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命意义•读书会分享篇——《月亮与六便士》

文摘   2024-06-07 01:26   陕西  




不读书的人,目之所及,就是全世界。

读书的人,才能发现在自己的生活之外,

还有一个更光鲜明亮的远方。

而读书,就是通向那个世界的康庄大道。

所以,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好好读书,用书本的厚度,

去丰富自己的生活,垫高自己的人生。


ABOUT

 LIFE


满地都是六便士,

他却抬头看见了天上的月亮。

——摘自《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简介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生于巴黎,10岁前父母双亡,有叔叔接回英国抚养,因身材矮小,说话结巴,总被同龄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18岁在伦敦学医,后弃医从文。23岁时发表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人生经历奇特,他作过助产士,做过间谍,做过演员,做过救护车司机;他做过丈夫,做过情人,拒绝过女人的求婚,他的求婚也被另一个女人拒绝;他自称"四分之三喜欢女人,四分之一喜欢男人"。

在文学界,毛姆是一个优雅、老到、冷漠的人性观察者,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看到自己这也让毛姆成为二十一世纪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他的后半生住在一座仙境般的别墅里,晚年几乎获得了整个欧洲文学界的一切殊荣。91岁时,逝于法国。


内容梗概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厌烦了普通生活,为了追求内心的隐蔽的绘画梦想,他毅然决然的抛妻别子,离家出走,所有人都认为他是有了外遇,然而事实上,他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到巴黎追求美术生涯。在异国他乡,他贫困潦倒病危,在朋友救助后,居然背叛友谊,和朋友妻子同居,最后导致朋友妻子自杀身亡。在经历各种离奇遭遇后,他对梦想愈发坚定,后来查尔斯流浪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贫病交加,和土著姑娘一起生活,但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去世后终于被认可,一画千金。小说分为两条线:一条是他对于美的艺术决然的追求;一条是他不断违反普通道德的叛逆和极端;形成了矛盾的两条线,让读者产生又爱又恨的情感。



读者感悟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让我深受触动。它讲述了一位名叫查尔斯·斯特里克兰的艺术家,他背弃了家庭和事业,追寻他内心深处的艺术梦想。他的决定虽然让他的家庭陷入困境,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道路,最终在塔希提岛上创作出了惊人的作品。这本书让我思考了什么是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是金钱、地位,还是本心?查尔斯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追随自己的热情,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这就像斯特里克兰在画布上描绘的那幅月亮和六便士,它们都是他内心世界的反映,是他的灵魂的象征。同时,这本书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查尔斯虽然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但他也是一个自私的人,他的行为导致了他的家庭破裂。他的故事让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只追求个人的梦想,忽视了对他人的影响。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平衡,既能追求自己的梦想,又能尊重和珍视我们的人际关系。

——王娟


前半段认为斯特里克兰德有点卑鄙甚至无耻,对他的感觉就是认为这样的人 令人厌恶,他所有淡漠毫不在乎的样子都无法让我理解,后半段在岛上他得了麻风病,甚至眼睛都瞎了,他仍在坚持,那种从心底的敬佩又油然而生,他真的淡漠了任何名利,他的眼里只有艺术,画画,哪怕无人苟同,无法被人理解,他毫不在乎,因为他眼里有更重要的东西,他是超脱世俗的,这就是天才的偏执。

文章的后面,布鲁诺船长问斯特里克兰德和从不会想念巴黎或伦敦的街头的灯火,斯特里克兰德很久都没有说话,他应该很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说,和他的梦想、和他所要求追的东西相比,他更愿意待在这座小岛,直到他死去。斯特里克兰德追逐梦想的勇气与决心令人敬佩,无论什么都无法打败他,看完了再明白小说的名字为什么是月亮与六便士。

——热伊赛·麦海提


毛姆曾言:“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理想与现实、艺术与生活、社会与自我、感情与理智的冲突是本书的四大矛盾核心。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对待一切人和事的态度都令我厌恶,同时他投身艺术的执着、勇敢、奋不顾身和热烈又着实令我动容,疯子自有疯子之趣味,斯特里克兰的苦难、偏执和疾病成就了他的艺术,他的死亡和不幸使他的艺术更加伟大。阅读完本书我问自己:月亮与六便士该如何抉择?我想,世界并非总是美好的,它腐朽不堪、悲观至极,我们常常被各种身份、责任和社会期望所束缚,难以追求真正的自我和自由。生命是连续不断的死亡与复活,冲突一直存在,但人是最为繁复而诡秘的,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当然可以遵循内心去选择不被理解但自己热爱的生活。世界是荒谬且无意义的,是人的选择赋予了生活色彩。

