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留痕】山东 赵明军‖小河沟里的童年
文化
文化
2024-10-21 19:33
山东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为了提升农村地区土地的水利条件,实行了“方田制”,即在一片土地的四周挖出沟渠,连接着大河,这样天旱了可以引水灌溉,涝了可以把地里的水排出到四周的沟渠里。这样以来,田野里就有了许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沟,在夏秋季节河沟里都有水,有了水自然就生长了一些小花小草、小鱼小虾,于是,这里就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在夏日里,星期天、节假日是孩子们放飞自我的大好时机,往往三五个玩伴集结起来,到田野里寻找快乐,恣意玩耍,这个时候,小河沟就成了当时的打卡地。看到小河沟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小虾,孩子们岂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于是大家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下到河里,先选择一段水流不是很急的河段,在河段的两头用泥巴垒砌一段“泥巴墙”,把河水滞留在泥巴墙内,同时河水里面的小鱼小虾也一并留在了泥巴墙里面的水里。几个小伙伴一起用双手把滞留的河水捧到泥巴墙外面,随着滞留河水的不断减少,里面的小鱼小虾就会惊慌失措的到处游动,然后,小伙伴们就开始用手去捉那些小鱼虾,这样的情况下,那些小鱼小虾是无处可躲的,最终都被捉到了早先准备好的水盆里。这个过程中,需要小伙伴们团结协作,也需要手疾眼快,否则只能是弄一身污水污泥,招人笑话。捉到的小鱼小虾带回家后让父母弄上食用油在铁锅里面煎炸一下,嚼在嘴里酥酥的、软软的,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这真正算得上是美味佳肴了。有些时候在河沟里捉鱼捉虾也不用这样的办法,而是借助专用的自制工具,常常是用一根竹竿,在竹竿的一端绑上一个用纱网弄成的网兜,站在河边用这样的工具伸到水里,看到有鱼虾的时候迅速将网兜抄起,来不及跑掉的鱼虾就留在了网兜里,这样的办法大多时候靠运气,有时半个上午就能捉到一小盆,有时一个上午也弄不到几条。小河沟的水面两侧的淤泥往往是泥鳅、黄鳝的栖居地,这种东西虽然好吃但是不好捉拿。需要找到它们行动的蛛丝马迹,循着痕迹找到它们的洞穴,然后快速挖掘淤泥,把它们从淤泥里面抠出来,这种东西浑身黏糊糊、滑溜溜的,有的时候明明拿到手里了,一不小心又让它一个翻身从手里溜掉了。比较牢靠的办法是预先准备好一个小盆子,找到它后迅速的把它弄到盆子里,这样它就不容易跑掉了。这种东西肉多骨刺少,最好做成鱼汤,吃在嘴里滑溜溜、香喷喷的,真的很是解馋。河蚌是一种水生动物,小河沟也是它们乐于生长的地方,捉河蚌也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事,一是可以把河蚌的肉弄熟了吃,一是可以用河蚌的肉来喂养家里的鸭子。小伙伴们脱掉鞋子、袜子,光脚在河沟里慢慢走,用脚在水底仔细的踩,一旦踩到硬硬的、滑滑的东西,大多就是河蚌了,然后弯下腰用手从脚底下把河蚌抠出来,洗去污泥放在水桶里。带回家后,家里的鸭子看到了就会欢快的跟上来,它们知道又有肉可以吃了,把河蚌用斧头劈开来,抠出里面的肉,剁成小块喂给鸭子们,它们就会狼吞虎咽一番,往往是吃的肚子都挨着地面了才满足的离开,这样喂养的鸭子,产蛋率非常高,几乎每天早上都能在它们的窝里拿出几个大大的鸭蛋来,把这些鸭蛋积攒起来可以换点零用钱,补贴家用,也可以用个罐子做成咸鸭蛋,在平时的假日或者招待客人时切上几个煮熟的咸鸭蛋,也是非常入味的一道菜。夏天的午后,阳光炽烈,高温难耐。几个小伙伴以捉鱼虾的名义征得家长的同意后争先恐后的跑到小河沟里,跳进河水里消热避暑,河水虽然不深,可也足以打个水仗,做个狗刨,不求雅观,只求那份放松、凉爽的感觉。秋天里,很多植物日渐成熟,小河沟的草丛里会长有一些不知道名字的野瓜野果,五颜六色。成熟之后,一阵阵香气随风飘散,吸引着小孩子们到处寻找,无论是谁找到,大家都会分享,用河水洗一下,放进嘴里细细咀嚼,一股股甜味和香气在唇齿之间弥漫开来,真是一种享受啊。有时候,几个小伙伴会到田地里偷挖几块地瓜、掰几个青玉米棒子,在小河沟的沟坎上挖一个小坑,在小坑上方摆放几根枯树枝,把地瓜、青玉米放在树枝上,然后找一些干草、枯树枝在坑内点起火来,烧上一段时间,就能闻到熟地瓜和熟玉米的香味了,大多时候等不及完全烧熟,几个人就把地瓜和玉米掰开来分着吃了,往往是吃了一手、一脸的黑灰,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但那种甜甜的、糯糯的感觉却让每个人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现在想起来还有那种味道在鼻口里萦绕。瓦列里耶夫娜曾说过:童年的回忆是一生中最珍贵的财富。童年就像一首诗,诗里有我天真活泼的记录;童年就像一幅画,画里有我多姿多彩的生活。普普通通的小河沟,承载了无尽的欢乐和自由,也播撒了真挚的情谊和善良,这是淳朴精神的栖息地,也是一生中享用不尽的财富。日月穿梭,时过境迁,那个物资匮乏、生活单调的年代早已过去,当年的小伙伴也都已经步入中老年,过着多彩而又富足的生活。然而,童年时光里的那份无拘无束,那份自由自在,那份纯真的情谊却永久的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无论何时拿出来玩味,都会让人心潮澎湃,流恋不已。作者简介:赵明军,男,淄博市高青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有多篇散文发表于大雅散文、冬歌文苑、乡土文学等网络媒体。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