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骗局 隐身武装直升机 渗透者

文摘   2024-11-16 21:25   上海  
本文主角当年也是曾传奇,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它么? 渗透者,看这造型似乎与隐身战机F-117夜鹰以及AH-66科曼奇直升机有某种联系。但它一生几乎就是为欺骗而生,只是他们玩得比较大。本文文字约3050字,附图32幅,欢迎转载转发。

军事航空业,高风险高回报,可能只要一个项目取得成功,就有可能带来百亿级的收入,成为军工帝国航空巨头,但通常也不是一般人玩得了的,不仅需要魄力,更现实的就是巨量的财力投入和专业知识,团队,及技术积累。即使很多军工巨头,项目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且很多不成功案例致使先前军工巨头倒闭或被对手吞并的故事也很多。


当然,美国的文化,推崇冒险意识,也是无数新创意的沃土,有一个方法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创立自己的公司,来实现他们的美国梦,实业梦,相对于欧洲保守的意识型态,美国新创意也更多。

上世纪90年代,东西德合并,1990年,戈尔

巴乔夫终结了冷战,苏联解体,后面华约也没了,当时似乎笼罩全球的世界大战也渐行渐远,对军火商来说是个”噩耗“,世界各国对武器需求锐减,但恰恰这个时候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美国小公司推出了一架隐身武装直升机。

于是本文主角出场了,这就是方阵公司(Phalanx Corporation)的ind-16C / ST,公司是一家小公司,私人公司,方阵也可翻译成密集阵,公司在80年代还曾试图向美军推销过他们的专利,龙(Dragon)VTOL飞行器,当然仅仅是概念,很前卫,没有得到美国五角大楼的任何反应。

当然,公司起先的出发点是善意的,想通过自己的点子开发新的航空器,这些来自诺斯罗普公司(Northrop Grumman Corporation)的年轻工程师们想要改变世界,起码改变军事航空。后续他们也一直努力工作,也找到了些“投资”,包括民用航空器,但项目始终没有大的进展,项目没有广告走得远,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全军覆没。起初,他们通常提出的仅仅是概念,于是年轻人还是想干些实际得,实际摸得着得原型机,而不是概念和想象中的效果图。 

但小公司迎来了一个危机,就是当时美国相关监管部门发现他们所谓的投资一直停留在纸面,但没有实际注资发生,虽然管理层表示已获得投资,但危机没有难倒他们,1988年,方阵公司将其部分开发成果转售给了一家新成立的公司,AAC美国飞机公司 American Aircraft Corporation ,翻译过来比当年美国的波音和麦道都牛,叫美国飞机公司,价格么,仅为象征性支付,研发人员也跟着跑了,但两家公司实际持有人,为同一人。这笔交易和买卖是不是似曾相识,对比当下资本市场上眼花缭乱错综复杂的操作,这操作简直就是简单粗暴,毫无技术可言。

 
公司名字起得很大气,感觉颇有些来头,很拉风,但终究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很难引起五角大楼的青睐,于是他们决定继续“奋斗”,也在找突破,同时又有了一个点子,基于UH-1的武装版运输直升机,有点Mi-24的意思,Hind-16C / ST 入侵者(Aggressor),可能内在没有太大变化,主要的创意和新意还是在外观,同样五角大楼对此并不感冒。

基于UH-1直升机,当然,原先的项目需改头换面了,有了一个更好的名字“渗透者”,为什么矢志不渝地选择UH-1呢?首先,基于一个成功母本,能减少不少研发工作,缩短开发周期,毕竟UH-1是一个成功的机型,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其次,基于其应用广泛,或者直白一点就是馋涎其广阔的客户群,UH-1原先的客户群就已经相当庞大,潜在用户众多。最后就是UH-1本身已经大规模生产,零部件获取价格低廉,对比其它市场上现货。

当然新产品抛弃了原先的名字:Hind-16C / ST,换了个包装:渗透者 penetrator /别名“隐形之星飞机” stealth star 204 SS。这名字听着就很高大上,哈哈。但这大气的名字没有能改变它的命运以及公司的命运。 说干就干,1990年,一架编号为美国陆军63-8508的贝尔UH-1B 休伊直升机被AAC的工程师们改变了命运,彻底地改变了,只剩下骨架和发动机等硬件,披上了新的复合装甲。座椅也被改成串联式布局。