——赵柏雅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的小说,小说的标题来源于法国作家毕加索的一句名言:“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月亮和六便士。”这句话表达了每个人追求内心真实的愿望,以及在这个追求过程中可能面对的牺牲和困难。斯特雷特放弃了传统的生活方式,选择了追  求内心的真实和对艺术的热爱,这体现了他在追寻自己的月亮和六便士。

在小说中,斯特雷特的旅程充满了挑战和磨难,他经历了物质贫乏、孤独和心灵的挣扎,但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之路,并且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满足感。这种追求内心真实的精神,以及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石云波


初读这本书是在高中,当时十七八岁的年纪,读完只记得理想,有着少年自己的乌托邦,再读便是最近,细细品读,或许是经过了四五年的接触更多现实生活的经历,自己也多了几分沉稳与成熟,如今有了与当初不一样的感悟与思考,心境也许当时大不相同。

 他的行为也引发了我们对道德与责任的思考。他的决然离去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他对人情世故的冷漠也让人难以接受。他的冷漠自私与无情令人感到恐惧,“什么爱情,什么恋爱,我根本不需要,也没有时间搞。这是人性的一个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我会对一个女人有需求。可是只要我的情欲被满足了,我就打算做其他事情了。我没办法把自己的欲望克制住,我对它恨之入骨,因为它把我的精神囚禁起来了。我希望将来我可以摆脱欲望的指挥,全心全意地开展我的工作。

 因为女人就只会谈情说爱,因此对于她们来说,爱情比天高,真是太可笑了。她们还想让我们也认同她们的观点,让我们也相信爱情是人的生活的全部。事实上,在生活中,爱情的分量不值一提,我只知道情欲,这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爱情是一种病。

这段对话令人发笑,再回到《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男主的精神困境,也就是书中的主旨“月亮与六便士”,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或者还有其他的对立矛盾比如“所求与所得”。我记得博士问我如何看待男主不断抛弃女主,我是带着这个问题读这本书的,当我读到男主抛弃第一女主的原因就是为了画画,我一点都不奇怪。你要问为什么,大概一开始就能感觉到女主的优雅,慷慨,热情,追求内涵其实是一种挺虚伪虚荣的东西,请作家吃饭与作家交往并不意味着就拥有作家的洞察与深刻。

可能真理和自由才是你所寻找的东西,在一段时间里,你觉得要想得到解脱,可能要依靠爱情。我想,也许你疲惫不堪的灵魂想在女人怀抱中得到休息,当你在那里没找到时,你就对她充满了怨恨。”

它提醒我们要勇敢地追寻内心的声音,不要被世俗的眼光和价值观所束缚。无论我们选择的是崇高的理想还是平实的生活,都应该用心去经营,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月亮与六便士》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内心的渴望与挣扎,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审视自己的人生。

——孟媛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旋律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对于主角斯特里克兰德,也许我永远不会赞同他的做法,可我仍然赞美他的勇气。他是小说中理想的代表,但让人意外的是,他并不是热情、友好、为理想不断奋斗的那类人。他刻薄又冷漠,他可以为了理想放弃一切,不仅仅是金钱、荣誉还是感情,甚至他自己的生命。很多人都唾弃他抛妻弃子的行为,如果在现实,我当然会对这种人避之不及,但在小说中,道德审判往往没那么苛刻,他就像是远离世俗的寻道者,走在自己所认为对的道路上。

他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甚至于他自己,在外人眼中他冷漠无情、道德低下,可他内心却永久沉寂着一颗向往月亮的心。他可以在四十几岁的年纪选择放弃安稳的生活,去追寻年轻时迷失的自我。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并不是没有人追寻理想,只是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有可以思考理想为何物的时间,人们总是在匆匆忙忙地向前走,走在那被许多人走过的、正确的道路上。没有理想也可以很好的生活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世界需要理想,“我们”都需要理想。

我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德那样,抛下一切去追寻自己的月亮。我很羡慕他,羡慕他知道自己的月亮是什么,羡慕他可以一直在路上。不顾一切的人才不虚此行。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条条框框的约束,被责任、荣誉、期许拖住了脚步,也许那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也许是我们给自己上的锁,但生活就是如此。我们不能像他那样逃离现实,可我们也不能失去理想。

就像费尔南多·佩索阿写的那样“浪漫主义的弊病在于想要得到月亮,就好像月亮真的唾手可得一样。”对于常人来说,实现理想很困难,我们总是被各种各样的现实所击垮,但理想的意义从来都不在于它的实现。追寻一个看似不能实现的理想也许没有意义,但我们在这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精力、激情铸就了它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捡六便士,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自己的月亮在哪里。

——王鸽

-END-

文字编辑:鲁佳馨

版面编辑:鲁佳馨

责任编辑:方新月

责任主编:朱   蕾


心理咨询中心
陕西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隶属校学生工作部(处),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中心设有心理测评室、音乐放松室、宣泄室、沙盘游戏室等功能室。 心灵热线:029-3818539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