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回家高铁上,我目睹了一个孩子变自卑的全过程”:这样的家庭,养不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文化
2025-01-26 17:38
四川
*贴片含广告
作者 |
秋韵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小故事,感觉心被狠狠地揪了一下。
一家三口坐在返程的高铁上,十岁左右的儿子特地买了三份饭,兴高采烈地对爸爸说:
“我买了三份不同口味的饭,有一份宫保鸡丁,是最贵的呢。
”
谁知,上厕所的妈妈刚回来,看着三份饭,顿时火冒三丈:
“你买那么多份饭干嘛,给你的100块钱要全花光吗?我们不饿,你就知道浪费钱,现在我们去把饭退掉!退掉!
”
随后,妈妈拉着抽泣的小男孩,气冲冲地退掉了其中两份饭。
她细细地数着退回的钱,小心地塞进了裤兜,不耐烦地对儿子说:
这份饭是你的,快吃了吧,妈妈赚钱多不容易啊,高铁饭那么贵都买给你吃,都是为你好。
小男孩呆呆地坐在位置上,抽着鼻子。
他不敢开口,一边流着泪,一边默默地把饭送到嘴里。
看到此情此景,旁人目瞪口呆,孩子的父母并不是买不起那两份盒饭,用这样的方式“哭穷”,省下了钱,却给孩子留下了心理阴影。
其实,比“哭穷”更可怕的,是父母的“心穷”。
俞敏洪曾说过:
我们很难发现一个斤斤计较的家庭里面能够走出胸怀博大的孩子,我们也很难在一个庸俗的家庭里面发现一个孩子有着高雅和清纯。
的确,习惯哭穷的父母,只看到表面物质的斤斤计较,却体会不到精神的富养。
心穷的父母,是养不出内心富足的孩子的。
曾听一位朋友讲自己的经历:
家里不算穷,有房有车,但妈妈一直给她灌输 “家里很穷,现在真没什么钱了”的思想。
上幼儿园时,班里流行芭比娃娃,她想摸同学的娃娃,却被小朋友说:
“让你妈妈给你买呀”,此时,她深深地感受到自卑情节在心中蔓延。
她从小穿着“Adibas”之类的山寨货,因此被人嘲笑。
喜欢舞蹈,妈妈却不给她报名学习,同学间流行的杂志玩具,妈妈只会说:“钱不可以买这些闲玩意儿。”
在上大学之前,她没怎么去过大商场,后来去了,也觉得自己不应该在那么高级的地方。
之后相亲,碰到稍微优质些的男生,也总是不敢上前,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
黄磊曾在《向往的生活》里这样和老狼聊他的育儿观:
“我要让她见识广一些,这样就不会被人随便买个包就骗走了。
”
一个孩子,从小没有用过吃过好的东西,很容易自卑,也很容易觉得自己不配。
这对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来说,是成长路上极大的绊脚石。
音乐人李健,在初中时便迷上了弹吉他。
在那个音乐还是奢侈品的年代,父亲斟酌再三,花92元巨款给李健买了一把红棉牌吉他。
92元,在那个年代,相当于妈妈一个月的工资。
但这是为了支持孩子的梦想,也是想告诉孩子,他值得用最好的,值得拼尽全力去学习。
正是有了父母的鼓励,李健才能在追求音乐的路上毫不懈怠;
在组合红遍大江南北时因理念不合有勇气退出;在自己一无所有时能沉心创作;在再度翻红时也能想清楚未来要走的路。
作家埃德加布莱索曾说:
如果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他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
物质的穷,只是影响一时,心穷,恐怕要影响一世。
因为心穷带来的压力长期占据着大脑的容积,直接影响大脑发展能力,限制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女孩的分享,莫名觉得心疼。
(图源网络,侵删)
从小学到高中,她除了校服之外没买过任何女孩子的衣服。
穿的一直就是妈妈同事的,表哥表姐的,甚至是爸爸的旧衣服。
而上大学后,她疯狂消费为自己购买衣服,达到了不可思议的数额。
她的父母生活在那个物质缺乏、责任众多的年代,因此学会了克制和
节省,觉得能有旧衣服给到孩子穿,已经是很好的了。
但是,对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来说,“穿不上漂亮衣服”或者“穿爸爸衣服”会让她的匮乏感更加深入,就像一把无形的刀,压抑着自己的渴望。
到最后,她终于意识到这是一种“过度补偿”的病态心理。
她疯狂地花钱买衣服,就是想补偿童年那个缺失的自己,不仅仅是物质,还有童年里父母对一个女孩的教育和培养。
著名的精神分析师阿德勒在其名作《
理解人性》中,用过度补偿的心理机制有力地解释了许多心理现象:
如果一个儿童有某种生理缺陷或主观上的自卑感,那他的生活风格将倾向于补偿或过度补偿那种缺陷或自卑感。
这种过度补偿心理,并不是个例,曾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有数据显示,一年有7000万成年人会给自己买玩具,其中,90后占比达57%,还有超过3成的人是95后。
甚至有的深度玩家,一年光买玩具就能花一千多万!
