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老百姓印象里,一般来说,存款期限越长,相应的利息也就会越高。
可如今,这种“常识”正在被打破。
在利率下行周期中,不仅会“下调”,还会“倒挂”…
啥是利率倒挂?
简单来说,就是“短期存款利率比长期存款利率还高”。
从利率结构来看,3年期平均利率和5年期平均利率出现了倒挂;
近年来,不论是大行、股份行还是城商行/农商行均有类似现象出现,大多存在于中小银行(受制于经营压力,高负债成本的模式不可持续)。
不仅如此,有些长期限存款产品甚至悄然消失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业内表示:这是银行息差仍承压的表现;
之前调降利率的文章中提到过,基于存款市场需求情况,银行下调个人存款利率,是有助于适当缓解当下所面临的净息差收窄和盈利压力。
这么说还是有些拗口。
打个比方:这存款利率相当于银行的“成本价格”,贷款利率则是“销售价格”,而中间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
尤其像2022年,存款大年;
买房需求减弱、理财净值缩水等因素,推动存款积极性越来越高涨,居民存款总量大幅提升。
销售需求少了,成本增加,这也就加剧了银行业负债成本的抬升,净息差受到挤压。
而压降利率更高的长期限定期存款则是银行主动控制成本、调整负债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借短贷长的方式尽可能增加收益。
此前国债发售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十年期利率是低于三年期和五年期的。
侧面来说,在让利实体经济、LPR多次下调的背景下,银行预期未来存款利率不排除会进一步下降,倘若不作出改变,相当于提前锁定了这部分资金成本,现在获取长期存款不划算、甚至亏损。
金融监管总局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进一步降至1.69%,同比和环比分别收窄22个基点和4个基点。
如今,银行业净息差水平已基本接近长期金融稳定的底线。
为此,去年8月,在央行发布的《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中,提到商业银行“合理利润”;
与2020年2月、5月提到的保持合理利润水平的积极作用不同的是,首次明确表态保持银行息差合理水平。
一来是防范金融风险,二来则是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再一点,存款利率的下降,老百姓和企业的储蓄倾向也会相应发生改变,从而刺激居民消费。
这对于扩大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动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不过,不会长期如此。
一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利率倒挂现象或将自动纠偏。
再一个银行存款利率仍有下调空间;
尽管如此,对普通人来说,未来的理财方式要做出适当调整。
对于那种风险承受力相对较低,更追求“保本”的投资者来说,要注意各类资产流动性及配置比例,尽量避免在存款周期内出现急需用钱而取不出的情况。
定期存单、国债、纯债基金、货币基金及风险等级较低的纯固收类理财产品等。
把资金合理配置成活期、短期、中长期存款组合;购买可转让大额存单等。
有风险意识是好的,但一味逃避风险,以后可能行不通了。
投资是个长期的事,我们需要做好长久的策略和打算,合理规划,尽量分散配置。
要搞清楚自己的情况:包括你的钱能投多久,想要获得啥样的收益,你能承受多大的波动等等。
如果喜欢今天的内容,请为我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