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课程标准: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史事,从民族交往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1.通过史实、地图等方式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吐蕃、回纥、渤海和南诏与唐朝的交往的历史。并认识唐朝时期开明的民族政策。(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通过列表等方式,归纳总结唐朝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感受盛唐的强大。(史料实证)
3.理解唐朝时期民族交往的意义,从民族交往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文成公主入藏,吐蕃、回纥、渤海和南诏与唐朝的交往 教学难点:通过史实了解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一、文成公主入藏
1.松赞干布 (1)统一青藏高原: 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 (2)统治措施: 他推广灌溉技术,创制文字、颁布法令,设置官职官阶等,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和完善制度的措施。 2.文成公主入藏 (1)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来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 (2)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理发、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3.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相关史事】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与唐“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专门刻“唐蕃会盟碑” 二、突厥 1、唐朝前的突厥 (1)兴起:突厥是6世纪中期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部落。 (2)突厥汗国:突厥汗国建立后,不断开拓疆土,控制了整个西域。 (3)分裂:隋朝时, 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分据阿尔泰山以东和以西。 2.盛唐与突厥 (1)东突厥:【战争——册封】 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各酋长及子嗣继位者接受唐 廷的册封。 (2)西突厥:唐高宗时,唐朝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 全统一西域。 (3)设机构: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唐太宗)和北庭都护府(武则天),管辖西 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3.后期发展 (1)744年,唐朝联合漠北回纥等出兵平定了 后突厥汗国。 (2)随着汗国的消亡,突厥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突厥汗国消亡后,突厥后裔逐渐西迁与当地部族融合。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 4.天可汗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此后的唐朝皇帝, 都延续了天可汗称号。 三、回纥 1.建国: 回纥是居住在漠北的游牧部落。唐玄宗时,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成为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 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号怀仁可汗。 3.助唐平叛:安史之乱爆发,回纥曾 出兵助唐平叛。 4.改名:回纥上表请求改名回鹘。 5.融合: (1)世纪,回鹘部众离散,汗国灭亡。 (2)余众一部 分南下融入汉人等当地民众中, (3)其他西迁到河西走 廊和西域。其中,大多数西迁到新疆地区,逐渐与 当地民众融合,成为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 四、渤海 1.建国:靺鞨(Mòhé)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 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其中一个分支粟末靺鞨于 7 世纪基本统一各部,建立政权。 2.册封:唐玄宗封渤 海国首领大祚(zuò)荣为渤海郡王,以渤海为 号。 3.”海东盛国:“渤海与唐朝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留学生 到唐朝求学,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 五、南诏 1.统一:隋唐时期,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部落,称为六诏,其中最南部的部落统一了其他五诏。 2.册封:唐玄宗册封其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建立。 六、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意义 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 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 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七、盛唐的疆域 盛唐时的疆域,东到大 海,西到咸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地区,北达贝加尔湖,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 兴安岭一带,南及南海,超过了西汉鼎盛时期。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最强的国家。
1、P27 材料研读
反映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怎样的主张?
唐太宗认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是一样的,体现了他开明的民族政策。
2、P28想一想
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战争、和亲、册封、设立机构
3、P30课后活动
(1)诗句中”胡“”藩“指的什么?
(2)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1)以吐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
(2)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不断交流,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
归纳总结
购买公众号里的课件和微课,
可加苏子老师的微信
觉得内容不错请点赞
点“”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