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沉寂已久的NFT数字藏品市场出现了久违的热闹景象。蓝筹项目CryptoPunks系列中早已销毁的PUNK 3493,借助AI技术“重生”为MEME币,不仅引发社区关注与热议,还让CryptoPunks的地板价突破10万美元。与此同时,传统企业也开始了更多跨界合作,比如麦当劳与NFT项目Doodles合作推出的联名系列活动,不仅将NFT引入线下消费场景,还吸引了更多传统用户的参与。这些探索都在告诉我们,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场景拓展,NFT依然在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然而,NFT的发展从来都不仅仅关乎于技术或市场热度,其繁荣背后的合规问题始终如影随形。全球不同地区对NFT的监管态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美国,“NFT是不是证券”还在项目方与SEC的辩论当中;而在中国,NFT被更多的从业者称之为“数字藏品”,重在文化推广和非金融化方向,这为市场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规范,但也限制了部分创新空间。这种多样化的监管态度反映了NFT在全球范围内的复杂性,也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复杂背景下,曼昆律师特此文章,聚焦全球NFT数字藏品的主流玩法,并从实际案例出发,探讨这些玩法如何平衡创新与合规,进一步挖掘适合未来发展的方向。NFT的诞生契机,是对数字世界稀缺性和所有权的探索。通过区块链技术,NFT可以确保其本身的不可篡改性与透明性,将数字资产的权力赋予持有人。尽管一开始,NFT并不是服务于收藏品,CryptoPunks的发行引起了广泛关注,标志着NFT在数字艺术品领域的崛起。在此之后,多个PFP(Profile Picture)艺术项目相继推出,迅速成为蓝筹,不仅吸引了大量区块链爱好者的关注,也引起了艺术界、体育界和名人圈的兴趣。2020年10月,NBA与Dapper Labs合作推出NBA Top Shot,将篮球比赛的经典瞬间制作成NFT,交易额突破10亿美元;2021年3月,Beeple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佳士得以6900万美元成交,震惊艺术界;同月,Kings of Leon通过NFT形式发布新专辑,成为首个以NFT发行专辑的乐队。然而,收藏品类型NFT的价值高度依赖稀缺性和市场流通,一旦用户热情下降,价格体系很可能会崩塌。《2024年NFT发行情况报告》显示,98%的NFT几乎“死亡”,64%的项目铸造量不足10个,84%的最高价格与铸造价格持平。在部分情况下,购买NFT并不代表购买了该作品的版权。例如,CryptoPunks项目明确规定,用户持有NFT后,拥有的是头像的非商业化使用权。另外,关注数字所有权的NFT项目也会陷入版权风波,比如Pepe the Frog NFT项目方未获得原作者Matt Furie的授权,却私自铸造NFT销售,最终遭到版权诉讼。另外,NFT自带的金融玩法让它容易触发证券化监管。例如,波士顿法官在2024年裁定DraftKings的数字交易卡片符合“豪威测试”(Howey Test),被认定为证券。需要注意,许多NFT项目通过发行时承诺收益分成或未来升值预期吸引用户,但这些行为也有可能会违反证券法。相比之下,中国对NFT采取了更审慎的监管策略——将NFT定义为数字藏品,赋予其更明确的文化艺术品定位,而非投资工具。较有代表性的,比如敦煌博物馆的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数字化,不仅让历史瑰宝以全新的形式呈现,还强调了文化传播的属性。为规避投机风险,国内平台普遍禁止炒作和限制二级市场交易。这种监管方式在保护用户权益的同时,也限制了NFT在金融化方向的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NFT想要有所落地获取实际价值,与GameFi的结合说得上是最为自然的方向。通过游戏,NFT不再只是静态的数字资产,而是融入了动态互动的虚拟世界中,为玩家提供更多参与感和收益机会。链游领域的代表项目展示了NFT在游戏中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和潜力:·CryptoKitties,作为NFT游戏的开端,其通过NFT赋予虚拟猫咪“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让玩家拥有可繁殖、可交易的数字宠物,从而首次实现了游戏资产的链上确权;·Axie Infinity,进一步扩展了NFT的作用。每只Axie不仅是一件独特的资产,还能通过战斗和繁殖获得收益。这种模型将NFT从单纯的收藏品转变为可创造价值的经济工具;·BAYC,推出的Otherside项目则探索了NFT与虚拟世界的结合,玩家可以拥有虚拟土地,且土地本身作为NFT可在市场中交易,为元宇宙的构建提供了资产基础。相比传统游戏,NFT的介入使得游戏玩家的付出不再仅限于游戏内的成就,而是拥有了真正的价值回报。同时,NFT资产的链上记录确保了透明性和可追溯性,进一步提升了资产的安全性和玩家信任。不过,游戏化NFT的探索同样面临合规挑战。首先,NFT游戏的资产是否会被归类为金融工具尚存争议,尤其是带有升值预期和收益分成的项目,可能被视为证券,需满足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其次,跨境交易的频繁发生也使得链游易被利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例如,韩国政府明确禁止“边玩边赚”模式,认为其带有赌博属性并存在合规风险。在中国,NFT的游戏化发展受到更严格的限制。虽然未完全禁止NFT与游戏的结合,但多数项目选择以数字藏品的形式切入,通过推出限量版角色皮肤或道具吸引玩家兴趣,而非直接以“边玩边赚”的模式运营。比如,近期武侠游戏《剑侠情缘网络版三》制作人就在其社交媒体轩宣布,就是否为其游戏内的限量外观设置NFT编码开放投票。这种形式既满足了玩家对虚拟资产的收藏需求,又避免触碰金融监管的红线。
