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他们咋能这样想咱们呢?”去年刚退役的毛主任一回单位,逢谁都发这样的感慨。
想想也可以理解,毛主任可是搞了一辈子宣传工作的人,最受不了的就是错误的思想和认识了。
“主任,您不是安置到了一个好单位吗?怎么还有那么多不满呢?”难怪王干事要问——毛主任上岸后,安排到市委直属的一个部门,凭着部队多年的政治工作经验,在新单位干得风生水起,今年建军节时还作为退役军人代表发了言,怎么他也觉得转业安置得不好呢?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吧。”毛主任发了一句感慨,“都看过《哪吒之魔童出世》吧,申公豹说的,人心中的偏见,比大山都可怕。退役军人想要得到真正的尊崇,有三个问题必须讲清楚、解答好、宣传开。”
这三个问题,其实是三个悖论,也是军地单位利益冲突的三个焦点,更是很多单位带着偏见看退役军人特别是转业军官的思想根源。这些思想根源不解决,转业军官就很难得到应有的尊崇。
毛主任说,“这个问题有不少变种,如为什么要到地方来工作?为什么不当将军?既然是优秀人才为什么还舍得让他们退役?等等。”
言外之意,其实就是想否定军转干部是优秀人才的说法,因而也就没有资格要求安置什么好位置。
转业军官都是优秀人才,这是尊崇的一个重要原因。理由也很充分,一是军官原本都是遴选出来的优秀人才,入口和基础好;二是军官经受了军队长期的培养锻炼,部队是所大学校,没理由锻炼后把好人才锻炼坏了;三是退役转业的军官大多是服从大局,至少是敢于面对全新的风险和挑战。
很多单位宣传转业军官时,往往把他们在部队如何辛苦、如何优秀作为重点,很多转业军官也以自己曾经多么优秀引以为傲。可是,既然这么优秀,这么好的人,为什么部队要放弃他们,为什么他们会被淘汰呢?或者说,为什么这么优秀也没有“早成了将军”呢?
首先,退役并不是淘汰。转业军官之所以退役,要么是岗位没了,要么是年龄到了,要么是给更合适的人让路,体现的都是一种奉献,而不是淘汰。能够顺顺利利服役这么多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平安地退役,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至少是完成了任务。比如,中国女乒的“大魔王”张怡宁,退役的时候仍是打遍全球无敌手,谁敢说她的退役是因为被淘汰了呢?
其次,退役是部队建设的客观需要。部队是要打仗的,这就决定了部队始终处于高度的对抗之中,也意味着部队建设必须不断地更新换代。从小米加步枪开始,到超视距打击,我军的编制装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军官往往是干得好好的,突然装备换了、单位没了,面临着退役。即使是政工、后勤等不太受编制装备更新换代影响的岗位,也有着严格的年龄和年限的要求,达龄了就得退役,不管能力素质再好,精力和体力的下降决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国防的整体利益,部分军人做出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再次,退役是部队组织架构运行的必然结果。一将功成万骨枯,古今中外都是这样的。再有本事,能当上将军的都是万中挑一的,这是由军队倒金字塔的组织架构决定的。类比一下,每年清华、北大那么多毕业生,每年人大、中央党校那么多先进典型,能当上省部级领导的不就是那么几位吗?只不过,由于地方没有部队那么严格的更新换代限制,普通干部都可以苟到退休而已。
“优秀人才从部队退役是一种制度设计和正常现象,能顺利地离开本身就意味着工作能力的优秀,能主动选择离开更是体现了一种思想境界,只有把这个讲清楚了,第一个悖论才有望得到解决。”毛主任总结到。
“比起第一个问题来,第二个问题更操蛋。”毛主任深吸了一口烟,看来是受伤挺深的。
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的,转业军官既然那么优秀,为什么就不敢在同等的条件下,和单位的其他新进人员进行PK呢,反而要这样那样的优待啊、照顾啊,想不劳而获呢?
