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的老奶奶在街头安静的走了,一时间引发无数人感慨。那种莫名的悲伤,也无需放大吧。这些年,见惯了很多事,心自然也就硬了起来。
花白的头发,蜷缩的身子,看得出老奶奶的高寿。无端猜想,刻意地悲情,真的没有必要。无非是催生几滴廉价的眼泪罢了。
我相信,这是高龄老人寿终正寝的自然离去。对于老年人,闲下来是可怕的。那种一个人在门前静坐,一整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没有年轻人搭理,也没有小孩出没,仿佛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的寂寞,真的会吞噬着整个人。
从整洁的衣服来看,绝不是为了生活奔波而需要卖菜度日的老人。从衣服的颜色看,更像是孩子在她八九十大寿时特意买的喜庆颜色,如果把老奶奶划归穷人的行列,那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见过真正的穷人。
如此高龄的老人,依然如此不辞辛苦,实在是值得歌颂了。但我自然是写不出赞美的文字来,面对这般有冲击力的场景,心情难免不沉重起来。
不管怎样猜想,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一位农村老太太。农村老太太也好,城里老太太也罢,都值得拥有一个有保障的老年生活。
人都会老去,由谁来养老,自然就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几千年来的传统都是子女来养老,又让人觉得这个问题不是问题。但如果养老的义务全推给子女的话,那更像是一种交易。有子女且子女还算孝顺,子女自身日子也还过得去,这样老人还有保障。如果子女自身的日子就过得紧紧巴巴磕磕碰碰,老人们怎么办呢?如果没子女呢?
现实中的养老待遇是天壤之别的。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人一个月有一百多块钱吧!如果有人说,他们没工作过,老了还有钱拿,已经很不错了。那他是不了解交公粮的历史。
这让我想到了《红楼梦》里的贾母和刘姥姥。贾母自然不会为养老而发愁。身为一品诰命夫人,整个家族的愿望就是她长寿,一直活着。刘姥姥就不一样了,为了过个年,还得腆着脸来贾府打秋风。为了多带点东西回去,头上插再多的花也不介意。谁叫自己是乡下老太太呢?
资本主义能做到的,我们也应该能做到,还要做得更好才对,这样才能体现我们的优越性,这才是制度自信。
与世界接轨,不应该只是句口号。我们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优良传统,也应该有给无论城里贾母还是农村刘姥姥物质和精神双重保障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