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喀拉南北线,未出发之前查阅很多攻略,众驴友拍摄的雄浑巍峨的神山和冷峻圣洁的神湖照片,心驰神往,一如既往去身临其境感受云雾缭绕的仙境,神山隐约的峥嵘。攻略游记描述极少提及此线路之虐,对于户外之大神,难度可能一般。亲身走一遍,享受沿途之美景,感受道路之险峻。 言归正传,网上已经有很多帖子对于此线路的详细描述,不再累述,现只对此路线的行程和途中注意事项做简要描述。
提醒:1、没素质对大自然没有敬畏之心喜欢乱扔垃圾的勿往!
2、没有户外重装5天以上线路经历的不建议尝试!
3、帖子中部分照片为队友所拍。
组队:此次队伍共8人,蛙星人、紫星、风过无声、乐山乐水、宁静、梦萌、墨、江湖一点点。 队友都很强悍,全部坚持走完全程,平安出山。 【原计划行程安排】: (10月2日)D1:林芝市→米林县才巴村(H3192)→河谷营地(H3736米),8:00出发,10:30到徒步起点,徒步9公里,累积爬升500米,下降600米。今天全程是在峡谷内徒步,中途要经过过河点和过塌方点,难点是要适应高海拔。
(10月3日)D2:河谷营地(H3736)→槽门垭口(H4805)→半山措营地(H4703),11公里,累积爬升800米,下降100
米。今天全程是爬山,途径苏贡措等4个海子,翻越槽门垭口这个垭口。
(10月4日)D3:半山措营地(H4703)→雅布垭口(H5022)→望鹃垭口(H4960)→杜鹃措湖尾营地(H4724),12公里累
积爬升1000米,下降750米。今天需要翻越一个5000多米的雅布垭口,途径雅布曲措等4个海子。
(10月5日)D4:杜鹃措湖尾营地(H4724)→嘎萨措(H4501)→卓玛拉垭口(H4990)→多东甲营地(H4250),13公里,累积爬升650米,下降750米。今天需要翻越一个接近5000多米的卓玛拉垭口,途径嘎萨措等2个海子,需要剧烈下降到谷底来到多东甲营地。
(10月6日)D5:多东甲营地(H4250)→克粑垭口(H5050)→念久冰川营地(H4644)→自由活动:吹曲措(H5150),轻
装往返游览3个海子,主线7公里,累积爬升850米,下降750米。今天需要翻越一个5000多米的克粑垭口,途径雅布曲措等4个海
子。
(10月7日)D6:念久冰川营地(H4644)→克粑观景营地(H4360)或克粑措营地(H4400),今天行程轻松,可以二选一
(2公里从念久冰川下到克粑措营地、4公里是念久冰川营地到克粑措观景营地)。
(10月8日)D7:克粑措营地(H4400)→拉格村分叉口(H4328)→念久洞母营地(H4689),15.6公里,累积爬升679米,
下降906米。
(10月9日)D8:念久洞母营地(H4689)→克拉垭口(H5150)→措布四连海(H4616)→无名海营地(H5011),13公里,
累积爬升980米,下降1125米。今天需要翻越一个5000多米的克拉垭口,途径措布四连海等7个海子,需要在一个5000多米的地方
露营。
(10月10日)D9:无名海营地(H5011)→欧古冲果措垭口(H5330)→野通营地(H4580),9.5公里。今天需要翻越一个5000多米的欧古冲果错垭口,途径1个海子。
(10月11日)D10:学马才营地(H4220)—野东拉日三叉口(H3840)—拉格村(H3390)18-21公里。
【常规建议装备,因各有喜好,请指正】:
1、户外主要装备:四季双层帐篷、1000克睡袋、70升左右背包/背包罩、高R值气垫、帐篷地布等。
