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与钢轨的
交织诗
——江油桥路车间德阳桥路检查工区桥隧工陈鹏霄的西成故事
在四川的北部,有一座城市,被弧形山脉覆盖着,山脊的相对高差能达到3200米,一眼望去可谓重峦叠嶂。穿行在其间的高铁如同白龙劈山,这就是蜀道咽喉——广元市。
风发意气之形,抱以赤胆之情:青涩的希望在他心中悄悄埋下炽烈的种子。
同所有人一样,2016年7月陈鹏霄从陕西来到广元桥路安防工区,他带着懵懂的面庞和兴奋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要亲眼看看中国首条穿越秦岭的高铁到底是个什么样儿。
在他第一次参与外出检查的时候,太阳毫不留情地炙烤着他们每一个人。要知道,在这长满尖刺和树林覆盖的山坡上爬行,蚊虫一刻不停地在他们耳边吵闹着,可不凉快。
好在他一路听着老师傅们的介绍,认识各种只在照片上见过的铁路设备,充满好奇地打量着每一处设施。当他们翻过一个又一个陡峭的山坡,到达一片视野比较开阔的山顶时,他们停下了脚步,每个人都用衣袖擦拭着满脸的汗水。
“太厉害了!太壮观了!”他脸涨得通红,望着眼前山沟里一列疾驰而来、尖啸着的白色列车激动地说,“这趟列车是从我家乡的方向开来的!”
此刻他眼里充满了欣喜,丝毫不顾即将划入眼眸的汗水,直到那趟列车消失在视野中。
同他一路的师傅们说:“刚好十年前的现在,有条建设时间横跨48年,贯穿几代中国人智慧与血汗的铁路开通了——青藏铁路,那是一个奇迹。”
这句话对他来说就像是点燃干柴的一簇火苗。
铁路从业者都知道,青藏铁路的建设历程不是简单的一个词、一句话就可以形容的。渐渐地在他心中,建设好铁路、维护好铁路、延续和发扬“青藏铁路精神”成为一条他坚守至今的信条。
锲以坚韧之石,筑就金辉之碑:克服困难需走上行动之路,方知它引向的是最丰硕之实。
“困难”一词,似乎对陈鹏霄有着别样的意味,他一听到别人说这一段路不好走,或是这一段坡陡峭难爬,就会主动打头阵。
2018年春天的一次桥路网外安防设备检查时,他们遇到了一条长满红泡刺藤的路,从路边“爬”到了栅栏上。这是一种全身长满刺的藤蔓,有时候即使隔着厚厚的衣服,也会刺进皮肤。他的工长,也是他当时的师傅,告诉他:“广元山里雨水充足,每到春天这些植物便会疯狂生长。”
“砍刀给我,我来开路。”他带着满脸的笑容大声说。他第一次砍这种软趴趴的藤蔓,手上留下了不少划伤和红点,老师傅们故意打趣地问他感觉怎么样,被他一句“痒痒的,没什么感觉”给简单带过。现在问他,他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感觉的:躺着睡觉手臂直痒痒,侧着睡觉,又像针扎,作为整个工区最年轻的人,咬咬牙坚持一下不算什么!
等到他再次注意到这种植物的时候,是在同年的三个月后。红泡刺藤几乎生长在每条他们的必经之路上。那一天的太阳依旧不饶人,等他们再一次爬上那里时,之前砍断的红泡刺藤已经干枯,化作了土地的养分,而在新长出来的部分,已经结出了红紫色的果子。
他摘了一颗尝了起来,立马红着脸笑着说:“这里长的果子竟然能这么甜!”
踏以黄尘之路,汇与晨星之河:如果说满身的黄泥是成长的见证,夜晚的星河则是最好的收获。
黄泥巴不只存在于一些崎岖的山路上,在铁路沿线的排水沟里也常常会有,防洪时期的一场大雨便可裹着黄泥和一些小枝桠流向其中。
有一次的雨后网内检查他们便要从这样一条水沟中行进的。为了从网内也能检查到每一榀栅栏、路堑、路堤边坡等设备的情况,陈鹏霄领着一行人有时四肢着地爬着前行,有时用铁铲和砍刀奋力清除水沟中的异物。即使是在冬季寒风呼啸的广元山里,汗水也能浸透衣服。
从边坡出来后,掀开衣服,全身上下都是红色的伤痕。爬行时沾上的湿润泥土会不时沾在上面,这感觉就像在伤口上撒盐一样。而这样的日子还不在少数。
下班以后,衣服里、头发上都是碎木屑和干叶子,满身的汗水混着黄泥。所有人都在抱怨这一个模块不好走的时候,他会让其他人抬头看看天空。
2023年末,他调动到了德阳桥路检查工区担任工长。在他到达之前,工区里的党员李明全师傅是这样评价他的:“那个小伙子是个能干人。年纪轻轻干活利索又细致,跟着他上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等与他真正相处过一段时间后,德阳工区里的王师傅就有提到,我们早上起来的时候月亮都还在天上,下了夜班后他还要在办公室里做会资料。根本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休息的。
“你这样不会觉得累吗?”一天夜班后,我忍不住问他。
“下夜班那会儿最累,但每当抬头看见那样美丽的星空时,我就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他再次仰起头看着云后淡淡的月亮和星星。“青藏铁路上的一定更美。”
但愿长青万古,哪怕岁月蹉跎:只要坚定的意志能贯穿千秋,又何必追逐付出之意义。
七年的时间,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也已变得成熟稳重了。我仍然记得他搬来时的那天,天气和他刚入路时一样晴朗。桌上三本鲜红的荣誉证书:2023“防洪杯”先进个人;2023集团公司防洪先进个人;成都高铁工务段2023先进工作者,在这之下则是他整齐叠放的“红马褂”。
他说,他对西成铁路的坚守不止是当初的决心,而是这条铁路把他和故乡联系到了一起,更是千千万万身在外地的游子,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