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又传好消息!

时事   2024-12-18 17:30   安徽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获悉,12月17日,由中国科大潘建伟院士团队研制的105个量子比特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机在arXiv线上发表。超过谷歌于2024年10月发表于《自然》期刊的最新进展——72比特“悬铃木”处理器6个数量级,为目前超导量子计算的最强优越性。



什么是量子计算优越性?据介绍,量子计算机需要在特定的问题求解上,表现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从而解决连超级计算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计算任务。量子优越性是量子计算具备应用价值的前提条件,也是当前一个国家量子计算研究实力的直接体现。



“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芯片示意图(图源:中国科大)


实验数据显示,“祖冲之三号”的性能超越谷歌72比特“悬铃木”处理器6个数量级,为目前超导量子计算的最强优越性。“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设计与工艺,在比特数与性能上面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


早在2020年,中国科大团队构建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利用光子路线首次严格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之后在2021年,超导体系首个被严格证明的量子计算优越性在“祖冲之二号”处理器上实现。至此,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的国家。


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之后,当前量子计算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突破量子纠错技术,为量子比特的大规模集成和操纵,进而构建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表面码是实现量子纠错大规模扩展最成熟的方案。


2022年,中国科大团队首先在“祖冲之二号”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实现了码距为3的表面码量子纠错,首次验证了表面码方案的可行性。


目前,中国科大超导量子团队正在基于“祖冲之三号”处理器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在数月内实现码距为7的表面码逻辑比特,并进一步将码距扩展到9和11,为实现大规模量子比特的集成和操纵铺平道路。




文字 |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编发 | 全媒体编辑 韩洁
出品 |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一审 | 韩洁;二审 | 束芳;三审 | 刘刚



合肥日报
《合肥日报》是中共合肥市委机关报,2009年11月8日创刊,坚持“主流、责任、权威”的办报理念。(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412017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