说明:背包/罩、帐篷等颜色尽量选择醒目的蓝色(高海拔秋冬季树叶都是黄色、红色和绿色);打包时所有装配不建议外挂,避免遗失、被石头树枝刮破、还有左右摇晃双肩受力不均导致摩肩等。
2、服装:高邦防水保暖徒步鞋1双,冲锋衣裤各1件(徒步穿)、抓绒保暖衣1件(徒步穿),速干内衣1件(徒步穿),雪套1对(徒步穿)、速干保暖内衣裤各1件(备用)、羽绒服1件(自带帽子,羽绒裤可不备),换洗备用抓绒保暖衣裤各1件(备用),内(短)裤2条(备用)等。
说明:徒步鞋比自己平时穿的大1到2码(脚掌宽的大2码),长距离徒步脚掌发胀不会磨脚,也可以穿两双袜子,新鞋注意出发前穿着短距离拉练磨合;冲锋裤相对比较贵,山里石头比较尖锐,坐下休息容易刮破,基本一次就废了,心疼,途中喜欢坐地休息的建议穿便宜的抓绒保暖裤,下雨时外加轻薄防水裤;羽绒裤可不备,天冷时使用备用抓绒保暖(内)裤;9月10月正是雨季,也有掉落河中的意外情况,建议备用抓绒保暖衣裤各1件用来换洗。衣服颜色尽量选择醒目的蓝色。衣物等特别是睡袋,使用塑料自封袋分别包装,避免途中弄湿。
3、辅助装备:带帽沿的防护帽子1件、抓绒防水保暖手套1副、徒步中帮羊毛袜4双、墨镜1副、护膝1对、铝杆登山杖1对、魔术头巾1条、雨衣(非雨披,徒步穿))1件、备用绳等。
说明:帽子颜色尽量选择醒目的蓝色,帽沿尽可能大,用来防晒;有石头的路面建议穿2双羊毛袜,备用1双袜子做好防水,睡觉时专用;户外登山杖选择粗一点的铝杆,能受90度剪切折弯力,不容易断,长度全部拉开时建议高于自己肩膀,过河下坡才能有保障、魔术头巾主要用来擦汗、防晒、口鼻防风;雨衣不要买雨披,雨披刮风下雨的时候等于无,很多人不喜欢带雨衣觉得重,其实下雨的时候雨在背带和背包表面的雨水重量比雨衣重,雨衣还可以防风保暖,防止雨水从下巴处进入,颜色尽量选择醒目的颜色。本次我带了30米的九芯伞绳,只能用来借力,不能做吊绳,牧屋晾衣服和帐篷正好用上了,可惜遗忘在牧屋。
4、厨具:炉头1个、套锅1套、筷子或勺子1对、高山火石打火机2个或者镁棒打火石、1个450克+1个230克或者3个230克气罐,多用途小 dao等.
说明:带管线和支架的炉头不挑气罐,但是气罐不能平放,避免液态气体堵塞出口,不然火时大时小,大火时喷涌而出,容易出事故;简易式炉头建议配230克气罐,装在气罐上较矮,帐篷内烧火不容易烧帐篷;套锅容积大于1升;高山火石打火机1个常用(可能遗失),1个放在安全的地方备用。气罐按个人喜欢好选择,喜欢泡脚的增加,不喜欢做饭或者炉具效率高的可以减,此线路途中有部分营地有牧屋可以烧柴。
5、电子设备:手台1部、手机1部(可选备用手机1部)、头灯1个、充电宝2W毫安2个或者太阳能板,自带卫星导航手表等。
说明:手台不需要买专业手台,又贵又重,可选的小米等手台又便宜又轻,团队出行必带。手机建议买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本人为此次出行购买的相对便宜的努比亚Z60S Pro卫星手机,此次徒步8天实用,GPS导航定位精度高,拍照像素和性能优越,内加卫星通话功能,电池容量大,半小时极速充满,值得推荐,使用前需到电信营业厅开通卫星通话服务功能;充电宝2个2w毫安,要省着用,到营地关闭手机,睡觉前不建议充电,避免睡着了还在给手机充电,整夜充电消耗较大,可以在第二天早上收拾装备期间充电;太阳能板雨天用不上,另外2个2W毫安的充电宝可以带上飞机,只能自带不能托运;早上一定要给头灯充满电;出发前必须将地图下载为离线地图保存到手机。
6、药品:抗高反、头痛、发烧、感冒、肠胃、跌打损伤等.
