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懂内卷、社恐、消费主义背后的底层逻辑

文化   2024-09-19 18:30   北京  

你为什么加班到晚上9点还不回家?


你是不是对人过敏,对所有社交活动避之不及?


你一到大促就买买买,到底在买什么?


……


如果你也体会过“内卷”、“社恐”、“消费主义”


所带来的紧张与焦虑,


熊猫君强烈推荐你读这本


《成为更理性的人:用社会学看透现代社会》


你的“精神内耗”都能够在社会学中找到解答。

 


点击封面,抢先购买!



01

“内卷”背后是“社会”的力量


在学生时代,你是否修了很多门课,


参加了形形色色的项目,


为了在保研、找工作的竞争中取得尽可能多的机会。


好不容易找到了工作,


也只是从“人”变成“打工人”,


甚至演化成一种“新型社会生物”——“社畜”,


不断在“躺平”与“内卷”之间徘徊,


既苦不堪言,又无法脱离。

 


“内卷”这个词原初是讲农业,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单纯往单位耕地面积上投入更多的劳动力,


当投入的劳动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


产量的增加就会趋缓。


这就是“内卷”,也可以理解为“没有发展的增长” 


而如今,这个词已经变成大众形容自己生活、职业状态的流行语。


但你有没有想过,究竟为什么会“内卷”呢?


你加班到晚上9点还不回家,


是因为你的同事们有着加班到10点的心。


如果没有众多的“他者”作为参照系,就谈不上“内卷”。


“内卷”的本质是一个“社会”问题。



除了“内卷”外,


“网络键盘侠”的群体狂欢,


甚至连“双11”这类购物狂欢的“节日”,


都会衍生出从众的压力。


从“今天,你买了吗”开始,


“今天,你××了吗”成为当下常用的一种流行句式。


仔细想想,这个句式的出现,


不就说明了群体向个体施加了无形的影响吗?

 


02

“社恐”背后是网络社会的崛起


如果有一个海岛,备有足够的食品、水、书籍等,


唯一的条件是上岛不许带手机和电脑,岛上也没有互联网,


只要你要在岛上待满365天,就能获得200万。


你愿意去吗?


这类帖子的高赞回复一般都是:


社恐人士狂喜,哪里去领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


今天的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联系彼此的能力,


却也陷入了空前的“孤独”。


为什么我们在理应彼此紧密联结的现代社会中,


反而过上了“离群索居”的社恐生活呢?


要理解这个悖论,


我们首先要理解互联网所塑造的群体生活的逻辑本质。


互联网对于现代人而言,


绝不只是“技术”这么简单,


它重塑着我们的生活、思考、社交方式,


也在潜移默化间改变着群体的心灵状态。


网络社会在为我们接收资讯、表达观点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非常意外地在“弱化”着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



我们悬浮于网络之上,


当网络变成我们生活场景,


当手机变成我们的“器官”之后,


我们又悬浮于生活之上


我们不愿对复杂的文本深入阅读,


不愿慢慢地将冗长的电视剧从头看到尾,


不喜欢线下的社交与聚会,


不想找朋友倾诉聊天,


反而乐于去“树洞”这种完全匿名化的社交网络中表达自己的“隐秘”。


这一系列状况都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


与其说现代人的状态是“孤独”,


还不如说现代人的状态是“悬浮”。

 



03

“消费主义”背后是消费社会的来临


你的父母有没有发出过这样的“灵魂拷问”:


你的衣服是不能穿了吗,怎么又买新的?


手机还没坏,为啥要花几千块钱买新的?


对于我们的父母而言,


“买东西”三个字的重点在于“东西”,


“东西”是买了就要用的。


但我们呢?


尤其是在各种购物节的时候,


“完成购买”这个行为本身已经构成了消费的重要意义


真正让我们通过消费行为感到满足的,


其实已经不是“商品”和“物”本身,


而是我们被电商平台、带货主播,


以及各种各样的促销机制和销售模式所刺激起来的欲望。

 


商家通过各种隐秘的机制,


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欲望,


制造着我们的“需要”


不仅如此,购物节中复杂的满减、预售活动,


展现了一个“省钱”的假象,


但如果用看上去更少的钱购买了本来并不需要的商品,


究竟是赚了还是亏了呢?


更有趣的是,当“双11”、“618”来临时,


商家还会营造一系列节日的仪式感和氛围感,


从而让人陷入埃米尔·涂尔干所说的集体欢腾的状态


熊猫君有一个朋友曾说:


“现在每年对‘双十一’零点到来清空购物车的期待,就和小时候等着除夕夜零点钟声那种兴奋差不多。”


这就是对消费社会的绝佳注解。

 



0

掌握社会学知识,

成为更理性的人


本书的作者孟庆延,


大观学者,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孟庆延老师在本书中,


从社会学的角度,讲透了现代人和现代社会究竟是什么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案例,


讨论现代社会运行的内在逻辑,


带领我们看懂不理性现象背后的理性逻辑



本书是“成为更理性的人”系列中的第四本,


这是⼀套给现代人的认知升级指南


集结了来自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各学科领域的权威学者,


汇集历史学、法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5门人文学科的思想精华,


结合作者们多年跨学科思考和问题意识训练,


突破单一学科视角,


帮助读者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


成为更理性的人,做出正确的选


刘擎老师力荐:“他们回应时代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


翻开本书,和社会学家一起看透现代社会。


京东图书
京东图书,总有一个世界想给你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