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车站
档案
中文名:台北车站
外文名:Taipei Railway Station
地理位置:台湾省台北市
兴建时间:1887年
楼层分布:地上六层、地下四层
定 位:大台北地区最大的交通转运中心
车站地址:台北市忠孝西路与市民大道交叉口
车站结构
台北车站位于台北市中正区黎明里、北为市民大道、东邻北平西路、南为忠孝西路、西边则是承德路,目前为台湾铁路纵贯线、台湾高速铁路、台北捷运红线和蓝线的转运车站,是大台北地区最大的交通转运中心。
台北车站整体建筑地上六层、地下四层,地上一楼为大厅楼层,设有东、南、北、西每面各三个出口,地上二楼是由微风广场接手的微风台北车站以精致的美食料理为商场招牌,地上三楼至六楼则为台铁和高铁的行政中心;地下一楼有高铁相关事宜服务台、台铁地下街
北侧与中山地下街和台北地下街相连街、南侧则是诚品捷运商场和台北新世界购物中心;地下二楼则是两个岛式台铁月台和两个岛式高铁月台,地下三楼和四楼分别为台北捷运蓝线和红线的岛式月台,共设有8个出入口其中有和台北凯撒大饭店Metro A8地下美食街、站前地下街和台北新世界购物中心相连结,台北车站形成路线密集可与其它地区互通有无的交通枢纽地带。
历史沿革
最早期的台北车站建于公元1887年在大稻埕河沟头地区,为一座欧洲式棚式车站,当时只通往基隆和新竹是第一代的台北车站,1895年日据时代台湾总督府为配合铁路改线和都市计画将车站位置向东移至台北府城北侧城墙,建造一座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第二代车站于1901年8月25日启用。
1908年拆除第一代台北车站,1923年外兴建台北后车取代北门驿成为淡水线铁路的新端点站,成为大稻埕人相当便利的车站;逐渐地台北车站规模越来越大,第二代车站也不敷使用,自1939年起便在原地改建为富有现代主义风格的方块型水泥建筑,当时称为台北驿,
渐渐地台北的交通发展越来越神速,车站周围的公车站牌和客运路线越来越多,确立了台北车站在台湾北部重要的交通地位与繁荣发展;1980年代台北铁路地下化工程开始,第三代车站面临拆除的命运,政府也建立了临时车站,至1989年第四代车站完工后才停用,第四代车站在兴建的过程也先打通了将与捷运淡水线车站相连结的穿堂与月台,让第四代的台北车站迄今能够在台北人的心中根深柢固。
存在问题
每天至少有二十万旅次进出的台北车站,三铁共构加上五条地下街及高达七十多个出口,站体设施盘根错节,加上转乘动线指引“各吹各的调”,让车站成了一座大迷宫,天天都有人“迷走”!
许多民众对于在台北车站转乘都视为畏途,尤其是搭乘双铁从中南部北上的旅客,不论从“那一铁转到那一铁”,常常连票闸门都找不到,更别说与亲友相约在车站某个出口或地下街,都要费尽工夫才能“相认”。
从台北车站一楼东区手扶梯往地下一楼通往捷运车站的入口,天花板挂着各式令人眼花的指标,指标牌大小不一,指引的方式也不明确,非常的不“使用者导向”,许多民众到了这个区域就会迟疑,像陀螺般打转加上东张西望,类似这种“百慕大三角洲”的区域在台北车站内不只一处。
两年前高铁加入营运后,“迷走”的情况雪上加霜,再加上高铁指标是灰底白字,灯光一暗,很容易被错过。除了三铁之间复杂的转乘之外,再加上隐藏在站体内的五条地下街,那才是“迷中之迷”。
车站复杂的程度,让“地头蛇”台铁台北站长李永生都承认“偶尔也会迷路”,他说,很多人刚从地下车站一出来,往往就会搞不清楚方向,加上台北站是以东南西北为划分,台湾民众比较不习惯,所以如果你在台北车站看到有人提着行李慌张奔跑,十之八九,他迷走了。
台铁表示,一两年前“交通部”曾进行台北车站指标集成,但就是“在旧的指标以外再加上新的指标”,才会感觉“信息比较多”。
高铁发言人贾先德也说,台北站“(指标)确实不够友善”!台北站分属不同管理单位,他呼吁,交通主管单位应该出面集成。
台北捷运公司表示,去年底市府已完成台北车站指标系统更新作业,将不同区块以“M、R、Y、Z、K”符号及编号、颜色区分,同时也广设旅客谘询中心;不过可能是宣导不足,民众对于这套“入口编号集成计划”仍是“有看没有懂”。
美图欣赏
交替统整于百度+维基
Oct
08
从今天起,
每周一放送台北景点推荐,
记得关注“两岸青年”哦!
两岸攻略、游学笔记、景点推荐、两岸趣闻分享等,更多新奇推送...
请关注两岸桥梁之两岸青年
欢迎赞赏
约访/投稿/商业合作
laqn20140603@sina.com;
wechat ID:lianganqingnian2014
内容:
投稿时请留下
姓名─职业(学校)─电话─个人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