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一早,一群身着八中校服的少年齐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区门口,他们都来自合肥八中国际部实验社,在领队宋红霞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步入科大校园。怀着新奇与热情,他们今天要参加一场特别的校外实践活动——参观KTX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装置。
今天为同学们讲解相关知识及答疑的,是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丁卫星教授和毛文哲教授。
丁卫星教授简介
丁卫星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2010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1991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理学博士。历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系主任研发工程师、物理和天文系研究员;从事激光测量技术的研发和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曾获得中国科技大学郭沫若奖(1991)、教育部霍英东基金(1993)、德国洪堡基金(1994)。担任科技部重点研发研究项目(2012)首席科学家、国家财政部(2014)和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2020)等项目负责人。
各类海报,信息满满
到达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门口,同学们立刻被各类解说海报吸引了目光,同学们细细查看这些关于等离子体及磁约束聚变的信息,积攒了很多问题,等着待会向教授们进行提问。
现场照片
生动讲解,精彩互动
打开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的大门,同学们仿佛进入了科学“异世界”,立刻被眼前的大家伙吸引了。毛文哲教授走上前,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实验装置,接着,以探索等离子体为主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视频辅助,给大家讲解了这个看似复杂的科学知识。
同学们仔细聆听,努力消化这些高深的科学知识。到了提问环节,同学们踊跃发言,现场氛围活跃。
深入浅出,激发兴趣
精彩的讲解之后,丁卫星教授走到大家面前,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他和蔼幽默,谈吐间透着对科学的热爱与深厚的学识。丁教授鼓励同学们大胆提问,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他都耐心倾听,细致解答。
从等离子体的基本原理,到磁约束聚变能的未来前景,同学们纷纷抛出自己的疑惑和思考。有人好奇地问:“等离子体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哪些前景?”有人则直接问到了核聚变能源的挑战与机会。丁教授一一作答,用浅显易懂的例子解释了这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他还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经历,鼓励大家在面对科学难题时不要畏惧探索。
在这一场自由而热烈的讨论中,现场氛围轻松而又充满求知欲,同学们的思维在碰撞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启发,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
活动尾声,宋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简短而真挚的总结。她感谢了丁教授和毛教授的精彩讲解与耐心解答,让同学们收获颇丰,也对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鼓励同学们,要把今天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断追寻科学的真理与奥秘。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与丁卫星教授、毛文哲教授一起合影,记录下这次特别的科学之旅,这一刻成为他们对科学探索热情的见证。
这次活动让同学们对等离子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通过和高校的合作,合肥八中国际部给学生们创造了接触前沿科学的机会。
未来,科学实验社将继续推出各种活动,引领同学们在科学的路上不断探索,让他们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子。
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中,保持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用心去感受科学带来的乐趣与启发,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欢迎扫码关注留言
合八国际部公众号
编辑:舒翔 缪心果
美编:周圣美子
责编:常彦
审核:余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