说明:高反药有高原安,出发前2个星期建议服红景天等;其它备用药如速效救心丸、藿香正气水、云南白药等,可参考其他攻略。
7、其它:水壶(水袋)和保温水壶各1个、营地取水袋1个、纸巾、个人卫生用品、防嗮霜等。
说明:保温水壶建议700ml以上,预留在垭口或者气温突降的时候饮用;徒步途中喝凉开水或者山泉水即可; 营地取水袋建议5L以上。
8、饮食:早餐和晚餐在营地解决、午餐请携带高热量食品。早餐、晚餐和午餐自备或者自行拼餐。
说明:食物根据体能和喜好准备,尽量多带体积小,水分较少,包装少的食物,根据我自身经验可以将食物原来的包装特别是铝箔/玻璃瓶去除,使用食品级的自封口袋包装,可以减少垃圾,压缩体积和重量;可以多携带比计划多1到2天的食物,可以降低风险。路餐选择干果、饼干之类的。鸡蛋和老干妈等,可以将液体倒出,集中装在矿泉水瓶子里。老干妈须将油滤干,否则有的机场安检过不了。肉带点肥瘦都有的腊肉之类的,肥肉用来炸油炒菜,液体油就不需要带了。
9、现金准备 (500元)
说明:高原大部分地区无信号,备点现金应急。
10、营地选择:营地离取水地近而且平坦干燥才算是优质营地,避免在排水不畅容易积水的洼地、河边有河水冲刷痕迹、河边沙滩上、上方容易有滚石的下方、有枯枝的树下、悬崖边、易塌方的位置、垭口容易形成风口等的地方扎营;对于路线上有未知的营地,尽量选择占地面积小,适应性更强的梯形式地布的帐篷,方便在有限的空间内搭建。
11、饮水:高原人少的地方流动的水基本上是干净的水源,特别是雪山上流下来经过草木过滤的流动山泉水,可以直接饮用。如果水底有黄褐色和白色的沉淀物,可能是矿物质含量太高,不适合饮用;沿途很多沼泽地里的水是死水,还有动物粪便污染的水,不到找不到水源的情况下不要喝,有条件过滤后烧开再饮用。雪山的雪可以直接吃,可以补充水分,但可能会越吃越渴,温度太低或者嘴唇干燥开裂时不建议吃雪。
12、轨迹路线:除了会看手机里的轨迹,还要会识别方向,并自己做出判断。出发前下载多条轨迹研究线路,根据实际徒步路线做判断,选择正确和最佳徒步路线,并不是所有轨迹线路都是正确的,有的轨迹可能是最难走的路,或者手机没有接收到卫星信号而漂移或者拉直导致轨迹错误,路面人和动物走的路越明显,路线越正确,实在不行找牦牛粪便,发现路线不明显或者走错了,立即返回重新找路;有岔路的地方一定要看导航轨迹,避免走错走冤枉路。沿途很多石海,石头形状无规律可循,得在大石头上翻越,看不到路,视力好可以先爬到高处,选择最佳的较容易的路线,有些石海只能各显神通。
13.垃圾处理:垃圾分可降解和不可降解,简单来说,垃圾过段时间被雨水或者虫子等分解看不到或者被植物吸收而消失看不见的就是可降解垃圾,如食物、粪便、纸巾等;而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消失而且本不属于这个地方的废弃物就是不可降解垃圾,如铝/塑料包装袋、矿泉水瓶、玻璃、铁皮等包装,又硬又重又不能降解,特别是桶装方便面、自热米饭的包装盒等垃圾,底海拔的户外路线随处可见,高海拔路线也有不少;重装路线就得想办法在出发前尽可能去除这些垃圾,减少体积和重量。前面提到的食品级的自封口包装袋个人认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将原有包装去除,自封口包装袋包装,重量轻,柔软包装后可压缩,而且易燃容易处理,半干可能有液体泄露的食物可以包两个。体力好可以将个人产生的垃圾装在垃圾袋内背出山,走长线最理想的方式是通过焚烧处理垃圾,普通塑料包装垃圾焚烧后只剩下碳灰等可降解物。途中用垃圾装在垃圾袋内背着,到有条件生活得营地再烧垃圾,但是焚烧不能做做样子,生个火就走人,直接烧垃圾不可能将垃圾点燃烧尽,得先用足够得柴火将火点燃,才能将垃圾烧尽。此次有些队友早上起来烧垃圾,队伍出发还没烧完,然后将火堆里没烧尽得垃圾熄火重新装袋背走,值得尊重和学习。下图是4560米措泥塘营地牧屋里面的垃圾,不知道是徒步队伍还是转山藏民扔的,床上都有,看见着实令人很不舒服。
