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油印机

情感   2024-07-21 09:37   河南  


小时候,父亲在县委工作,去县委办公室玩,看到文印室里几个阿姨们在工作。当时特别佩服那两个阿姨,怎么把字根记得那么牢固。随着打字机前后左右滑动,一个个字准确无误地敲到一张三层厚的纸上。当时我羡慕极了,感觉这些阿姨一个个像发报员,好神气啊!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打字员(现在想想,当年的我真是胸无大志哈)。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到上世纪末,许多单位出文件、印试卷,不像现在有复印机,只要把文稿写好,点击打印,满意的纸质文件就出来了,得需要一台油印机,得提前把需要的内容刻在蜡纸上,然后再往下操作,很不容易。


看到现在的孩子们对试卷和复习资料很不懂得珍惜,看到高考前各地有很多学生撕书抛撒,我很心痛。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下乡时用铁笔和蜡纸在钢板上埋头刻写的情景。



1991年我参加工作时,学校就有一台这样的油印机。当时,姚华老师(前几年已退休)负责油印室工作。她也会在机械式打印机上敲字,然后帮着老师们复印试卷,很负责任。后来,大街上有了复印打印商店,好像叫“黄河打印店”。我记得学校每年搞得运动会秩序册都是我们手写好,交到黄河打印店,过两天拿回来几十份,很省事。


1997年我下乡支教时,当时羊虎山小学教学设备还是很落后,试卷和练习都是老师自己刻写的。



那是我第一次学习刻写蜡纸。我在办公桌上先放好钢板,铺上一张蜡纸,再拿上一枝铁笔,就开始刻字了。刻字的时候,轻了,油印的时候,字迹就会模糊不清晰;重了,则会把蜡纸划破,油印的时候漏油墨,影响油印的质量和美观。蜡纸上面有格子,供你排版布局,选择字体的大小。我开始刻写时,才知道在蜡纸上写字和写钢笔字完全不一样。反反复复几次后,我逐渐掌握住了力度,越刻越好了。



每逢期中、期末复习期间,刻印试卷就成了繁忙的工作。由于那时学生没有什么复习资料,基本就是靠老师提供练习题。为了能让学生们多做点练习,除了一黑板一黑板的抄题,出题、刻写、油印试卷,就成了老师教学之余的头等大事了。更关键的,复习期间,大家都要油印试卷,因此赶试卷、抢时间、争油印机,也成了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那种辛苦,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更是脑力上的。不过虽然辛苦,可总是那么有吸引力,因为这种机械式的劳动,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那时农村的学生淳朴、好学,油印试卷成了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增长智慧的力量源泉。


窗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与室内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几个支教教师手中的铁笔仿佛成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将老师的智慧与心血,一点一滴地刻印在蜡纸上。那一刻,我仿佛能听见知识的种子在纸间跳跃,等待着被播种在学生的心田。


油印也是个技术活。印刷时先将刻好的蜡纸夹在印刷网上,印刷的纸张夹在印刷网下面的夹板上;然后将专用的油墨搅匀,倒一点在印刷网上,用滚子前后左右滚动几下,使油墨均匀地分散开来,最后左手把油印网用力按在白纸上,右手紧握沾满油墨的滚子,匀速地沿着印刷网前后滚动,一张试卷就印刷完成了。


说着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没有手劲,一会就胳膊酸疼。我们支教这几个老师就属我最有力气,掌握技术最好。于是,我就帮着她们几个油印试卷。当一张张散发着油墨香的试卷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我为能帮助大家而感到高兴。



我始终认为文字是有灵性的,那一个个出自老师手下的钢板字,似乎在跟学生诉说着老师对他们的期盼。所以,那时的学生拿着老师发下来的卷子或资料,仿佛看到了老师的一片苦心,往往都是十分珍惜,做卷时也会格外细致和认真,做完后也不会随便扔掉了。

当年老师们能静下心来给学生选题,用钢板蜡纸一笔一划地给学生刻写试卷,再小心翼翼地油印试卷,说明那时老师能专注于教学,静心于教学,快乐于教学,说明那时学校会议少,表格少,材料少,评估少,检查少,实实在在是静心做教育。


如今,虽然科技已经让许多事情变得简单快捷,但那份手工刻写蜡纸、油印试卷的温情与坚持,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它让我懂得了,真正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爱与希望,是点燃学生心中那盏不灭的灯火。

教育,就是那股最温柔也最强大的力量,它能够穿透岁月的长河,跨越时空的界限,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们相信,无论世界如何变迁,教育的光芒都能成为照亮黑暗、温暖人心的那一束光。


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成为那道光,用教育的力量,点亮希望,照亮未来!


雪心慧育
分享缤纷生活 遇见美好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