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发展在六院】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我院荣获三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

健康   2024-10-23 16:38   上海  



10月23日,202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我院刘珅教授领衔的“生物适配防粘连材料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项目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章振林教授领衔的“遗传性骨病发病分子机制和临床精准诊治”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张伟教授领衔的“‘健髋中国’:老年髋部骨折防治康养系列全国性科普行动”项目荣获上海市技术普及奖一等奖,狄建忠教授领衔的“肥胖及其合并症全周期管理的科普体系建设及其实践”项目荣获上海市技术普及奖二等奖,为建院120周年献礼!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刘珅教授领衔《生物适配防粘连材料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

组织粘连是组织间形成的病理性黏合,其中,肌腱粘连常导致运动障碍、甚至残疾,医疗费用达数千亿元。骨科经典教科书《坎贝尔骨科手术学》指出:肌腱粘连治疗是“无人区”。当前治疗中,常在松解切除粘连组织后,植入防粘连材料阻隔粘连组织长入。但因材料存在力学强度差、降解过快等生物适配难题,导致疗效差、局部炎症等问题。

围绕上述难点,项目团队通过院企合作进行创新研究,发明了双层结构的仿生腱鞘膜,使得力学强度和防粘连疗效显著提高,而且结合材料创新研发了高强度防粘连膜,形成上市防粘连产品,还进一步建立了超声引导下水凝胶择期治疗新技术,规避了材料降解所引发炎症与伤后炎症的时间重叠,减少局部疼痛,避免术后复发。

项目团队获发明专利授权27项;牵头制订多项行业标准和专家共识;完成三类医疗器械注册4项,入选省级重点新产品和名牌产品,直接经济效益3.6亿元;产品用于30个省市自治区两千余家医院,提供就业岗位两千余个,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组负责人简介

刘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行政副主任,骨科四支部书记,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破格)、博导、约翰霍普金斯博后。中组部博士服务团成员。以通讯作者在Adv Mater、Nat Commun、Bone Res等发表SCI论文。入选国家杰青、优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曙光计划、医学杰青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3)、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R2)及银蛇奖一等奖等。授权专利15件,转化7件。先后担任国际华人骨研协会终身会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章振林教授领衔《遗传性骨病发病分子机制和临床精准诊治》

遗传性骨病占罕见病的10%,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骨或关节生长、发育等障碍,出现生长迟缓、骨骼畸形或骨折等,致残和致死率高,早期确诊率低,误诊率高,大多无药可治。面对这些挑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章振林教授团队联合香港浸会大学张戈教授团队,历十年,获得如下创新成果:首先发现SLCO2A1是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的致病基因,将确诊率从12%提高至81%,并证实降低前列腺E2水平具有显著疗效,使之成为可治疗的遗传病;首次发现PFN1是畸形性骨炎伴巨细胞瘤的致病基因,开展了精准治疗;研发了国际首个治疗成骨不全症的硬骨抑素loop3特异性核酸适配体(Apc001),具有促成骨效能和心血管保护作用;建立迄今为止最大样本量、种类最多的遗传性骨病家系资源库(共1919家,4939例),涉及75种遗传性骨病和70个致病基因,绘制了国人主要类型遗传性骨病临床表型谱和致病基因突变谱,为临床诊治和研究提供有力支撑。上述研究成果不仅在国际上为人类孟德尔遗传病贡献中国的数据和研究成果,而且显著提升了我国遗传性骨病临床诊疗能力,为遗传性骨病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项目在Nat Med、Nat Commun、JBMR和JCEM等发表代表性论文60多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共同牵头制定指南/共识3部;相关诊疗策略已被国内外200多家医疗机构采用,使我国遗传性骨病临床和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显著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

项目组负责人简介

章振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主任,医学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骨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曾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23年获得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