传统企业想要拓展至Web3,目前看来,NFT数字藏品是他们的首选途径。通过NFT技术,品牌可以以全新的方式连接用户,并协助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全球范围内,企业一般选择在品牌联名或会员权益领域结合NFT玩法。从品牌联名的角度来看,NFT为品牌合作注入了更多创意与活力。2024年,麦当劳与NFT品牌Doodles合作推出联名咖啡杯和数字收藏,结合线上线下体验,为品牌创新注入活力。同样,耐克通过收购RTFKT Studios推出虚拟运动鞋NFT,将虚拟世界装备与品牌潮流定位完美融合,使用户在元宇宙中也能展现对品牌的认同。会员权益方面,NFT已成为品牌忠诚计划的关键一环。星巴克的Odyssey计划通过NFT为会员提供独家活动参与机会和奖励兑换,用户不仅能享受咖啡,还能感受到Web3的便捷与趣味。这种“持有即权益”的模式,不仅让用户与品牌建立了更深层次的连接,还使会员服务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中国,品牌类NFT则更多以数字藏品形式切入,通过强调文化属性规避金融化风险。例如,李宁推出的无聊猿联名系列服饰,结合NFT与现实商品,通过快闪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安踏的数字博物馆,通过虚拟空间展示品牌历史与创新,将品牌文化融入数字化体验。另外,曼昆律所第81曼昆下午茶嘉宾Renee分享了其环保公益项目PEOPLEARTH。通过发起多样化环保活动并发行相应NFT作为参与奖励,该项目成功吸引用户参与,构建了会员权益与公益活动相结合的全新模式。相比传统品牌宣传形式,品牌类NFT的优势在于其稀缺性与可追溯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强的价值感。例如,用户持有品牌NFT后,不仅能参与专属活动,还可能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增值。然而,品牌类NFT的探索也伴随一定挑战:·知识产权问题,未经授权的NFT项目可能擅自使用品牌元素,带来法律风险和品牌形象的损害;·市场炒作风险,过度投机可能导致用户对品牌NFT失去信心,反而削弱其长期价值。
NFT的技术特性为现实资产(RWA)的数字化映射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通过NFT,房地产、奢侈品等实物资产可以实现数字确权、便捷交易以及流动性提升,这不仅推动了传统资产市场的革新,也为NFT赋予了更多的实际价值。RWA+NFT的探索在国际和国内都有不同的尝试和案例。在国际上,Propy一直致力于通过NFT技术为房地产资产确权,其试点项目显示用户可以通过购买NFT直接获得房产所有权,而智能合约则在完成支付的同时自动转移产权。在国内,部分奢侈品项目尝试将高价值珠宝与NFT结合,为消费者提供防伪溯源、交易记录跟踪等增值服务。例如,近期某知名奢侈品牌推出了一款限量版NFT腕表,不仅增加了收藏价值,还为其线上线下生态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RWA+NFT的合规性仍然是其发展的关键挑战。首先,NFT的法律属性在许多国家尚未明确,尤其是NFT持有者是否拥有现实资产的所有权仍存疑虑;其次,涉及的产权交易和税务问题因国家而异,尤其在跨境交易中可能面临双重课税风险;最后,市场上缺乏统一的监管框架,也让NFT易被利用于洗钱或其他非法活动。尽管如此,RWA+NFT也展示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流动性方面,NFT化的资产能够降低高价值商品的交易门槛,使更多投资者能够参与;在透明性方面,区块链技术确保了交易记录的公开与不可篡改,为用户带来了更高的安全感。然而,高昂的合规成本和用户教育不足也成为了制约其大规模推广的瓶颈。相比于传统资产管理模式,RWA+NFT是一种大胆且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它不仅让现实资产以全新的方式融入数字经济,还为NFT注入了更为实用的功能和价值。未来,随着法律和技术的完善,这一模式或将成为数字资产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桥梁。
NFT的崛起,不仅代表了一场数字资产的革命,更是技术、文化和商业模式的一次深刻融合。从数字艺术到游戏,再到品牌合作和现实资产映射,各种玩法展现了NFT的无限潜力。然而,NFT的创新伴随的监管挑战也不容忽视,尤其在中国,想要构建本土化项目,监管和文化是不容忽视的两大方面。因此,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平衡创新与合规,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根据以往在Web3,尤其是中国数字藏品领域的经验,曼昆律师认为,NFT数字藏品项目的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明确法律监管。无论是数字藏品还是带有金融属性的NFT项目,建议项目方在设计之初就与法律顾问密切合作,明确其产品的法律属性,避免触碰红线。·强化用户保护。NFT市场的复杂性和投机性使得用户保护尤为重要。无论是通过透明的交易机制还是完善的用户教育,都应确保用户能充分理解其权益和风险。·探索跨界合作。品牌类和RWA类型的NFT展现了其广阔的市场潜力。尤其是在我国,目前RWA已经成为区块链热门方向,项目方应结合自身资源,探索更多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模式,通过跨界合作拓展NFT的实际应用场景。未来,NFT或将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重要桥梁,不仅改变我们的交易方式,也将深刻影响文化传播、资产管理和品牌营销等多个领域。在技术与法律共同进步的背景下,NFT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推荐阅读:
1. 曼昆专访 | 就业必看:资深猎头揭秘Web3求职的黄金法则
2. Web3律师,少点吓唬,多点建设
*本文为上海曼昆律师事务所的原创文章,仅代表本文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对特定事项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意见。欢迎更多Web3从业者投稿、爆料。如需转载及法律咨询,请添加客服:MankunLawFi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