10月2日(D1):早上林芝市八一镇的漫旅时光客栈出发,双排车每辆车4个人还是有点挤,大包差点放不下。
顺便说一下,此客栈价格便宜,可以自己做饭(5块钱水气费)洗衣服,院子2楼可以晾衣服帐篷等,驴友驿站。
10月3日(D2):得益于昨天提早扎营,身体得到充分休息,体能完全恢复,脚和心口都不疼了。虽然天阴沉沉的,但是置身于原始森林中,空气中充满树木花草的味道,令人精神亢奋。
10月4日(D3):早上雨下个不停,等到上午10点多雨才停歇,抓紧时间收拾装备出发,今天须翻越海拔4860米的槽门垭口,下垭口没有路全是乱石,今天要早点出发。
今天徒步9公里左右,爬升海拔480米,惊险的一天平安度过。
10月5日(D4):早上飞着毛毛雨,1位队友状态不是很好,而且其他3位时间比较自由,计划在这里多扎营一天,而且这里也容易下撤,再往后下撤就比较困难。我、蛙仙人、墨和梦萌共4人赶时间,早上9.20从措尼塘营地(错朗本措营地,下图黄色圈内,海拔4560米)出发,沿着峡谷左侧的路往前走大概1公里,然后往右上方途经过半山措(海拔4703米),天阴没有下雨。今天上垭口的路明显,相对好走。
下图中黄色路线是正确路线,从垭口往下偏右寻找路迹,仔细观察有人走的痕迹,要么草被踩倒,基本是往长草的地方走,不要往很小的小树丛里走,快到蓝色圈内位置会看到小树丛被人踩出不长植被的一小段路,有个突起的石头右转,路很明显,没走几步往下(十月分路上会长出零星发黄的草,容易辨识),然后会看到一处小断崖,下方是平路。断崖大概有一人高,此处需要面朝崖壁,双手抓住矮树枝,双脚滑下去,矮树枝很有韧性,不用担心会断,单手抓的树枝越多越安全,下崖口的地方人踩过的路迹很明显。下图是合力下小断崖。
如果实在找不到路(此处说明:只是我个人经验推测,因为下方有明显的牛道,有牦牛粪便,而且乱石和灌木丛较少),只能往右沿着红色线的路横走过去,避开灌木丛和乱石,找到牛道,沿着牛道下山,牛道底部平整可以做临时营地。我们刚下到底部雨停了。
湖边牛道同样坑坑洼洼的,走起来特别费劲。
刚到达牧屋就开始下大暴雨,运气很好。门没有锁,此时下午5.50分,生火烤湿衣服和袜子。水源地在出牧屋右手边直走几十米的石头下面,牧民用石头搭了口简易的水井,水源有可能被耗牛粪便污染,烧开再喝。
我的九芯伞绳拴在屋内柱子上晾衣服和帐篷,出发忘记收了。
10月6日(D5):早上起来天阴,今天要翻越海拔4995米望鹃垭口。 9.40从牧屋出发,出发后回望牧屋。
不要沿着绿色的牛道直接下到山谷里,山谷里牛道大部分被山上流下来的水淹没,泥泞不堪,不仅费力,还容易把鞋弄湿。
顺便提一下,队友墨说红色圈内的石头缝里有很浓烈的动物粪便味道,这里除了雪豹应该没别的动物(有些队伍说是狼)。
继续走到下一个黄色圈内的小平台,会看到下边悬崖布满乱石和灌木从,感觉无路可走。
接上10月6日(D5)继续:从望鹃垭口下到杜鹃措湖边,休整十几分钟,然后沿着湖的左边往前走,同样贴着湖边走,不建议走马道。今天天气真给力,杜鹃措的水太清了,和我家的抚仙湖水差不多。
用如下3D地图描述比较直观:下图中蓝色圈内是刚到达的锁上的牧屋,我们须赶到下图黄色圈内的嘎萨措仁湖边小牧屋,此段路相对好走,但途中需要过三次河。
过河1处:没有桥,须脱鞋过河,但是我们走到河边发现河岸边无适合放包脱鞋的干燥地方,而且天快黑了,加上体力耗尽,直接穿鞋过河,注意河水有点大,越宽的地方还有小石头露出水面的地方水越浅,越窄的地方水越深。
