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认知驱动》:别让伪自律,害了你
文化
2025-01-24 17:38
上海
作者 |
帆
书
· 棉花枕头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作家周岭的
《认知驱动》
。
如果你曾为《认知觉醒》而撼动,这本书,你一定不能错过。
相信很多人都这样,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大为震撼,但也仅仅只是停留在了震撼。
尽管偶然心念一转,突然有了几分觉察是非、明洞真理的锐利,可到最后全都悬而飞灭了。
即使我们知道读书为的是改变,而不是为了那一瞬间的意味。
我们却总是被骨子里深藏的懒惰,从觉醒之巅,将自己慢慢拖了下来。
即便是那本讲道理深入浅出的《认知觉醒》,大多数人读完之后仍然潦草地迁就着自己懒惰的性格。
或许,没有哪一本书能真正解救你,使你开悟。
而周岭的续作《认知驱动》又给了读者一次驱动自己的机会,来帮助大家看清骨子里的那份懈怠,从而有路径、有方向地去解决问题。
一朝醒悟,却全毁在了懒惰惯性
有人曾说:“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那些突然有了动力的人,向来不是平地拔起,而是触底反弹。
比如在一次失意的考试之后,在一次厉兵秣马许久最后却功亏一篑时,在一年到头毫无存进的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思考人生,思考自己。
之后,正能量多的人,都会重整旗鼓,拟好计划,定好目标,一时间觉得内心光芒万丈。
可是,残酷的是,那些“长夜痛哭”者,在几个晴朗的日子过后,那些“伤疤”愈合,大多数就忘记了那些痛了。
在之后的一次赖床、或者一次刷无意义的视频之后,心中的坚定就会迅速塌陷。
然后就又彻底投入到了“低级快乐”,等待着下一次的“觉醒”,从而循环往复。
所以,哭过长夜的人,大多数也都会慢慢忘记这个夜晚,顶多未来某日突然记起,然后心中一阵愧疚过去,继续沉浸于眼前的无意义之事。
当然,人肯定是需要去治愈自己的,内心的不平虽然可以转化为动力,但也有害身心,所以“好了伤疤忘了疼”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必须的。
只是,我们生在群起潮落的世间,如若一直飘飘然然,真的很难达到自洽、自满,相反,总是会碰一鼻子灰。
除此之外,即便是内心动力一直澎湃的人,对于学习也会不由自主地因为懒惰,走向低效。
这也是所谓的“假努力”。很多人在看书的时候,为了读书而读,之后好给别人炫耀。
但其实,我们之所以输入知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自己。
读完一本余华的《活着》,引起了心中的感慨,却不思考当今时代的幸福,和自身的处地,那这本书让你收效甚微。
高效的“费曼学习法”,被很多人熟知,但真正去用它的人,少之又少。
因为高效学习的原理就是让大脑快速运作,但是人总容易习惯性地少动脑,然后用坐在书桌前的时间去蒙蔽自己。
每个人都有哭长夜的时候,只是水往低处流,混着不气馁的泪也偷偷地从眼角流下,被重力偷走。
那些意气风发的刹那,总会因为时光的风沙,变得臃肿又邋遢。
只有常怀清晰明辨之心,方能始终砥砺前行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幕后军师。
巴菲特曾说:“我一刻都离不开芒格,是他让我从猩猩进化成了人。”
然而芒格这样的人,也肯定离不开人性惰懒的问题,但他有自己的妙招。
芒格17岁的时候,离开家乡去密歇根大学读数学,从此以后除了探亲,就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家乡。
在大学时光中,他开始接触物理。
虽然他只上了基础课,但是那些物理课上的思维却被他清晰地刻在了脑海。
他之后说:“用最基本的方法,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是一项非常好的传统。”
他并没有机械地去就读大学,而是尽力地让所学为自己所用,让每一种思维变得清晰,从而可用。
就连一次跟农夫的对话中,对方说到:“如果我知道我死在哪里就好了,那我永远都不会去那个地方。”
这句话他听出了逆向思维的妙处,然后他一直铭记,将其作为自己思考事物的一把宝剑。
芒格曾说:“如果我要拥有一种观点,如果我不能比全世界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所以,当他有了某一个观点的时候,他会深思,让自己的想法既独特又几乎不犯错。
因此,芒格的生活是清晰的,所以他能高效地去解决很多问题。
毕竟,没有人能靠着毅力去“一力降十会”。
每个人骨子里都很懒。
只不过我们对于动力的不清晰,对于目的的不清晰和对于环境和自己的不清晰。
如果,我们能够对于模糊的事物抱有一定的怀疑,把事情向着清晰去想,那我们做事就不会一直顺着肉体中的惰性去走。
因为模糊会让我们对于自己的懒惰迁就起来,从而让我们走入躺平的挣扎。
当然,我们可能会懒得去费劲心力,让一件事情变得清晰。
但是当你有了“清晰”意识之后,那种对于“清晰”的追求,会慢慢帮你对抗懒惰。
别仓皇地生活,停下来好好想想这三点
或许,要么做,要么不做,这样的逻辑已经深入人心了。
但其实,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岔路口上,都可以驻足一会。
而那些低头赶路的人,可能的确走了很远的路,但最终的收益并不乐观。
所以,在你着急想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想想这三点:
1、
我们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获效是因为我们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又或者是想得并不具体。
就拿练习吉他来说,很多新手拿起吉他直接就是对着谱子去模仿,然后乱七八糟地弹一首,然后再换另一首。
但其实吉他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应该是在某个时候能给你的人设增光添彩的。
那么我们练习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尝试去背诵乐谱,并且精炼一首歌,直至能熟练地弹出来。
而且,当我们的目的明确之后,我们也会更有动力去学习。
试想一下,你真的在很多双眼睛的瞩目之下,完成了一段相对熟练的才艺展示,那么当时心中窃喜,肯定会鼓动你继续精进的想法。
所以,我们在做事之前,要先明确自己的目的,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要为了输出而学习。
2、这件事是否还有别的角度?