有网友对这些买玩具的成年人进行心理分析后,取了个新词,叫
“童年报复性补偿”
。
这是用来形容童年被无情抑制住的各种欲望,在成年实现财务自由后,进行报复性补偿的现象。
物质的贫穷,尚可通过努力去享受奋斗和收获的快乐。
而心穷的人,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会因为童年教育的缺失,导致成年后的不安感深入骨髓。
所以,物质的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将心穷传递给孩子,一代又一代。
真正有格局的父母,绝不会给孩子灌输过多的物质消费观念、
一个孩子内心是否富足,也取决于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
1.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哭穷,不炫富
日本综艺节目《加油吧,穷人们》里,一位41岁当外婆的中年妇女,养育着一家13口人。
生活虽然艰苦,但这位妈妈从不抱怨,也从未向孩子诉说家里的窘境。
她会带着孩子们到烤肉店闻烤肉的香气,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体验自己已经吃了一顿烤肉的感觉,孩子称这是“空气烤肉”。
节目里的妈妈和孩子,虽然累,但总是充满笑容。
妈妈展现给孩子的,永远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虽然物质贫穷,但精神富有,这才是健康的家庭氛围。
不哭穷,不过度压缩孩子的零用钱,以免造成孩子的不正常心理。
不炫富,不超出所能地培养孩子,不把孩子放到过度奢侈的环境,对孩子进行适当锻炼,让其明白生活不易。
2. 父母的内心富足,是给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有句话说得好:要富孩子,先富自己。
在成为最好的父母之前,首先要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节目《真实故事计划》里,有一对来上海打工的夫妻,为了能留在上海,也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环境,高中学历的他们
下班后去报读夜大,考大专,再考本科,风雨无阻地坚持了六年。
孩子在他们的带动下,学习也变得异常刻苦,最后考取了区重点高中。
父母的努力,带给孩子的影响,比金钱贵百倍。
家庭物质的贫穷,只是短暂,有富足内心的支撑,就能走得长远。
3.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那位优秀的爸爸很值得我们学习。
即使与妻子离婚,生活穷困潦倒,他也从不向孩子抱怨,给孩子传递积极向上的态度,让孩子永远保持勇气。
每当听到父母说“我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的时候,便觉得异常难受。
这是一种亲情绑架,让孩子无所适从。
真正的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如此才能给孩子安全感,才能让孩子内心丰盈。
如果用以爱之名的“哭穷”来控制孩子,最后得到的,将是两败俱伤。
作家张佳玮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最坏的教育,并不是物质上的穷养,而是强调对比与差距的优劣,不断提醒孩子“你的境况很糟糕”,这远比穷养更糟糕。
下一次,当孩子买错东西时,请不要责骂和哭穷,温柔地告诉孩子错在哪里,让孩子记住钱的来之不易,孩子会对钱有更深的理解,也能避免下次再犯。
人穷不是错,只要内心充沛,俗世生活也能体会到爱和温暖。
最可怕的,是心穷,心穷会让人走到狭隘的死路,多大能耐都会过得不如意。
聪明的父母,除了钱以外,还应该懂得留给孩子爱和乐观、坚强与上进。
点个
「在看」
,
与父母共勉!
作者 | 秋韵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网络,侵删
今日好书推荐
你是不是也经常觉得带娃苦不堪言?
又或是
在孩子犯错时难以控制情绪?
不妨来听听
樊登老师解读的
《正面管教》
,看看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实现温柔教养~
点击下图,立即收听👇
《正面管教》
推荐指数:
⭐️⭐️⭐️⭐️⭐️
帆书樊登讲书
欢迎关注「帆书樊登讲书」。和7000万书友一起,听懂好书,生活更好! 商务合作➕IIIris-l(请注明来意)
最新文章
春节随礼的四条老规矩,不可不知,建议收藏!
新的一年:不跟别人比,好好活自己
新年一定要坚持的三件事:少内耗、多赚钱、常读书
春节沟通“潜规则”: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新的一年:平淡是真,健康是福
初一到初七到底怎么过?一篇文章告诉你
人到中年,过个简单的年
真正通透的人,早就把春节调成了极简模式
帆书×IMAX给大家送《封神第二部》观影福利啦!
20首新年古诗词,带你品味传统中国年
“回家高铁上,我目睹了一个孩子变自卑的全过程”:这样的家庭,养不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正处于3~9岁,请花三分钟读读这篇文章!
一切治愈,都是自愈
过年三重归处:归团圆,归自然,归初心
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回老家过年?这是我听过最棒的回答
书友来信: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读完《弃长安》大唐兴衰,终于顿悟普通人如何过好一生
觉得太累时,不妨看看这7句话
过年而已,不必太大方
为什么新年要给孩子仪式感?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认知驱动》:别让伪自律,害了你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休息
年前最好的断舍离:尽快扔掉这三样旧东西
过年了,为什么怕回家?真相竟然如此戳心......
养孩子越来越累?那就试试这三种方法:物质低配、陪伴高配、共情顶配
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不妨先做这件事
小年:过年的仪式感,从这8件事开始
这5句话,带你《抱住棒棒的自己》
逃离舒适圈,是我喝过最毒的鸡汤
熬不下去时,就读读李子柒这7句话,句句人间清醒
2025年好书推荐|香圃:《罗布!敦煌!》
人一旦开窍,就会明白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活得通透的女人,都有一个共性:不费力
2025普通人觉醒第一步:尽快吃苦
余华:没有轨道的人,到不了旷野
人活于世,敢上路,你就赢了
寒假一定要带孩子做的12件小事
真心建议所有爸妈:带孩子过一个低配寒假
30年前的童年快乐,我们帮你找回来啦!
大寒: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有出息的人:两不贪,两不乱
中年人觉醒第一步:学会守钱
让你运气越来越好的10条小法则
临近年底,我开始怀念《红楼梦》里的家常菜
凡事发生皆有利:要么助你,要么渡你
大冰: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话少做多
3岁以后,父母该给孩子的,不是玩具、不是关爱,而是…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给“恋爱脑”女人的6个忠告:人生苦短,别爱太满
真正开窍的父母,从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5句经典沟通潜规则,带你走出人际困境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