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男性观众,直至无牌可打

体娱   2024-11-17 10:54   北京  


2024年11月17日刊 | 总第3788期

剧集行业面临着多年以来罕见的严峻局面。

在电影暑期档票房大幅滑落的同时,剧集行业的亏损率也大幅度扩大。古偶剧重仓失败,都市剧低位徘徊,以服务女性观众为主的剧集工具箱里已没有趁手的家伙,而男性向剧目近来的表现倒让人多有遐想。

截至目前,今年稳坐收视率头把交椅的剧集是《上甘岭》。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全剧每集平均收视率3.315%,位居同期黄金档电视剧第一名。这部抗美援朝背景的战争题材电视剧,属于典型的男性向剧集,然而比起创纪录的台播数据,网播热度就逊色多了,其优酷历史最高热度不过7029。

男性向剧集台播网播热度冰火两重天的境况,并不是只有《上甘岭》才遇到,这已经是近年来的普遍现象。任你台播如何热火朝天,网络热度和话题度就是不温不火,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

01

知道男性向剧集在网上的热度低,但是没想到反差这么大。

我们以微博为观察平台。在《上甘岭》的125个微博热搜中,排名最靠前是TOP6的#上甘岭把苹果传给可爱的人#,阅读量为1200多万,讨论量只有4.2万。也就是说,如果今年没有其他剧的收视率超过《上甘岭》,那么今年“剧王”微博流量最大的一个热搜,也就这一千多万的阅读量。反观流量明星加持的剧,热搜破亿只是基操。

再来看军旅剧《海天雄鹰》,同样是典型的男性向剧集。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全剧每集平均收视率3.115%,播出期间黄金时段收视全程TOP1。

在微博上,《海天雄鹰》一共有140多次登上热搜榜,排名最靠前的话题也只在第19位,其总阅读量只有600多万。这部剧有着宏大的空中作战场面、对空军战士英勇形象的刻画,可这些内容在社交平台上并没有多少人讨论。

此前编剧汪海林曾发微博表示,视频平台长期以来对男性观众的需求忽视,由于“把观众细分,不愿意刷假数据不愿意控评贡献热度的男观众成了互联网时代的弃儿”。在现行的长视频播出模式下,沉默的男性观众缺乏数据价值,以至于男性向项目上马的优先级排在了后面。

优先级靠后,就意味着资源的短缺。曾经一度霸屏的男性向剧集,在进入视频平台主导的阶段之后,在社交平台上存在感迅速下降。所以汪海林在面对男观众提问为什么不拍打仗的剧时,才会回答“你倒是刷数据啊!大哥!”。

02

事实上除了一些过于下沉的剧集之外,大多数男性向剧集在命题方面偏于硬核,涉及如战争、军旅、谍战、国安这类重大或敏感题材,这使其在立项、过审环节面临诸多考验。

比如经典的谍战剧《风筝》。

这部剧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首播,播出期间收视率一路看涨,在2018年1月11日,内地52城卫视晚间电视剧收视中,北京卫视的《风筝》收视夺冠,收视率为1.741,上海东方卫视的《风筝》位居第二,收视率为1.7028。

凡是涉及政治、军事、外交、国安题材的作品,创作难度高,审看流程严格。还有历史题材尤其是近代史题材,雷区多,易触发网络争议,像《南越王》《人生若如初见》等作品饱经磨难,迟迟不能跟观众见面。

剧集创作是艺术,换个角度看也是生意,生意就讲究回报周期。像《风筝》这样反复修改三年半的尚属幸运,可一旦遇上审看梗阻,回本就是问题。当然像普通的抗战、谍战、革命题材不会有“敏感”嫌疑,但熟地里翻出新意何其难也。

就这样,因为男性向剧集项目难度大,成活不易。播出时平台给予的资源倾斜变少,反过来又增加了难度。在这种模式下,有成熟男性向剧集操盘经验的团队也不多。

03

长期因循、迁延,硬核男性向剧集热度低、回款慢、风险大,平台自然更热衷拍女性向剧集。

这些硬核的男性向剧集既然缺席,那么大批根据男频网文改编的作品就顺势补位,凭借平台算法,形成了一股“大IP+小鲜肉”的潮流。只是这些男频剧和过去的男性向剧集是有差异的,实际效果远没有预期那样好。

