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两个男性糖尿病患者的复诊:
一个糖尿病患者40多岁,大概在2019年左右找我看诊了几次,患者当时因为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曾经放了支架)过来找我看病,我制定了治疗方案。因为病情一直很平稳,患者四年多再没有过来看病。今年因为有新的检查报告,故此找我复诊一次,患者说一直在执行我在2019年制定的治疗方案。我看了报告,询问了病情后,告诉患者所有检查指标基本正常,即这4年左右患者病情没有任何进展和变化,病情控制很好,我开了14剂中药嘱咐患者间断服用,其他治疗照旧,过半年或一年再来复诊即可。
另一个糖尿病患者大概不到40岁,三四年前曾经因为糖尿病找我看诊了几次,病情很平稳,患者就把我的治疗方案有的药就停了,比如降脂药,我要求的戒烟和体重管理也没有做到位,患者说后来也把降糖药换了,感觉血糖还可以。
患者这次找我看病的原因是前段时间因为要做无痛胃肠镜检查,做例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心脏有问题,做了冠脉CTA发现“前降支重度狭窄”,医院要求做冠脉造影放支架,故此患者过来就诊,想听听我的意见。
这个患者真的很遗憾,把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理解成一种简单的降糖治疗,其结果各种并发症/合并症也出来了。我只有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我对糖尿病患者反复阐述的一个观点就是: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目标不是降糖治疗,血糖正常不代表糖尿病患者管理治疗到位。降低血糖对大夫和患者来说易如反掌,最好忽悠糖尿病患者的事情就是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下来了。
我遇到过最高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是91mmol/L,降到正常后不应用任何降糖中西药物(包括胰岛素)血糖一直维持正常4年多,这其实上一点不困难。对大夫来说,最简单的事情就是把患者血糖降下来,最难的事情是过了若干年,这个糖尿病患者还能健康地活着,并发症/合并症很少或没有,这才是大夫的水平所在!
我一个糖尿病患者在20年前找我看病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尿蛋白,血肌酐高了一点(肾脏损害),现在患者80多岁了,还是尿蛋白一个加号,血肌酐高一点,糖尿病病史50多年了,患者80多岁,还很好地活着,这不就正是患者所应该追求的么?我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活的最高年龄是104岁;也有75岁的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高血压20多年,体检结果竟然连颈动脉斑块都没有发现,体检结果比我的还要好!
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治疗理念很重要,遗憾的是很多患者没有很好的学习和理解,实在惭愧和遗憾了!
夏城东,中西医结合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截止到2024年8月,已在一线临床实践工作30年,做到30年只说真话,不收一分钱药品回扣,不收患者一个红包,做一名真正的大夫!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五善行医(发善心、存善念、行善事、结善缘、随善果)!(做到30年体重没有变化)
先后师从全国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刘复兴主任医师(中医皮科);全国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李春华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上海市名中医、国家级名老中医丁学屏教授(中医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陈可冀国医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等多位名师。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授权糖尿病中药复方专利一项,参加临床科研课题近10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中医治疗糖尿病良方选》,《痛风中西医防治》;参编《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疾病诊疗手册》,《实用中医内科病证结合治疗》等专著。
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通信评审专家,原国家卫生部临床医生科普项目医学科普专家,第十三届民盟中央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委员。
临床擅长:
1)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甲状腺疾病(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甲减、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痛风(高尿酸血症),肥胖,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诊治;
2)其他疾病(如内科、妇科、肿瘤疾病、皮肤科疾病等)及疑难杂症的中医治疗。
出诊时间及地点:
星期一上午、星期三上午、星期四上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门诊;
星期二下午、星期天下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特需门诊
用智慧维护健康,
用知识点亮生命!
与高者同行,与善者为伍!
如果您认为本文有用,请转发到您的亲朋好友群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