还是队友墨经验丰富,通过特殊方式把门打开了,又没破坏门和锁(如确定走这条线需要开门方式请私密留言)。
进牧屋后生火烧水烤鞋烤裤子,结束了惊险而又疲惫的一天。
10月7日(D6): 早上10点半从嘎萨措仁湖边小牧屋出发,多云天气。我们今天出发比较晚,今天卓木拉垭口(海拔4990米)下山的路全是大石头,比较艰难,建议早点出发。
接上10月7日(D6): 从登山小道入口开始,几天的艰辛终于有了真正的回报,从山上往下俯瞰不知名的海子,醉人的蓝更像一块碧玉那么纯粹和突然。道路有些危险,注意脚下,留意上方是否会有落石,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接上10月7日(D6):开始从卓木拉垭口下山,注意不要直接从垭口的乱石谷口下山。下山的路口在垭口上面天池岸边横切过去的悬崖下方,沿着悬崖下方明显的路痕迹往前走,沿路都有转山藏民堆砌的玛尼堆。下山路口在下图左侧队友墨后面的天池边上。下雨或者下午3点以后不建议往下走。
下图紫色方框内为大石头平台位置,继续往下走一段到黄色圈位置看到相对容易的地方就往左从石海上横切到悬崖下方,也可以从大石头平台位置直接横切到左侧悬崖下方。路在悬崖下方,相对好走。到蓝色圈内有一小段很明显的平路,平路的箭头有一处断崖,路需要跨过断崖,看着无处借力,没敢往前走。从断崖处往上走再往下走,很容易避开此处悬崖。
10月8日(D7):今天天晴,早上起来才看清楚营地的状况,营地就在河水旁边。今天需要翻越海拔5050米的米岗贝拉垭口,并目睹壮美的念久神山。
因天气晴朗,湖水和周边的植被颜色透亮鲜明,令人遗憾的是神山仍然没有现身,饮了几口神湖水,湖边等了好一会神山也没出来。
接上10月8日(D7):海拔4650米观景平台已经能看到海拔5050米的米岗贝拉垭口。
看到下图中的山脊后沿着下图中黄色线的山脊往下走,黄色圈内是一个能同时观看念久神山、克耙措圣湖和瀑布的绝佳位置,可惜阳光被云遮住了。红色圈位置就是念久营地。
10月9日(D8):今天早上多云,念久神上被云雾笼罩,但准备出发时云雾散开,念久神山也露出来了。
10月10日(D9):今天天晴,收拾装备的时候正好有两个拉格村年轻的藏族小伙骑摩托车进山查看牦牛,顺便要了联系电话:登珠18389040678。有需要摩托车的可以提前联系,价格可能不大友好,自行砍价。今天是美好的一天,还吃到了美味的沙棘果。
然后乘联系好的车子回林芝。今天徒步5公里,一个多小时。
愉快的郭喀拉南北线徒步结束。
本文来自大神和小姐姐越来越多的8264论坛,一千万驴友都在8264,徒步,攀登,骑行,查询攻略,发布游记,AA约伴,报名活动,户外知识,装备讨论。
给作者留言请点此:
----------以下内容与本文作者无关----------
8264AA重装徒步群(本群以西部长线徒步为核心,不分地域,找本地群的请别来)持续召集AA重装徒步爱好者,群里可获取最新AA徒步约伴信息,四川新疆西藏云南各徒步线路最新攻略,徒步知识和装备经验交流,结交徒步大神小姐姐。。入群要求:至少走过一次重装徒步并且重装装备齐全,热衷于AA玩法的徒步爱好者(注:无AA能力的游客小白、商业领队、装备贩子、自媒体从业者请勿扰)。。请扫码加群主好友拉你入群,或者搜微信号:super82648848
右下角,您点赞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2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