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甘肃 侯石代‖又到一年九月九

文化   文化   2024-10-21 19:33   山东  


又到一年九月九

文/侯石代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廊江天万里霜。”岁月的流逝不知不觉已到了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具有“宜于长久”的吉利之意。汉末曹丕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即登高会)。”重阳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时节,天朗气清、叶红菊黄,正是登高赏秋、祈愿祝福的大好时节。

“遥知兄弟登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在此时对家乡和亲人充满了无尽的思念,诗人把那种思乡之苦流露在笔尖,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这句千古绝唱。字里行间溢出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清浅而又绵长,温暖而又美好。

身在古城,迎着穿越南沟河河水的滔声,遥望故乡重叠的山丘上叶红菊黄,树木葱笼,晚霞映红的天空高远处白云横岭,云山烟村,溪水茅亭,那是家乡晚秋的美丽风光,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看着来自家乡流淌的河水,在唐诗宋词里体会着与古人一样的一缕绵绵不尽的乡愁。

此情此景,若是在家乡的傍晚散步于田间小路上,黄菊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在这广袤无垠的天地间,秋种的各种农作物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土清香。青山绿水的静谧,小桥流水的清新明丽,袅袅炊烟笼罩的小山村,金黄的玉米一串串搭上了农家小院,一串串鲜红的辣椒挂在屋檐下时,一片丰收丰产仓满物丰的喜人景象荡漾在人们的心里满满的喜悦和瓷实。盼望着来年风调雨顺,年年有余,孩子们健康成长,好好读书,考个好成绩获取能跳出农门的文凭,成为一名有用的读书人。

一晃孩子们都已长大成人,曾经温暖热闹的家园已成为故乡。生活在古城,经常回想着曾经美好的田园生活,在这美好的回忆中冲淡了离愁别恨而随遇而安。

“每逢佳节倍思亲”,站在南沟河岸边,望着从家乡流淌而来的河水温暖而又亲切,那种自小喝着南沟河水长大如今生活在古城的人,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渊源,受惠于南沟河恩惠的春风春雨,化作一年一度的秋风秋雨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奈,内心的孤独与彷徨,在重阳晨露中,秋风潇洒,天高日晶,难免产生无尽的思乡情结。

好在生活在古城的青年南路,天天路过公园,一年一度的菊香展秋韵在园林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下,正在如期举办,一盆盆菊花的清香沁人心脾,在古城的人民公园赏菊闻香,把思念埋藏在心底,努力工作,求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满足。

回到古城的家中,突然看到自己在泡沫箱中种植的韭菜,一股“九月韭,佛开口”的美味打开了思乡心结,割了一把和豆腐拌成馅料,只等下班回家的妻擀饺子皮准备包饺子了,这一碗美食下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让我找到了母亲的味道和对家乡的眷恋。

作者简介:侯石代,男,甘肃天水人,文学爱好者。自二0二三年六月开始在《秦州微刊》上发表《诗圣光环照耀店通面(店镇)》,《家乡的洋槐花开了》,《找不回的年昧》,巜南沟河,家乡的河》,《农家小院里的端午情》,《丫坪梁上故事多》等四十余篇散文。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