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


张伟教授领衔《“健髋中国”:老年髋部骨折防治康养系列全国性科普行动》

老年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好发骨折,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5%,完全康复率仅仅24%,更有50%以上需要长期看护和器械辅具,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是全世界政府、社会和家庭都面临的巨大挑战和难题。为了响应中央“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和号召,骨科张伟团队立足学科老年髋部骨折救治这一重大临床技术特色,设计并实施了以老年髋部骨折预防、治疗、康复和社区养护等全流程健康为主题的“健髋中国”科普行动,立足上海、面向全国,造福千千万万老年人群,致力打造我国老年人骨折防治康养的大健康模式的模版和示范。

 “健髋中国”科普行动受到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等科普项目立项支持。核心作品《健髋走过100岁:漫话老年髋部骨折》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被十余省市自治区采购和应用,发行量超3万册。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健髋体操、动画视频、科普文章、广播电视节目、TED演讲等系列科普产品,并以此为支撑创设了“健髋科普集市”这一科普形式,在上海市和全国各地举办近30场,覆盖人口超500万,深入全国20余省市,包括西藏、海南等边远地区,得到了人民网、东方网、南海网、《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项目团队全网粉丝数超10万人,最高单篇点击量约2000万人次,总阅读量超过一亿人次。项目负责人张伟荣获上海市首届健康科普杰出人物、上海市首届健康科普领军人才;“健髋中国”获上海市健康科普品牌,并培养了一支精干的科普队伍。

“健髋中国”不仅普及了“老年髋部骨折”的相关知识,还有效提升了社会对于老年人群的关注和关爱;通过跨学科、跨专业甚至是跨领域合作为城市适老化改造等国家民生工程提供了专业数据支撑。后续“健髋中国”将以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为依托,积极推动健康科普的“全生命周期、全运动系统”的多维覆盖,全面打造“国家骨科医学中心骨健康科普行动”,真正切实可靠地为“主动健康”理念主导下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贡献更多力量!

项目组负责人简介

张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获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上海市仁心医师、上海市健康科普杰出人物、上海市健康科普引领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科普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组组长、白求恩基金会老年髋部骨折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等学术职务。负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十二五”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其中科普类项目4项。发表论著5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8.0。主编(译)专著11部,执笔发布指南、共识、标准3部。申获专利10余项,成功转化3项。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各一项。作为主要成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


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二等奖

狄建忠教授领衔《肥胖及其合并症全周期管理的科普体系建设及其实践》

本项目课题组团队成员通过纸媒、电视栏目宣传、微信公众号、院内官方公众号、流媒体(抖音、小红书、Bilibili、好大夫)等渠道,建立起了肥胖及减重全管理治疗的科普矩阵,流媒体粉丝数达20+万,流媒体科普视频播放量上千万,科普文章浏览量突破4万余次,获得全国科技周优秀奖1次,人民日报健康号入驻专家,出著科普书籍1本,分别从体重管理与减重手术两方面进行肥胖干预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医学知识普及,不仅扩大了科普影响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广大受众的体重管理意识,促进了健康管理的愿望;举办国际、国内论坛、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手术演示及带教等多种形式,推广本项目的科普核心-肥胖全周期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推动了我国减重领域医师以及相关康复人才队伍的培养、促进了肥胖和代谢紊乱多学科协作团队的建设,提高了我国肥胖及其相关紊乱疾病诊治及康复治疗的总体水平及研究水平。本课题组还创新认识探讨建立肥胖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包括预防干预、门诊跨行业多学科融合模式、个性化临床诊疗方案、长期终身管理模式等,很好提升了肥胖人群的健康意识和治疗效果,实现医疗及社会经济价值双丰收。

项目组负责人简介

狄建忠,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病历质控中心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减重与代谢康复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减重与代谢学组副组长。曾获包括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多项国家以及省部级荣誉。科研方面以第一作者共发表100余篇科研论文,SCI论文二十余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多项课题,申请专利一项,主编《高原特色病例精选集》等著作5本,副主编参编《外科病理生理学第二版》等著作多部。获上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次(其中一次为第一完成人)、中华医学奖三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一项。


来源:科教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