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家长朋友:
2024年4月4日(星期四)至4月6日(星期六)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周五的课。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也是清明节人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过去有人把风筝放上天空之后,就把牵线剪断,任凭风筝飞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可以除病消灾,给人带来好运。
青团,又叫青团子、清明果。清明节吃清明果源于寒食节吃冷食。中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而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因其色调而得名。后来寒食节逐渐发展成为了清明节,寒食节吃的青色团子慢慢就被称为清明果了。
传统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祭祀方式不仅可能引发火灾隐患,对环境造成污染,更与当前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相悖。让我们共同采用鲜花祭扫、网上祭祀、家庭追思会等形式,让清明节回归其寄托哀思、传承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实际行动守护蓝天白云,保护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请家长加强孩子防溺水安全教育。教育孩子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同学、他人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到水边玩耍、嬉戏、捕鱼捉虾;不盲目下水施救
清明时节是森林火灾集中高发时期,家长带孩子祭扫时要遵守各地“禁燃放”规定,不燃烧纸钱香烛,更不要随意点燃明火、燃放爆竹、乱扔烟头等。一旦发现火灾,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说清着火地点,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迅速撤离至安全地带;外出踏青时,也要注意用火安全,不在林区野炊、烧烤;野炊结束后将点燃的碳屑等余火彻底熄灭,清理干净周围杂物后再离开,避免发生复燃。
清明放假期间人多、车多,到户外扫墓时,骑车、乘车等要注意遵守相关交通规则。未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的孩子不能骑电动自行车上路,过马路注意来往车辆,走路要走人行道,靠右行,注意行路文明。
清明假期正值春季传染病高发期,节日期间请家长根据流行病、传染病的特点,做好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不带孩子前往人群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引导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
清明节缅怀先人,更要爱在当下。让我们携手和孩子一起文明祭祀,用文明缅怀、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祖、先贤、先烈们的怀念之情,度过一个文明、绿色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