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然说:每个人只能在特定的水准上思考,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每个人都被关押在自己的思维监狱里。
读到这段话时,想起了《子贡问时》的小故事:
早晨,子贡在大院门口打扫院子。有人来到,问子贡:“你是孔子的学生吗?”
子贡答道:“是的。有何见教?”
“听说孔子是名师,那么你一定也是高徒吧?”
“惭愧。”
“那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不知可否?
子贡很爽快地答道:“好。”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你说说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四季!!!”子贡理直气壮。
“三季!!!”来人毫不示弱。
然后就争论不止,很长时间也不停。
最后两人打赌说,如果孔子说是三季,那么子贡就要向来人磕三个头,如果孔子说是四季,来人就要像子贡磕四个头。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子贡上前讲明原委,让孔子评定。
孔子先是不答,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子贡,这位先生说的对,他的一年只有三季!你下跪磕头吧!”
子贡正待争辩,却听孔子喝道:“子贡,还不跪下!”
师命难违!满腹委屈的子贡,噙着溢满眼眶的泪水,不服气地跪倒在地,向着那位“三季人”磕了三个响头!
来人见此,大笑而去。
待来人走后,子贡忙问老师:“这与您所教有别啊,且一年的确有四季啊!这一年到底应是几季?”
孔子答:“四季”。
子贡不解。
孔子继而说道:“这时和刚才不同。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那就是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你又何苦枉费口舌呢?”
子贡闻听此言,恍然大悟。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人和事,遇事非要争个高低,论个长短,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伤了和气,实在是没有必要。
不在一个思维层次上,你只能去“降维沟通”,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讲他们能接纳的事实,否则,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相同的水平线上,同时也说明你也并不比对方高明。
现在如果有人告诉我1+1=3,我也会说你真厉害,你完全正确。
井蛙不可语海,不要跟井底之蛙谈大海,因为这超出了它们的视野;
夏虫不可语冰,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冰雪,因为这超出了它们的生命范围;
凡夫不可语道,不能跟普通人论“道”,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畴。
《道德经》里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智慧最高的境界,就是跟这些愚者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