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要心安理得

财富   2024-11-16 20:43   上海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发表“有条件啃老”的言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建议年轻人毕业后可以“啃老”几年,将此定义为一种自我探索,而非消极躺平。

梁永安教授认为,他鼓励年轻人利用这段时间去挖掘兴趣、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最终建立更宽广的人生观。

然后他话锋一转,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啃老,受家庭经济条件制约,并且啃老也有可能让人变得颓废。

看到这种言论,我实在没忍住笑出了声,正的反的都被他说去了,保证逻辑的严谨性。

大哥,现在都2024年了,还在搞理想主义那套东西来转移矛盾,让我闻到浓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腐朽气息。

不过有一句话他倒是说对了,毕业后的几年是年轻人探索自我、理解世界的关键时期,所以99%的年轻人对未来是没有规划的,或者说ta的规划极其离谱且不符合现实。

原因很简单,大学四年都没有能够探索自我,理解世界,怎么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不得已在家啃老,突然就想明白世界运行的法则,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了吗?

这种论调本来就很矛盾,可以在大学里面探索自我,理解世界的学生,毕业以后不说立马成为社会精英,但起码找一份像样的工作肯定没问题。

市场经济再怎么差,对于一些优秀的人才依然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相反,想不明白的人大概率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想明白,他们只会按部就班地跟着社会的法则走,比如上学——工作——结婚——生娃——买房等等一系列被规划好的人生。

当然,现在的社会法则有些变了,买房结婚生娃这三件不再是必须,大家又开始人云亦云,觉得这样躺平的人生才是自己需要的。

很少人会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除非经历过一些大风大浪,大是大非,才有可能大彻大悟,但绝对不是那些刚毕业准备啃老的小朋友可以做到的。

因此,啃老一定是一条不归路,时间久了不敢与外界沟通,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它只会让你变得更加颓废和焦虑,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可能有人会说,你这是废话,如果可以找到工作,谁愿意啃老,大家都想自食其力的。

这话就说到点子上了,隔壁日本就是最好的先例。

在高增长期,年轻人收益最直观,因为是高性价比劳动力;

在低增长及衰退期,年轻人倒霉也最直观,因为没人想支付他们的培训成本(有辣么多负债老登排队等干活)。

花了大成本教出来的娃毕业后只能去非正式就业,还不如让孩子在家待着。

这一待,就从02年的50万啃老族,待到17年的170万。

但是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注意,日本开始大规模讨论啃老族是在03年左右,这个时候已经相距泡沫破灭过去近10年了。

而日本社会发展从就业崩坏——灵活就业——啃老族,这个流程大概经历了20多年。

然而我们,从2019年开始算,至今5年。

同理,生育问题也一样,速度之快让你瞠目结舌。

所以我一直说中国的很多现象都是瞬间完成的,根本没有给你准备的余地。

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内我很反对做什么长期规划,全是根据眼前的一些微不足道的经验去预判未来的走势,全特么扯淡。

不要长期主义,不要价值投资,今朝有酒今朝醉,顶多做个五年计划,把眼前的日子过过好就不错了——就好像有人贷款30年买房,真不知道怎么想的。

扯远了,回到啃老问题上,实际上这个复旦教授很清楚啃老背后的原因,或者说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为了所谓的zz正确,不能在公开场合说罢了。

无非是经济下行中的责任转移,把原本应该由社会承担的责任让家庭去承担,和生育本质上是一码事。

生育至今为止还没看到有根本性的改革和变化,那么啃老只会更加排在后面。

更何况现在老年人的养老金每年都在涨,用于被儿女啃一啃,帮助还房贷,带带娃,从社会大循环来看,他们也在促进消费。

直到哪天啃老族的数量已经无法被忽视,并出现了大量危险的信号,自然会有所改变。

毕竟只有当自己的利益受损了,才会有动力进行改变。

船到桥头自然直,耐心等待吧。

2024快接近尾声,更是充满了不确定。七叔帮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趋势、研判。


加入顺势理财俱乐部,你可获得:


每周不少于3条,精华机构内部动态分享;

七叔更犀利的大实话,被删除的文章不定期放送;

每月一次关于投资的深度复盘( 观点明确,不讲废话);

每个季度一场干货直播( 接地气,讲真话)


原价1999元/年,现优惠价299元/年,未来随人数增加逐步恢复至1999元/年。


功夫没有白下,钱不会白花,立刻加入吧。

我是七叔,一个亏了钱,又爬起来的男人
这个人,有点风趣,也有点骚气

七叔东山再起
此人的文章角度刁钻,剖析深刻,吹牛逼的时候直接把他的观点搬出来就行了,随时让你成为社交最靓的崽。关注他,绝对错不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