952年秋,美国海军命令“台湾巡逻部队”就近训练台湾海军。一开始在高雄开设了15个班,每个班次约为3周,课程以船艺、射击与战情推演等为主,并把“台湾巡逻部队”在港整补的舰艇作为训练舰。正是通过在美舰上的训练,台湾海军才掌握了军舰的操控、雷达操作与射击装备运用等手段。
1959年,台湾向美国租借的四艘阳字号驱逐舰全部到位后,改为以台美双方各派军舰参加的联合训练为重点,主要课目也变为以防空、射击、电子作战、反潜与海上整补为主。虽然美国迟迟不肯对台提供潜艇,但70年代初期,“台湾巡逻部队”多次派出潜艇和驱逐舰同台湾的阳字号驱逐舰一起进行代号“猎鲨”的反潜特训,在密集的训练与严格的评比下,台湾海军的反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一江山岛
与台军联合军事行动方面:“台湾巡逻部队”参与台军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行动即1955年的大陈岛撤军。1955年1月,人民解放军三军联合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大陈岛的前哨——一江山岛,台湾当局在美军顾问团的建议下,做出全部撤退大陈岛守军的决定,并请求第七舰队提供撤退时所需的掩护和运输援助。为帮助台湾当局撤军,第七舰队派出水面作战部队(TF75)负责在大陈岛游弋,并由舰母部队(TF77)的机群进行空中掩护,另由猎杀群(TG70.4)执行反潜作战,“台湾巡逻部队”则和台空军一起负责大陈岛到基隆港之间的海空警戒。大陈岛撤军持续了五天,第七舰队共出动了七十多艘军舰,担负指挥、空中掩护、反潜、警戒、人员输送等任务。
▌美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部队”的撤销
1950年到1979年,是台湾海峡风云变幻的三十年,陆、美、台三方关系不断发生着变化,“台湾巡逻部队”的命运也必然随之动荡。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台湾海峡局势颇为平静,而越南战场上的战况激烈,需要驱逐舰担负对岸攻击任务,以及拦阻摧毁越共沿岸载运武器弹药的小艇。因为“台湾巡逻部队”的驱逐舰大多被抽调到越南战场,并以速度、吨位、火力都较小的护航驱逐舰来执行巡逻任务,巡逻次数也开始减少。同时,美国恐怕大陆出兵台湾,越战期间美海军命令所有军舰都不得在距大陆海岸线30海里内水域作业,“台湾巡逻部队”的巡逻路线也由原来的靠近大陆海岸移向海峡中线。当时美军舰一般都是从海峡以西通过,南向巡逻结束后,顺利到高雄港或香港整休,然后直接驶向越南海域。
1969年,中美关系趋于缓和。11月15日,美国海军命令第七舰队:“将长期纳编于72.1特遣群的驱逐舰所执行的连续定期巡逻,改为包括作战及辅助舰的随机巡逻。”尽管12月美“驻台大使”在会见蒋介石时,解释说美国已命令在远东的海军舰艇不要走台湾海峡东部海域,而是经过台湾海峡,以提高美舰在海峡的出现次数,但这一时期经过台湾海峡的美国军舰多是“过水”性质的,而且部分军舰是辅助、两栖型舰,缺乏实质巡逻的功能。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并与中国签署上海公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台美之间的关系变得岌岌可危。但美国依然公开申明“美国并未改变防卫台湾的承诺。”太平洋舰队司令也曾私下向台湾保证:“每个月平均有15艘美国军舰仍然会通过台湾海峡。”
总的来说,上世纪70年代,“台湾巡逻部队”虽然在巡逻方式上有所改变,但美国军舰依然经常“游弋”在台湾海峡,有时还会访问台湾的港口,与台湾海军的联合训练及演习也正常进行。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同时美国单方废除了与台湾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美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部队”也随之走入了历史。
美第七舰队“台湾巡逻部队”虽然被撤销,但第七舰队干涉台湾海峡事务、插手中国内政的行为却未完全消失,总是在两岸关系中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如1996年的台湾海峡危机,第七舰队的航母在台湾附近海域游荡。随着大陆综合国力尤其是解放军战斗力的明显提升,台海军事实力的天平早已倾向于大陆,日趋衰退的美国必将终结霸权主义时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历史终将成为一页旧纸。
转自方略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