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丁隆:中东安全局势激荡,和平发展诉求上升——世界知识论坛2024之十七

学术   2025-01-02 17:00   上海  

 点击 世界知识  关注并星标

每天与你一起

平实理性看世界
世界变乱交织,和平弥足珍贵
又到辞旧迎新时。
诚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2024年10月在接受《世界知识》杂志专访时指出的,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上升,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如何看2024年的总体国际形势以及各个领域和方向上的地区形势变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世界知识论坛2024”特邀众多专家学者作出解读。
  ——编者手记



中东:安全局势激荡,和平发展诉求上升

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2024年,中东局势跌宕起伏,热点频出,沿着“变”和“乱”两条主线演绎。延宕整年的新一轮巴以冲突不断外溢升级,多条战线战事轮番激化。但与此同时,在中国斡旋下,沙特与伊朗在2023年4月实现的历史性和解及其带来的地区“和解潮”并未被阻断,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阿拉伯国家稳步推进“2030愿景”等长期发展规划,成为中东变革先锋和稳定之锚。在变乱交织的地区环境中,中东已来到战争与和平、动荡与发展的十字路口。


2024年10月15日,以色列军车行驶在已沦为废墟的加沙地带。

地区地缘政治格局酝酿深刻变化

本轮巴以冲突具有四大特征。第一,这是巴以之间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重、波及最广、人道危机最严峻的一次冲突。截至2024年11月,本轮冲突已致加沙超4.4万巴勒斯坦人死亡,10余万人受伤,200多万人流离失所,约80%的人口依赖人道援助生存。以色列虽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但遭到国际社会空前孤立,国际形象严重受损,战事亦使其经济遭重创。本轮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国际社会良知,包括西方国家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支持“两国方案”,这将有利于巴以问题的最终解决。

第二,以色列与被认为由伊朗主导的“抵抗轴心”之间的冲突成为地区主要矛盾。本轮冲突爆发后,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等“抵抗轴心”成员为策应哈马斯,分别对以色列及其相关目标发动袭击。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抵抗轴心”是伊朗在中东拓展地缘政治影响力的工具,伊朗通过该工具可实施“前沿防御”战略,将本国反美、反以防线推至国境之外,以确保自身安全。然而,随着本轮冲突的不断外溢,伊朗境内外目标屡遭袭击。2024年7月,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甚至在伊朗首都德黑兰被袭身亡;4月起,伊朗与以色列还发生多轮直接军事互攻。伊朗以其“代理人”构筑的“防火墙”被越顶,“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底线也被突破。“抵抗轴心”成员损失惨重,但作为一种基于伊斯兰主义意识形态的抵抗运动,它们将长期存在。本轮冲突也表明,伊朗及“抵抗轴心”已取代阿拉伯国家成为巴勒斯坦事业的主要支持者。阿以冲突在演变为巴以冲突后,又进一步演变为以色列与伊朗及“抵抗轴心”之间的冲突,这反映出中东地缘政治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

第三,超限战形式多样化。例如,2024年9月以色列针对真主党成员制造“寻呼机爆炸事件”,通讯工具武器化给国际安全带来新威胁;也门胡塞武装自本轮冲突伊始便频繁袭击红海水域“与以色列相关”过往商船,导致国际运输、供应链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第四,国际斡旋作用锐减。以往巴以冲突均能在较短时间内经地区国家斡旋平息,尽管埃及、卡塔尔和美国等各方已在本轮冲突中主持多轮停火谈判,但成果寥寥。美国一面斡旋停火,一面向以方提供政治支持和军事援助,是导致停火谈判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2024年11月27日,就在以色列与真主党历经激烈战斗终于实现停火之际,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和极端组织再掀战火,此后叙局势激烈动荡,叙反政府武装仅用12天时间便攻占了首都大马士革,推翻了阿萨德政权。黎以停火与叙变局的先后发生并非巧合,它是乌克兰危机与本轮巴以冲突延宕经年、以色列与伊朗及“抵抗轴心”矛盾激化的投射,也是地区内外势力此消彼长的后果之一。叙利亚恐再次沦为“代理人战争”角力场,这也再次表明中东安全局势极具脆弱性、复杂性和联动性。


和解与发展势头未失

2024年,中东“和解潮”不断向纵深发展。沙伊和解势头不断巩固,双方互动频繁,已开启包括军事在内的多领域交流。埃及与土耳其、伊朗的关系也显著改善。“和解潮”的驱动力是中东国家革新求变的战略决心,以沙特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历史上第一次将发展而非安全置于优先地位,主动寻求外交休兵,聚焦经济多元化发展,以期实现国家全面转型。海湾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大举投资基建、新能源、旅游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等非石油领域,积极“向东看”,加强与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本轮冲突的战火无法遮蔽中东燃起的希望之光,对发展的渴望正对地区安全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正是这股发展势头的有力推动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集体合作机制迈向更高水平。2024年,中阿合作论坛迎来成立20周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提出未来中阿“五大合作格局”,推动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跑出加速度,引发阿拉伯国家热烈反响。二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在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双向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务实合作发展势头强劲。2023年,中国与中东国家贸易额达4774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稳居中东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除传统能源合作外,中国与中东国家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2022年12月首届中阿峰会举行后,中阿双向投资呈井喷式增长,迄今海湾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已投资中企逾百亿美元。同时,出海中东也成为越来越多中企的战略选择。三是中国中东斡旋外交持续推进,取得新突破。本轮冲突爆发后,中方为停火止战奔走呼号,在联合国、金砖国家等国际场合团结以全球南方为中坚的正义力量,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回到“两国方案”的正确轨道。2024年7月,中国还促成巴勒斯坦14个派别签署结束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的《北京宣言》,为落实“两国方案”奠定基础。

未来一年,中东局势恐仍将继续激荡,曾力挺以色列、对伊朗“极限施压”的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成为影响地区局势的最大外部变量。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挑动阵营对抗,使中东乱局难以平息,中国则为中东发展与转型创造了和平稳定的环境。中美两国中东政策的强烈反差,再次说明美国是中东冲突的肇事方,中国是中东和平的推动者。


·  END  ·


本文刊登在《世界知识》2024年
第24期
责编:杜文睿
查看本期目录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本期
杂志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上外中东研究所
关注中东研究前沿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发布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和《阿拉伯世界研究》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