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保险公司与内地保险公司之间做出选择时,究竟应该如何抉择呢?

文摘   2024-07-22 08:18   美国  


近来,一些朋友向东鲲君咨询关于香港保险的事宜,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已经前往香港购买了人寿保险和储蓄型保险产品。

当询问为何不辞辛劳前往香港投保时,大多数人给出的理由是: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看到他们购买后获得了较高的收益,于是也在推荐下加入了投保的行列。

只有一小部分朋友表示:他们已经进行了海外身份的规划,并拥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希望通过全球资产配置来分散理财风险。

抛开偏见,今天我们来客观地探讨一下香港保险的魅力所在,以及它与内地保险的区别,还有作为内地居民,香港保险是否真的适合你?


监管的不同之处

香港保险篇

香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其保险业已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保险市场相当成熟,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香港保单支持多种货币自由兑换,允许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因此在香港既可以购买美元保单,也可以选择港元保单。

香港在保险监管方面更依赖于企业的自我约束,而进入市场的门槛相对较低,保险公司的最低实缴资本只需达到1000万港币。

香港采用的是第一代偿付能力监管框架,因此许多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指标仅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数值,未能全面反映其真实的财务风险状况。

香港保险产品的条款、费率等均由行业内专业人士自行决定,且没有对预定利率设置上限,对于寿险和年金险产品也没有严格的定价规定。

这种宽松的监管制度为那些经验丰富且实力雄厚的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有利于它们进行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

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选择合适的产品则显得更具挑战性。

内地保险

自1979年恢复业务以来,内地的保险业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程,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内地市场曾经历了一段无序扩张的阶段。

当前,中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4.3%及430美元,这一数据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也低于全球保险业的平均水平。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内地,保险行业实施了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其中就包括要求保险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必须达到2亿元人民币的实缴金额。

国家政府的强有力干预和严格管理,对于维护保险公司的稳定、规范和控制保险市场至关重要。此外,鉴于保险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这种做法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公众的保险意识,促进其成长和成熟。

不好的地方就在于会对保险公司产品的多样性和发展的活力产生一定限制。

东鲲君在此想说的是:香港与内地保险市场的主要区别源于两者在法律体系和市场环境上的差异,这些差异涵盖了市场成熟度、法制背景、投资途径以及监管框架等多个方面。

香港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使得许多保险公司在产品推出及创新方面能够更加迅速灵活,但选择那些实力雄厚且有较高收益实现记录的公司则更为审慎稳妥。

在内地严密的监管框架下,投资者无需过分担忧风险,这样的环境更适宜稳健及保守型客户的资金配置需求。

产品形态的差异之处

储蓄险类

用一句话来总结:

香港保险产品往往设定较低的最低保证收益+同时潜在的最高收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反映出其高风险与高回报的特点

内地的保险产品通常提供较高的最低保证收益+并且潜在的最高收益相对有限,体现了低风险和适中回报的特性。

香港保险公司推出的主流保险产品多采用美式分红模式,即除了固定的保证收益外+还设有不固定的红利分配,以此形成投资回报的累积。

这类产品的基本保证回报率通常维持在0.5%至1%之间,而附加的非保证分红部分预期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可达5%至7%。(近一年将近都能做到7%)

香港的储蓄型保险类似于购买了一种结合股票与债券的混合型基金,它提供较低的确保收益率+较高的预期收益+较长的投资期限,通常若持有足够长时间(如15至20年),亏损的可能性较小。

除了投资回报之外,香港储蓄险允许投保人根据个人财务状况的变化灵活调整保单条款:

  1. 更改投保人:保单生效一年后,投保人可以选择更换被保险人,轻松实现保单转让,有助于财富传承。


  2. 分割保单:原保单可以拆分成两个独立的保单,无需亲自前往香港,在线即可操作,便于更细致地管理资产。


  3. 锁定与解锁机制:当面临经济压力时,可以先锁定未领取的分红以保障资金安全;当经济条件改善,可以选择将分红重新投入保险公司,以此来减少投资风险。


  4. 设立信托:被保险人过世后,保险金不会一次性支付,而是根据其生前设定的计划分期支付,如按月、按季或按年,这样有助于防止受益人一次性消耗完保险金。

然而,购买香港保险产品时需留意以下两点:

  1. 港险的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由于不承诺固定回报(非刚性兑付),除了市场崩溃的风险外,预期收益并未写入合同中,且最低保证利率仅为1%。许多产品的第15年总回报率可能还未达到4%。过去可观的分红收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股市场的强劲表现,未来十至二十年内可能难以重现这样的市场条件。