选角上,这类男频剧一般选择女性观众喜爱的流量明星,保留了网文中一些升级打怪、宏大世界观等元素。为了迎合女性观众审美,增加感情线,削弱一些冒险、热血的男性表达。

最典型的就是各类玄幻、仙侠剧集。《幻城》《择天记》《青云志》……名单可以拉很长,即使《武动乾坤》请来了张黎担任导演,最终的口碑也是无力回天。

对男性观众来说,魔改原著没了韵味,对女性观众来说,乱七八糟的的新增内容让剧集结构臃肿,既感受不到内容的爽感,也尝不到爱情的甜味,成了四不像。加上逻辑成谜,特效较差,这使得多数网文改编的男频剧都淹没在市场之中。

可以说男频网文改编的剧集市场上,能打的屈指可数。环顾四周,只有《庆余年》几乎男女通吃,拍成了爆款,而《雪中悍刀行》则勉强可以排第二。既然男频剧拍不好,那平台自然更加倚重女性向剧集,毕竟女性还是追剧主力军。

04

凭借购买力强、积极互动等特点,女性观众被视频平台放在了首位。

在数据的指引下,视频平台上的各类古偶剧、甜宠剧、仙侠剧……层出不穷,浪漫的爱情故事,高颜值的演员阵容,开播前预热营业,播出期疯狂撒糖,结束后还有相应的售后,一部剧的话题热度可以延续数月之久。

对平台来说,这些剧集在广告植入、会员拉新方面表现出色,各类剧集周边也卖到断货,尝到甜头之后自然加大投入。在以往女性向剧集可以包打天下的时候,男性向剧集的缺失也就不成为问题。但是当女观众不再为这些剧集买单后,男观众的缺失就变得非常显眼。

今年的古偶剧表现不及预期。像《狐妖小红娘月红篇》这样S+级别的剧集,同名微博热搜话题的阅读量超过55亿,在爱奇艺播出后最高热度也只有9001。《春花焰》在优酷播出后的最高热度为9188,未能破万。《锦绣安宁》的表现也未及预期,腾讯视频最高热度为28154。

观众审美疲劳、内容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已成为古偶剧的通病,女性向都市剧也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项目频频失利,对平台来说,不仅是口碑受到影响,而是商业模式基座松动。

虽有《与凤行》《玫瑰的故事》这类作品依然能打,但女性向剧集项目总体的成功率在降低,已经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反观男性向剧集,在产出数量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涌现了《繁花》《唐朝诡事录之西行》等作品,爆款率相应在提升。假如当初视频平台在男性和女性向剧集之间投入相对平衡,或许今天面对古偶翻车等情况时,手里可打的牌会更多一些。

05

应该承认,女观众在议题设置、话题传播等方面,其战斗力要远远强于男观众。在平台现行的剧集评估体系下,男观众的影响力很低,再加上游戏、体育赛事的分流,男观众已经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了。

长期以来,抬高女性观众的消费力,贬低男性观众消费力,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男人的消费能力排在狗后面,俨然成为约定俗成的笑话。

男性消费者当真是一毛不拔吗?今年国内文娱市场最大的爆款游戏《黑神话·悟空》,数千万份的销量证明了男性消费者并没有想象中抠门。对于优质的作品,他们愿意为之买单。

在今年的剧集市场上,像《南来北往》《城中之城》这类男女视角相对均衡的剧集,既有着能吸引男性观众的行业故事,又有着让女性观众感兴趣的人物情感刻画等元素,所以台播效果好,网播数据和热度也不错。

目前,男性向剧集稀薄,出现有号召力的也往往无法穿透台网壁垒,其根源正在于视频网站当初放弃男观众。其实过度迷信数据,以性别做分割,强行划分男性向、女性向剧目,本身就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无论男女,对优质作品的喜爱是共通的。拯救不断受挫的剧集市场,重新重视起男性观众,进行视角的综合与平衡,很有必要。一个靠两条腿走路的市场,才是正常且健康的。

文/忠犬七公

家人们,请给影视独舌标星号↑↑↑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历史消息

影视独舌
影视评论,剧目展示,产业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