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什么是器官捐献?
器官捐献是当一个人死亡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用于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02
人体哪些部分可以捐献?
经评估功能良好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器官均可以捐献,用于拯救器官衰竭的患者。
眼角膜、皮肤、骨骼、血管、神经等组织,捐献的角膜可以让角膜病失明患者重建光明,捐献的组织用于治疗相关疾病的患者。
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
03
器官捐献有何意义?
目前我国器官供需矛盾突出,开展器官捐献是挽救生命的崇高行为,亟待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器官捐献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崇高事业,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和谐社会,以及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4
如何报名登记遗体捐献?
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点击“志愿登记”进行登记。
网站登记登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官方网站(www.codac.org.cn)”进行登记。
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书面登记。
05
志愿登记信息会被泄露吗?
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人体器官捐献人、接受人和申请人体器官移植手术患者的个人信息依法予以保护。
06
捐献遗体是否可以指定给某位特定人员?
不可以。遗体器官的分配,应当符合医疗需要,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
07
捐献意愿可以改变吗?
我国器官捐献政策遵循“自愿”原则,如果捐献意愿改变,随时可以在登记网站变更或撤销登记志愿。
08
生前没有志愿登记可以捐献吗?
公民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该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该公民人体器官的意愿。
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的,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捐献、摘取该公民的人体器官。
09
人体器官捐献的流程
一般要经过家属沟通、捐前评估、家属确认、死亡判定、默哀告别、器官获取、器官分配、遗体火化(捐献)、缅怀纪念等流程。
10
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需要由捐献者家人承担吗?
凡捐献者去世后因器官捐献而产生的费用,均无需家属负担。
11
只同意捐献某个器官而非全部器官,其它器官会被摘取吗?
公民逝世后启动捐献程序,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会与捐献者直系亲属书面确定捐献意向,器官获取手术过程中,医生将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严格按照捐献意愿获取捐献器官。
12
捐受双方是否可以了解对方信息?
根据国际惯例及我国现行政策,在捐献者和接受者之间采用双方互不知晓信息的“双盲原则”。如果捐献者家属或接受者需要,并经对方同意,相关工作人员可在“捐”与“受”之间传递关怀。因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工作需要,并经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征得捐受双方同意,可在特定的场合互相见面,但不提倡捐受双方建立直接的联系。
来源:网 络
编辑:韦艺宁
一审:窦满有
二审:韩 冰
三审:刘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