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不要透支三种东西

文化   2024-11-23 06:31   安徽  

作者:抱蒲堂

来源:抱蒲堂(ID: bpthz2015)

生活的智慧在于,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点上方可收听国学文化主播朗读音频

孔子说 :过犹不及。

 

凡事有度,适可而止,生活赐予我们的各种宝藏,一旦我们毫无节制地使用,总有一天会山穷水尽、处境悲惨。

 

人活一生,千万不要透支三种东西。


01

透支时间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又是最公平的。


人们有不同的境遇,但任何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


一个比别人差,不是本质就差、生来就差,而是因为后天懈怠、懒惰,不肯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

人生在世,你怎样利用自己的时间,就会有怎样的人生。


北宋“一门三学士”之首的苏洵,小时候极为贪玩,整日里四处游荡,乐此不疲。


当他终于有一天幡然醒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时,已经是25岁了。


但这时,他还是仗着自己聪明过人,满心骄傲,觉得读书不难,并感觉身边的人都不如自己。


可是,他第一次参加乡试,就名落孙山。


看到同龄的人,都各自有所建树,自己却蹉跎了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时光。


再瞅瞅以前自己所写的几百篇文章,毫无内涵和文采,他一气之下,把所有的文稿付之一炬。


带着痛彻心扉的悔恨,他一头扎入书本苦读起来,这一苦读就达六、七年。


他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再写任何文章。


终于,他成为文名大盛的一代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 “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人的一生就像四季,有春夏、秋冬的不同,在不同的季节,要做不同的事情。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不要在应该努力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时间是公平的,而人生结局是卓越还是平庸,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


02

透支欲望

西哲有云:生命是一团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得到满足便无聊。

 

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是欲望不能透支。

 

欲望被透支得越彻底,越容易失去自我,生活不会变得更好,反而过得一塌糊涂。

 

有的人一边消费着根本不需要的奢侈品,一边承受着根本负担不起的债务。

 

最后,一步步把自己的人生推向债务深渊,万劫不复。

 

只有欲望在掌控的范围内,一个人才能感受到轻松和快乐。


1937年北平陷落,林徽因随丈夫梁思成逃到昆明。

 

战乱时期,物质极度匮乏,但她依然能在简陋的房子,过着力所能及的精致生活。

 

她去旧货店淘回老家具和旧书,把野外废弃的粗木地板做成朴素的小书架,给家里的陶制土罐,插上在野外采集的鲜花。

 

她写道:


我们在一座新建的三房农舍中安顿下来。它位于昆明市东北一个小村边上,风景优美,邻楼一条长堤,堤上长满如古画中的那种高大笔直的松树……

 

她还写了一些诗歌,如《昆明即景·小楼》:

 

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 

半藏着,半挺着,玄在街头, 

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 

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


李鸿章有一幅对联说的很好:

 

享清福不在为官,只要囊有钱,仓有米,腹有诗书,便是山中宰相。

 

祈寿年无须服药,但愿身无病,心无忧,门无债主,可为地上神仙。

 

无论生活怎么困窘,只要能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总能把日子过的安稳而富有诗意。

 

靠透支着将来的时光,来满足现在的需求,都是有代价的。

 

内心富足的人,到那里都会光芒万丈。


03

透支关系

庄子《山木》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是的,太过高估一段关系,毫无底线地透支,换来的往往是一个个惨痛的教训。

 

可这世上,总有一种人,他们无论对人还是对物,只想一次性榨取其中的价值,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贱卖任何一段关系。

 

与朋友相处时,认为朋友理所应当要理解自己,所以说话做事从来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与亲人相处时,觉得亲情胜过一切,变本加厉地索取,理直气壮地占便宜;

 

与爱人相处时,误以为感情就是无条件地迁就,所以从不倾听对方的心声……


殊不知,一个人在透支别人的同时,也在透支自己。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成年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独立共生的。

 

如果只是一个人单方面舒服,迟早会把所有东西透支完。

 

说到底,生命中谁也不亏欠谁,只要懂得珍惜和感恩,就是最长久的相处之道。

 

宋代诗人濮肃《述怀》

 

人生天地间,自顾一何小。

宁同避钓鱼,敢学惊弓鸟。

物理自悠悠,世情多扰扰。

桃源眼底是,何必寻云表。

 

不要透支时间,不要透支欲望,不要透支关系,好的生活是懂得给欲望做减法,是学会与内心平和相处,是坚守一份清醒与自持……

 

生活的本质是有意识地活着,而生活的智慧则在于,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作者:抱蒲堂主人,来源:抱蒲堂(ID: bpthz2015)。

国学文化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你若喜欢,点个 

国学文化
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 关注我,一起在文化里安顿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