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这是苏东坡先生笔下的月饼。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西部沿海公司海宴党支部组织13名党员和青年团员,走进台山海宴镇冬蓉月饼博物馆,以“探寻非遗之美,传承匠心精神”为主题,领略传统文化之韵。
因为热爱,所以传承
海宴冬蓉制作技艺,是广东省省级非遗文化之一。据说是由一位老人在使用冬瓜煲糖水时,意外将水煮干后把冬瓜渣当成馅料放入各种糕点中,这就是冬蓉(冬瓜糕)的雏形。随着时间推移,当地人都学会了制作这种美味的馅料,用来制作各式糕点,冬蓉月饼也成为了台山人的中秋节首选,是台山美食的一张靓丽名片。
传承人张劲超师傅向大家介绍了冬蓉月饼的历史渊源和制作技艺。他说,学冬蓉制作技艺很苦、很累,但这是家的“根”,传承若断了,“根”便难寻了。因为这份热爱,所以再苦、再累也一定要传承好。正所谓,承一门技艺,传一种味道。从指尖到舌尖,他一直秉承心意,让每个人都尝到一口家乡的味道,儿时的味道。
匠心赋能,非遗焕新
张师傅介绍道:“霜厚、个头大的是做冬蓉的好瓜。达到标准的瓜一般在15公斤以上,一般采用的瓜单个都有20公斤重,这些瓜纤维多,做出来的蓉才有型,不会熬成糊。20斤冬瓜最终能制成约1斤的冬蓉。”
尽管现代技术不断进步,部分的月饼制作也从传统的手工设计演变成由机器制作,但仍有一部分“匠人”坚守着传统的手工艺技术,维护并传承这些古老的制作技艺。
接下来的在活动体验中,带着对冬蓉月饼的新认识和对传统文化的更深理解,大家化身为“月饼师傅”开始手工制作学习。在张师傅的指导下,一场追溯月饼手艺历史的“月饼大作战”拉开序幕,揉面、裹馅、添加一些自己的小创意,让每一个月饼都承载了大家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期盼。活动期间,大家还分享了各自家乡的中秋习俗,现场气氛热烈、欢声笑语不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情谊。
张劲超说,非遗要传下去,更要“活”起来。他们在传承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这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存方式。为了使产品多元化发展,尝试着添加海盐、海藻糖等纯天然、高品质的成分,让“不一样”的冬蓉走进更多人的心里。这是非遗传承人在守正创新路上的精彩演绎故事。
一条路,一群人,一种传承,从初识到融入,再到坚守,点滴之中,每一步都是历练、每一步都有收获、每一步都有感悟。通过这次活动,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力量与魅力。冬蓉月饼的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递。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接过“接力棒”,时刻铭记这份文化自信与骄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活动最后,优秀团员甘晓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者:杨贞
摄影:王翠丽、向玉辉
来源:海宴中心收费站
校对:朱园红
责编:周琼
审核:杨涛、马明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