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五大领域创新突破!高质量地质技术赋能山东绿色低碳发展

政务   2024-11-19 14:38   山东  

今天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拓展新时代地质工作领域,服务支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晓海介绍,近年来,省地矿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省自然资源厅等省直部门支持下,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在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海洋地质勘查、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等方面创新突破,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质量地质技术支撑。

一、聚焦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地热清洁能源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为山东制定和实施地热能开发利用政策措施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地热田勘查评价,进一步查明地热资源赋存条件,为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基础依据。探索覆盖地质勘查、钻探、能源站建设、回灌、矿业权办理、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地热管家”服务,完成的德州智慧农业地热供暖应用项目,有效满足30万平方米温室用热需求,每年节约供暖运行成本1500万元,替代标准煤1.0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42万吨,打造了全省智慧农业清洁能源供暖样板。加强科技攻关,获批自然资源部深部地热能创新团队,聚焦地热能开发利用关键问题,持续强化理论创新研究。组织实施了中深层地热井取热不取水井下换热研究项目。成立了山东省地热能源勘查开发研究院,为全省地热能源勘查开发提供了高层次平台支撑。

二、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承担了黄河流域生态地质调查评价,累计完成山东沿黄9市25县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调查评价,集成了黄河流域地壳稳定性、湿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地质支撑。发挥技术优势,推动济宁、烟台、青岛、泰安等市获批国家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及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城市。2023年以来,共开展了140处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累计恢复生态面积约2700公顷,为美丽山东建设贡献了地矿力量。

三、聚焦海洋经济发展,加大海洋地质工作力度

先后开展了黄海、渤海等近海海域矿产资源调查,初步掌握了全省近海区域矿产资源类型、分布及资源潜力。在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上持续发力,为烟台长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威海刘公岛打造国家级地质公园、青岛灵山岛成为全国首个地质文化岛提供高质量地质技术服务。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南黄海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浒苔治理、海底地质活动研究等提供了平台载体。围绕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港口等重大工程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地质调查、工程勘察、海洋测绘等工作,为涉海重大工程建设和地质安全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撑。

四、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扎实推动碳储碳汇地质工作

利用山东独特的岩溶地质条件,最早开展中国北方地区岩溶碳汇研究,为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提供地质支撑。获自然资源部批准建设的山东羊庄岩溶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填补了我国北方该领域省部级观测平台的空白。在省内首次开展了地下咸水层二氧化碳封存地质调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优选确定了封存靶区。完成了国内首个咸水层压缩空气储能中试试验,成果得到五位院士的充分肯定,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支撑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试验依据,助力全省降碳减排。

五、聚焦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救援,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技术保障

依托5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分中心,发挥15家局属单位应急救援人才和装备优势,协助地方政府开展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有效保障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联合山东高速集团,采用卫星遥感、人工巡检和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对高速公路、铁路沿线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保障山东高速公路安全度汛。持续开展16市生态地质环境监测,支撑服务青岛、泰安等市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今年以来,省地矿局积极争取国债支持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累计承担项目41个,项目资金数占全部资金的64%,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彰显了山东地质工作主力军的技术优势。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省地矿局将精准聚焦国家和山东重大战略需求,锚定“走在前、挑大梁”,扎实履行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任务,以高质量地质技术赋能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山东发布
发布权威山东党务政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