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大学就读于上海一所985高校,在我们那个人口不过几千的小县城,算是人中翘楚。他发现自己在大城市每天累得要死要活,到头来连上海的一个厕所都买不起。但是很多初中、高中同学,都凭着家里的背景,在老家混得风生水起。这几年,颓丧的他,每天上班不是偷摸打游戏,就是上网看小说。陈亚豪在本科毕业时,以一所普通大学的应届生身份,考取了北京的公务员,还拿到了国企、上市公司、世界500强等多个offer。成功的求职经历,让他成为朋友圈的名人,很多同学纷纷跑来向他取经。于是,他写了一篇求职攻略,挂在校网上,供大家借鉴参考。有好几位学弟特地跑来请他吃饭,每次陈亚豪都很坦诚地接待他们。但是酒过三巡,这群人无一例外,都会问他这两个问题:
明明自己在大学期间拼尽了全力,读书、学习、考各种证书,才得到这些机会。听到这样的回答,同学们心领神会地笑了:
多年后,陈亚豪凭借出色的能力,在北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万众瞩目的CEO。而那些深信“潜规则”、深信“成功靠拼爹”的同学们,无一例外,都过得庸庸碌碌、捉襟见肘。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人像我堂弟、像陈亚豪的同学们一样。于是,在一次次的质疑、否定和摒弃中,他们变得畏畏缩缩、变得止步不前、变得敏感固执。196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曾经提出过“自证预言”的概念。默顿认为,人会不自觉地按照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让预言真的发生。麦基也说:一个人相信什么,他未来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如果你坚信阶层固化,那么你的人生就注定沉沦底层无法翻盘;如果你认为成功背后都是潜规则,那么你绝对不可能凭借实力出人头地;如果你深信自己在某方面先天不足,那么无论那是不是事实,它都会成为事实。意思是,一个人总是根据他内在的信念,表现出外在的行为。你相信失败,你就终将失败;你否定成功,你就无法成功。20世纪80年代末,“万元户”这个概念已经火热好些年了,李笑来当时正上高中。有一天,同学们聚在一起吹牛,说各自将来要挣多少钱。然而多年后,李笑来抓住了区块链第一波的暴富机会,不仅赚到了很多个1000万元,还成了赫赫有名的企业家。“今天,我们公司成立了,它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公司,以后我就是世界首富,你们就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四!”这家公司叫软银,这个人叫孙正义:阿里巴巴的投资人。李笑来说:“我今天的成就远远不及孙正义,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当年在起点上我就远不及他‘狂妄’?虽说这‘狂妄’我不一定做得到,但换一种朴素的说法,想到才能做到。想都没想到,又怎么能做到?”马云说过,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不是说看见了才会相信,而是只有相信了,你才能看见。很多人之所以碌碌无为过一生,往往不是因为缺乏能力,而是因为不再相信。他在某高校的六个班随意抽取了18名学生,把名字写在一张表上,郑重地交给校长,极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严格的科学测定,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塔尔又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比一般学生优秀很多。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就。从心理学上来解释这个实验,实则就是“相信”的信念产生的现象。当你心中选择去相信某种信念时,你全身的意念就会迅速向这种价值聚焦。你的全部活力、潜力,甚至你的每个细胞、每次心跳都会为这个价值而活跃起来。俞敏洪的高中是在江阴市就读的,同期的很多同学都和他一样,来自农村。“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以后一定都是农民。”这些人后来不是中途退学,就是高考失败后就放弃了读书。他觉得自己虽然不是什么聪明人,家庭条件也不够优越,但只要自己坚持,迟早有腾飞的一天。前两次高考英语只有33分和55分,第三次高考英语考出了95分的高分,最终成功考上北大。多年之后,俞敏洪创建了新东方,回忆往事时,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我一直相信命运是个变数,但这个变数需要命运的主人来创造。挥一下手,空气就会改变;命运也会因为不同的意念和行动而改变。
所谓成功的人,其实就是用意念和行动突破心理障碍最多的人。他们不相信所谓的命由天定,而是拼命激发内在的潜力和力量;他们不相信社会既定的规则,而是用尽一切办法去改变规则;他们不相信生活如一潭死水,而是付出心血去改变眼前的困境。如此,才挣脱了宿命的束缚,迎来了人生的转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心理学家墨菲曾经说过:我们人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预言家。所以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思想,选择相信什么样的人生。点个在看,做一个敢于相信美好的人,去闯去努力,去爱去感动。你的生命,才能迎来更加美好的一天。
▶作者:每晚Leyla,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原创,腹有诗书气自华,再忙也别忘记给自己充电,欢迎关注每晚一卷书。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