新模样,俨然一副武装直升机模样,机身两侧有安装短翼,AAC公司声称渗透者武装直升机具有空对空,空对地乃至地对地的作战能力,而其原型机更是挂上了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地狱火空对地导弹、九头蛇火箭弹等模型,看着武力很强的样子,有效挂载载荷为2500磅1135公斤。而且在机头下方还有2挺12.7mm机枪,最吸睛的莫过于大量小平面构成的外形,让人充满了联想和遐想/瞎想。

当然仔细查看,也能发现其中端倪,对比该公司早期概念,完全是进一步魔改,机头更尖锐,只是装甲覆盖面有所调整而已,整个直升机透着一股廉价的味道,而且离奇的是,啥年头了,直升机居然没有任何观瞄设施!

实际这些玩意儿不是模型就是类似于模型的摆设,该机没有被发现有相应的火控及观测系统,也没有证据开发过或从市场上取得类似技术。最搞笑的是,可能80年代米-24母鹿突击直升机在阿富汗战场挺活跃的,他们吸取了相应的“精华”,在驾驶舱后面还安排了一个载员舱,有2个座位,可操作炮口向后的两座6管20mm机炮,这也太夸张了吧?小家伙能飞起来就不错了,还搭载着两大块金属疙瘩,相应地,直升机还有2个玻璃窗供射手观察用。

AAC公司还有模有样地官宣了相应参数, 长 14.9 m,翼展为 6.1 m。螺旋桨轮毂的高度为4.17 m。净重为2.36 t,最大起飞为3.86 t。 最高速度达到315 km / h,巡航225 km / h。上限为 5500m,飞行距离 770 公里。

原型机,民用呼号N3080W,1300 shp Avco Lycoming T53-L-13涡轮轴发动机,1991年10月首飞,后面它就开始疯狂走秀于美国各地航展,频频亮相刷存在!展会期间表示在与美国军方洽谈中,意思美国军方对其充满了兴趣。并向观众和潜在投资商描绘着一幅美丽的蓝图,数百架直升机等待改装。。。

时代大环境,海外战争,夜鹰F117战机,让世界知道了隐身战机的厉害,所以渗透者直升机那很潮的造型蹭到了不少热度,引起了轰动,虽然大众无法了解其是否与臭鼬工厂有关联?起码是个类似物! AAC公司也不失时机地寻觅投资者。  

资本是流动的,不停地寻找机会,有些“冤大头”也懂得军火的回报充满诱惑力,实际五角大楼压根没有关心这个玩具,但资本和潜在股东却很确信,当然股东的决心与公司的暗示不无关系,有意向或者在洽谈这些模棱两可的词汇起了不小作用。甚至还编造了与韩国洽谈设立生产线的合同。为了抬升公司形象,还宣布公司“设计”了一架名为“爱国”的多用途直升机,将与贝尔 V-22 鱼鹰竞争,计划在1995年首飞,给人印象,似乎公司一下子可以与老牌军工企业平起平坐了,而且产品有套路的嫌疑,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数年间,股东们一直被告知军方的测试,而事实上,五角大楼在1991年拒绝支持该项目。压根没有必要继续谈论什么细节问题谎言终究要破灭的,股东的利益,和相应的信息无法得到证实,终究问题显现,同时公司过度地宣传也得到了美国监管部门的注意,1994年,公司已被掏空,启动破产程序。投资人起诉到法庭。最终法院认定,AAC的一系列违规和欺诈行为,导致股东损失。公司的结局就是被强制关闭,公司持有人交付巨额罚款而告终。所谓韩国项目完全是他们自导自演的“缓兵之计”。

而该公司产品的数据也是子虚乌有,完全拍脑袋杜撰的,如渗透者实际最高速度仅达到 140 公里/小时,很明显原本的引擎无法支撑这“高大上”的指标,而且“军方测试”也是公司行为,压根没那回事。 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想吸引更多投资去玩更大的项目,或许真正可行的项目,或许去改良他们的“渗透者”,不得而知。现实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光靠欺骗无法能真正完成项目。

这架渗透者直升机,确切地说是玩具,最终成了私人的藏品。当然它的价值还是有的,据说还客串了几部影视作品。也算实现了它的价值,当然不是其战力的价值。文章主要参考“topwar”相关文章,2019年版。

晶陆001 唯美军事图片

晶陆001
藏图十万高龄老军盲一枚,属兵器美图初级爱好者,非肢体残障的残障人士请绕行,谢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