  1. 内地居民购买港险还面临着汇率波动和外汇政策变动的风险。汇率变化可能导致即便收益有所增加,实际价值也可能大打折扣;同时,外汇流入中国内地受到每人每年五万美元的外汇管制,这也可能对资金流动造成影响。

内地的储蓄险主要以固定收益产品为主,而分红型产品则作为补充选项存在。

主流的固定收益类储蓄险收益是3.0%以下的复利(陆续下架及下调中)

内地保险产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刚性兑付特性,即合同中明确规定的收益率将被终身锁定,这有助于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利率下降风险。

这类产品的基础投资通常为债券。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提供终身固定回报的压力相当大。

若市场利率出现大幅下跌,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利差损”风险,因为他们必须履行合同中的固定回报承诺。然而,对于客户来说,这种风险却转化为极高的收益确定性。

此外,国内的保险储蓄产品在灵活性方面表现出色,资金回收的速度相对较快。

例如,某些保险产品允许5年缴款,并且能在短短5年内回本,在第7年或第8年便开始产生可观的收益。

同时,这些产品还支持部分提取,非常适合那些寻求中期储蓄解决方案的人士。

重疾险类

最大的区别就是保额部分:

内地保险:一旦购买了保险,例如初始保额设定为50万元,则该保额将持续保持不变。

香港保险:保险产品设有保额分红机制,也就是保额分红,这意味着重大疾病保障金额会随时间增长,尽管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能有效抵御医疗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疾病赔付方面,两者也有所不同。

目前,内地的重大疾病保险通常规定,对于轻症疾病赔付比例为20%至30%,中症疾病则为50%至60%,并且这种赔付不会影响后续的重大疾病保障金额。

此外,大多数保险计划都包含保费豁免条款,即一旦确诊轻、中或重疾,即可免除剩余保费,而保单仍然维持有效。


香港的重大疾病保险通常规定,无论是轻症还是中症,首次赔付均为总保额的20%。如果之后再次罹患重大疾病,将只能获得剩余80%的保额赔付。

此外,港险一般不存在保费豁免的功能。

另外健康告知的内容也存在差异。

在内地投保保险时,采用的是“有限告知”原则。

在内地投保保险时,实行的是“有限告知”制度,即只需对健康告知问卷中的询问内容做出真实回答,而对于问卷中未提及的任何情况,被保险人没有主动披露的义务。

相比之下,香港保险则遵循“无限告知”原则,要求被保险人在投保过程中对所有重要信息进行全面披露,无论是否在健康问卷中明确提问。

在香港投保时,由于遵循“无限告知”原则,被保险人需对以往的所有健康状况,无论是否在宽泛的询问中提及,都必须详尽无遗地予以告知。若未能做到这一点,未来可能会引发保险纠纷,甚至可能导致索赔被拒绝。

因此,建议计划在香港购买保险的朋友,在当地进行一次全面体检,以避免可能遇到的理赔争议。

哪些是适合的人群

香港保险

  1. 在香港长时间工作和生活

毕竟会更熟悉当地的法律与环境,保费缴纳和理赔以及就医也会更加便利。
  1. 拥有美元资产配置需求的家庭

港险可以提供多种货币的保单,包括美元。对于有海外资产投资或配置需求的家庭,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财富增值方式。
  1. 孩子有出国留学的打算

利用香港的保险产品为孩子的教育储蓄做规划,可以在他们将来前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或英国等国家求学时,通过货币兑换功能轻松管理资金。
此外,香港保险还提供国际医疗保障,确保您的孩子在海外旅行或学习期间享有全面的健康保护,让他们的未来更加安心。
  1. 在海外持有资产的客户群体

例如,对于那些身为华侨、从事外贸行业的人员,或者手中持有大量海外上市公司股票的核心员工来说,香港的保险服务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资产管理与保障方案。

内地保险

整体适应性更宽泛,在办理手续和理赔上都更加便捷,而且能享受到的服务也会更方便、更直接,所有在内地生活,有收入、有储蓄规划的人群都适合去购置。

一份保单将伴随我们多年,它不仅承担着健康守护的角色,还是财富传递的桥梁。只有以长远和理性的眼光来精心规划,才能确保资产持续增长,并实现财富跨代传承的美好愿景。

好了,说了那么多

尽管上述种种优势令人印象深刻,但归根结底,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并无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在选择保险时,我们不应草率地评判孰优孰劣,而应着眼于个人的实际需求,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每种保险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您的个性化需求和预期目标。

保险配置应当根据个人及其家庭的具体需求量身订制。

关注东鲲君,带您获取更多保险知识与信息~

END

如还有什么问题,

随时欢迎关注留言私聊





东鲲君
香港保险、境外保险、移民留学、财富传承、家族办公室合作、境外信托、家族信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