之前,有一位带货主播在开会的时候,总结直播效益不高的过错。
他把责任都揽在了自己的身上,认为是自己的话术不行,然后决定好好地去学习话术。
可是,之后的直播效益仍然不高。
于是,有人提出建议,把直播回放一点一点地去看,然后对比别人的直播,看看自己销售最高点在哪里,并看看别人销售的最高点。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回放视频,他们发现,原来是商品上架速度略慢,导致顾客积极性降低。
在重新调整之后,他们的直播变得如火如荼,销量火速上升。
所以,想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快速地去归因。
因为影响一件事情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只能慢慢地去复盘,而不是凭借着主观的判断。
3、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或许很多人从未想过,在做一件事上,不同自我身份的暗示,对于工作效率有着极大的影响。
作者周岭很经常对自己说:“你是个干大事的人。”
经过长时间的自我暗示、自我肯定,他们就会被“心理”带动去花时间去读书、提升自己。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自己默认的一个身份,但大多都略微带有自卑的色彩。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成年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抉择只是,总是畏首畏尾。
因为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之下,他们内心仍然是一个孩子,潜意识中认为自己没有长大。
所以,我们要养成积极性的身份,才能让自己敢向前跑。
写在最后
《终身成长》中有一句话:“聪明并不是当下的完美,而是与长时间的学习有关:直面挑战,取得进步。”
成长,是人一生的话题。
人生没有白看的风景,那些难过与苦痛,到最后都会反哺于我们。
而且,回头一看,那些我们曾计较,曾令我们冲动的,似乎都随着时光的风波烟消云散了。
点个
「在看」
,
愿你不再会在长夜痛哭,因为你有条不紊。
作者 | 棉花枕头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帆书樊登讲书
欢迎关注「帆书樊登讲书」。和7000万书友一起,听懂好书,生活更好! 商务合作➕IIIris-l(请注明来意)
最新文章
春节随礼的四条老规矩,不可不知,建议收藏!
新的一年:不跟别人比,好好活自己
新年一定要坚持的三件事:少内耗、多赚钱、常读书
春节沟通“潜规则”: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新的一年:平淡是真,健康是福
初一到初七到底怎么过?一篇文章告诉你
人到中年,过个简单的年
真正通透的人,早就把春节调成了极简模式
帆书×IMAX给大家送《封神第二部》观影福利啦!
20首新年古诗词,带你品味传统中国年
“回家高铁上,我目睹了一个孩子变自卑的全过程”:这样的家庭,养不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如果你家孩子正处于3~9岁,请花三分钟读读这篇文章!
一切治愈,都是自愈
过年三重归处:归团圆,归自然,归初心
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回老家过年?这是我听过最棒的回答
书友来信: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读完《弃长安》大唐兴衰,终于顿悟普通人如何过好一生
觉得太累时,不妨看看这7句话
过年而已,不必太大方
为什么新年要给孩子仪式感?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认知驱动》:别让伪自律,害了你
真正厉害的人,都很会休息
年前最好的断舍离:尽快扔掉这三样旧东西
过年了,为什么怕回家?真相竟然如此戳心......
养孩子越来越累?那就试试这三种方法:物质低配、陪伴高配、共情顶配
养出一个内心富足的孩子,不妨先做这件事
小年:过年的仪式感,从这8件事开始
这5句话,带你《抱住棒棒的自己》
逃离舒适圈,是我喝过最毒的鸡汤
熬不下去时,就读读李子柒这7句话,句句人间清醒
2025年好书推荐|香圃:《罗布!敦煌!》
人一旦开窍,就会明白人生是没有意义的
活得通透的女人,都有一个共性:不费力
2025普通人觉醒第一步:尽快吃苦
余华:没有轨道的人,到不了旷野
人活于世,敢上路,你就赢了
寒假一定要带孩子做的12件小事
真心建议所有爸妈:带孩子过一个低配寒假
30年前的童年快乐,我们帮你找回来啦!
大寒: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有出息的人:两不贪,两不乱
中年人觉醒第一步:学会守钱
让你运气越来越好的10条小法则
临近年底,我开始怀念《红楼梦》里的家常菜
凡事发生皆有利:要么助你,要么渡你
大冰:真正高情商的人,都是话少做多
3岁以后,父母该给孩子的,不是玩具、不是关爱,而是…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给“恋爱脑”女人的6个忠告:人生苦短,别爱太满
真正开窍的父母,从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5句经典沟通潜规则,带你走出人际困境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