最经常听到的一种论调就是:某些单位说,接收的转业军官多了,吸纳的新毕业大学生少了,影响了单位的工作开展。国家某些部门关于解决好毕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等表述,某种程度上也把退役军人与新毕业大学生摆到同样的位置上,甚至是同样的基层经历考指标单列的公务员,村官两三年就行,退役军人至少得五年,越比越觉得转业军人没有什么优势,还很劣势甚至被歧视。
为什么退役军人需要一些优待和照顾?一方面,军人是为了打仗而准备的,直接让他们转入经济建设之中,肯定有个适应过程。部队是要打仗的,打仗是你死我活的对抗,需要处理的主要是敌我矛盾。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则是内部矛盾,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直接转换当然会有点困难了。比如,日行千里的骏马当然是好马,可是突然让他去拉磨,可能一下子比不过毛驴的,至于让他像狗一样去看家护院,转换的难度就更大了。
另一方面,转业军官与地方单位现有人员比,起点不一样。都在讲转业意味着清零,这个清零不仅是资历的清零,某种程度上也是经验的清零。一个被清零的人和一个有十几、几十年积累的人PK,一下子怎么可能赢呢?博尔特跑得够快吧,随便找个人来,先跑95米,再让博尔特跑,百米竞赛博尔特肯定是要输的。如果跑个三千、五千米的,那可能就在未可知之数了。
还一方面,转业军官绝大部分人已中年,已过了学习和创业的最佳年龄,把他们和新毕业的大学生拿到一起比,有些人也真敢想。“人过三十不学艺”这话有些偏颇,但在地方上存在“三十五岁”现象却是事实,这不只是因为年过三十五会失去年龄优势,也因为对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和创业的黄金季节已经过去了。有人凭什么认为转业军官就比别人拥有更长的“学习期”呢?到这个时候怎么又不提“转业军官不是都很优秀”的事了?
转业军官的照顾和优待,是对将他们十几、几十年军旅生涯清零的弥补。某种程度上看,转业军官到新单位工作生活的好坏,反映的不是转业军官能力素质的高低,而是国家和社会对转业军官所做贡献弥补程度的高低。
“第三个问题,虽然基本上不敢放到台面上,但却是很多人不欢迎转业军官的核心原因。”毛主任说到。
想想也是,原本单位职位就这么几个,虽然转业军官入职时可能按比例带着增加的编制,可后续的晋职晋级,还是要和大家一起排序的,等于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竞争对手。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单位巴不得退役军官多拿点钱去自主或者逐月的重要原因。但是,拿钱多了也不行,凭什么你们不上班的要比我们上班的拿的多?可是,你倒是给人家岗位让人家上班啊?那不行,还不能抢了我的位置,敢情横竖都是你有理。难道非得让军转干部自生自灭了你们才满意?
“这个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利益部门化、固定化之后的结果。”毛主任说,“改开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个问题呢?因为以前都是公有制,部门利益比较少,这个问题不突出。现在很突出,只是一般都不说而已。”
国家能不能没有军队呢?瑞士这样的小国可能可以,中国这样的大国肯定不行。百年沉沦史反复证明,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活幸福的兜底工程,为了这个工程,付出再多都是应该的。拿出一些职位来安排退役军官,是享受国防福利必须付出的条件,天经地义。
单位建设发展是不是与军人无关?有些人排斥转业军官的理由是军官没有给单位做过贡献,凭什么来占位置。政府单位绝不是单位人员的,而是国家和政府的。军人的付出是面对整个国家的,某个具体的部门无疑也是其中之一。
部门的职位是部门自己的吗?认为转业军官抢了职位,前提是这些职位是属于部门的。而这个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政府部门的职位是属于党和国家的,不是某个部门的。部门的主要领导从外面调入,大家都觉得很正常。拿出几个岗位给转业军官,就觉得是抢位置了,这不是明显的欺软怕硬吗?
找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直面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只有把这些问题真正解决了,尊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