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文明交流:历史机理、现实关切与前景展望
丁俊,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李清扬,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东研究所2023级博士研究生
世界文明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各种文明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相互隔绝或相互对立的。相互交往交融是人类文明发展和成长的常态,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与互学互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而不竭的动力之源。两千多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和“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构成中阿文明交往交流的历史主旋律。中阿两大文明的交往交流不仅历史悠久、成就突出,而且特色鲜明。新时代的中阿文明交流秉承丝路精神历史传统,顺应和平发展时代潮流,致力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冲突。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外交的总目标,促进中阿文明交流是新时代中国对阿拉伯国家外交的努力方向。一方面,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要共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提升中阿综合实力,不断夯实两大文明交流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双方要共同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往互鉴,持续提升两大文明相互交流的质量。
文明交流;中国;阿拉伯国家;中阿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与约旦经贸合作的机遇、挑战及高质量发展路径
【作 者】
信号理论视阈下美国对约旦援助
李茜,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约旦研究中心教授;
袁冰洁,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
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信号理论广泛被用于解释国家间的互动,特别是一国如何通过行为或政策向其他国家传递信息和意图。美国对约旦的援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加剧和中东局势陷入动荡,美国逐步加大对约旦的援助力度,平衡推进对约安全援助与非安全援助,援助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和深化。近年来,美国更加重视与约旦的合作。美国对约旦的援助作为一种信号传递,表面上包括对约旦的支持、区域稳定的承诺等,但信号的可信度取决于美国作为发送者的行为是否一致以及信号接收者如何解读这些行为。美国对约旦的援助本质上是美国在中东影响力的权力投射,其目的是制衡其他大国在中东的影响力。
信号理论;对外援助;约旦;美国
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政策及其影响因素与特点
孙慧敏,博士,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约旦;巴勒斯坦难民政策;难民;回归权
巴以冲突背景下约旦对耶路撒冷圣地管辖权的困境与展望
葛宇阳,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耶路撒冷地位和阿克萨清真寺归属权一直是巴以冲突中极为敏感与复杂的问题,关乎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自被赋予耶路撒冷圣地管辖权以来,约旦哈希姆王室在解决圣城和圣地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积极斡旋冲突以维护和强调自身圣地守护者形象,同时巩固王室的统治合法性,从而赢得国际尊重、提升约旦的国际地位。新一轮巴以冲突的爆发导致哈希姆圣地管辖权陷入困境,面临新的安全挑战,约旦调节冲突的能力正日益减弱。本文在巴以冲突的背景下研究约旦的圣地管辖权,通过完整梳理其历史源流、现实意义和当前困境,尝试进一步理解约旦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并探讨其在解决圣城和圣寺问题中的潜在作用。
马来西亚中东战略的演变及其驱动因素(2018~2024)
赵新雷,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
本文探讨了2018年至2024年间马来西亚中东战略的发展与调整,分析了其外交策略在不同政府领导下的演变。马来西亚自独立以来,中东地区始终是其外交战略的重点。自2018年以来,虽然经历了马哈蒂尔、慕尤丁、伊斯迈尔和安瓦尔四位不同的领导人更迭,马来西亚依旧保持了积极参与中东事务的外交策略。各届政府在中东战略上虽有共识,即强烈反对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侵害,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和保护巴勒斯坦,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差异。马哈蒂尔与安瓦尔致力于塑造强硬的伊斯兰国家形象,而慕尤丁与伊斯迈尔则侧重温和的国家形象,受新冠疫情及国内政治危机影响,对中东事务的关注有所减弱。整体来看,马来西亚的中东战略体现了一种平衡外交,并通过灵活应对地区不确定性来确保活跃参与。同时,伊斯兰因素在马来西亚中东战略中扮演核心角色,成为维系与中东国家关系的精神纽带。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变动也对马来西亚的战略部署产生间接影响。未来,马来西亚将继续积极参与中东事务,致力于地区和平与发展。
马来西亚;美国;中东战略;伊斯兰因素
本订阅号关注中东研究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发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的学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