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何将文旅产业定义为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

文摘   2025-01-05 21:43   云南  


引言


       在文旅行业的最新动态中,“民生产业”这一新词频繁出现。文旅产业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其属性从最初的经济性,逐渐扩展到综合性,现如今更是被赋予了民生性的新标签。

       那么,这一新属性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呢?


01

民生产业

       民生产业,简而言之,是指那些与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为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而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涵盖了食品、住房、医疗、教育及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些产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及提升民众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常给予其重要政策扶持,以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2024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对旅游工作作出最新指示,首次将旅游业定位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与幸福产业。这一新定位不仅强调了旅游在满足民生刚需、提升民众幸福感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也标志着中国旅游业迈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

       行业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部分专家认为,习主席将旅游产业纳入民生产业范畴,预示着中国旅游业正承担起增进民生福祉的历史重任。未来,旅游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动力将聚焦于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这标志着中国旅游业的产业属性已从经济属性、综合属性向民生属性转变,开启了旅游业发展的新篇章。

菩提文旅原创:森林康养野奢帐篷酒店


02

民生属性

      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深刻剖析了旅行的多重内涵。他提出,旅行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逃离日常的琐碎,去亲身体验那些新鲜而美好的人与事,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在心灵深处进行探索与自我发现。

从德波顿的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或许难以将旅游简单地视为一种民生产业。

       回顾历史长河,不难发现,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受限于落后的交通条件和有限的财力,普通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往往局限在区区几公里之内,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半径不过数十公里。那时,旅行绝非如今日般轻松愉悦,它更多地与颠沛流离、身心疲惫乃至生命威胁相伴,因此,旅行绝非民生产业的一部分,也并非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必需品。

      然而,在当今这个独特的时代背景下,文旅产业与民生产业的联系却日益紧密。

第一,促进就业与富民的新产业。

       首先,文旅产业常被形容为“雨过地皮湿,旺丁难旺财”,意指它虽能吸引大量游客,却难以给地方政府带来显著的税收效益,因此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相较于能创造高额税收的工业和房地产行业,文旅产业常被视为次要。

      然而,文旅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富民的行业。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全国两会上指出,云南旅游业已成为拉动群众增收的重要引擎,是一个惠民、民生的项目。旅游收入主要流向村民、中小微企业、民宿和农副产品,这些收入直接惠及普通民众。   

      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文旅产业同样发挥了重要的民生作用。

      从数据上看,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迅猛。2012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次仅为7.2亿次,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已接近30亿,是原先的4倍。乡村文旅项目的大量涌现,直接受益者是农民。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白皮书2024》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乡村旅游业产值超9000亿元,直接及间接创造就业岗位6000万个,是创造农民就业岗位的重要产业。

       农民通过开设农家乐、民宿、销售农副产品或从事文旅相关工作等方式获得收入。此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旅项目的投资施工也为农民提供了劳务收入的直接来源。鉴于当前中美竞争加剧和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未来几年城市及外贸的就业机会将大幅减少,农民工大量回流至农村和小农经济将成为趋势。因此,除了传统的农业收入外,乡村文旅等领域将为2.9亿农民工提供新的就业方式和收入渠道。

           菩提文旅原创:原生态乡村度假目的地

第二,文旅产业是刺激内循环消费的新引擎。

       根据世界旅游和旅游理事会的报告,2023年中国旅游业的GDP贡献高达1.3万亿美元,约占GDP的7.31%,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文旅行业具有显著的“一业兴、百业旺”的高乘数效应,能够直接带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人口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3%。

       尽管中央提出了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但内需经济的不振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内循环的关键因素。然而,疫情之后文旅行业的持续繁荣,从侧面反映出文旅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老百姓的刚性消费需求。特别是近年来,淄博、哈尔滨、榕江等网红城市的迅速崛起,短时间内引发了全民关注与热情参与,这让政策制定者深刻意识到,即便在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背景下,旅游依然不会被人民群众从消费清单中剔除。

       因此,文旅产业正逐渐成为提振经济活力、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力量。

菩提文旅原创:原生态乡村度假目的地

第三,文旅成为提升获得感与幸福感的新途径。

       在改革开放的前四十年里,老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主要源自物质的增长。然而,在接下来的三十年中,物质增长的速度迅速放缓,同时,其带来的满足感也在逐渐减弱。因此,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将更多地依赖于“精神消费”的新形式,其中文旅产业便是一个重要的代表。

       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指出,旅游不仅是人的基本权利,更是实现自我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在当今这个高度内卷、竞争激烈的年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增进情感交流、促进社交的重要选择。根据中国幸福小康指数的调查,高达62.6%的受访者表示,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必需品,而90.8%的人则坦言,在过去的旅游经历中,他们感受到了幸福。


                    菩提文旅原创:原生态乡村度假目的地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社会发展中的各类矛盾会进一步凸显甚至放大,这对政府治理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面对社会治理的压力,中央政府认识到文旅产业的多重重要功能与现实价值,包括促进就业与富民、刺激内循环消费以及提升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文旅产业被重新定位为“民生产业”,这反映了当前经济社会的真实状况。因此,笔者预测,未来几年政策端将继续加大对文旅产业及文旅消费的支持力度,文旅产业的“民生属性”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分享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菩提文旅

      菩提文旅,在乡村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领域,拥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极力倡导推广当地文化旅游,并和当地产业联动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打造区域旅游网路带动就业,得到很多政府的认可,在行业独树一帜!

       菩提文旅宗旨,为风景量身打造一处度假圣地!

       服务领域:

       原生态地区旅游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营造;野奢酒店选址,设计,建设,运营;空心村落再生改造;旅居产品开发、营运;露营地规划、房车营地规划建设;乡村在地土特产开发;原生态旅游运营,度假旅行社等!





菩提文旅
遇见你,刚刚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